第二卷 常存抱柱信 第179章 藉機

毅郡王眼裡的最後一個景象,便是蕭士及舉著長刀,如猛虎一樣和那些圍住大齊軍士的突厥人廝殺。

「你們快回去救蕭都尉!」毅郡王急紅了眼睛,打馬就要往回跑。

蕭士及的軍士卻死守著蕭士及的命令,紅著眼圈逼毅郡王回營。

「王爺先回去,我們才好回去救蕭都尉!」

毅郡王無法,只得狂奔回營,然後立即點齊人馬,再度廝殺過來。

他們回來的時候,倒是截住了那些曾經突襲毅郡王營地的突厥人。

看見大齊軍士去而復返,那些突厥人紛紛打馬四散奔逃,轉眼就不見了人影。

大齊的將士分了一部分人去追這些突厥人,另一部分人四下尋找蕭士及的蹤跡。

地上橫七豎八躺著那麼多斷胳膊缺腿的屍體,他們不厭其煩地一個個搬過來查看,翻看找尋。

可是他們找了兩天兩夜,都沒有找到蕭士及的蹤跡。

而那些去追擊突厥人回來的將士,倒是帶來一個消息,說他們看見逃走的突厥人的長矛上,挑著一個頭顱,似乎就是戴著蕭都尉的頭盔。同時還帶回了蕭士及慣用的長箭和腰刀,說是從那些突厥人的馬上遺落下來的……

毅郡王聽到這個消息,一個人獨自在黑夜裡坐了許久。

兩年半的時光,他帶著蕭士及和大齊軍士待在這荒蕪野蠻的北方苦戰。

劉周的大軍被打敗了。

突厥人也被擊潰了。

可是他最得力的大將,最好的朋友,也是他娘親臨死的時候還要他關照的蕭士及,卻因此送了命。

還有他身邊,明明白白出了內賊。

如果不是那內賊,他的營地怎會如此容易被攻破?

如果不是那內賊,他的大將怎會就此送掉性命?!

毅郡王的拳頭捏了又放,放了又捏,眉間陰鬱得滴得出水來。

若是讓他查到內賊背後的主子是誰,他發誓一定誅他九族!

毅郡王坐了一夜,第二天提筆給永昌帝寫了奏摺,先狠狠誇獎了蕭士及的英勇事迹,然後表示突厥人已經被擊潰,劉周也被打得片甲不留,問永昌帝,他們可不可以頒師回朝。

許言邦從另一個營地連夜趕過來,才確認了蕭士及戰死的消息。

他愣在那裡,難以相信昨天還跟他喝了酒的蕭士及,已經戰死沙場,甚至連屍體都尋不到了。

也是,戰場上被割了腦袋、剝了衣衫的大齊將士多的是。

突厥人打仗,習慣將對方所有的東西都搶走,包括死者身上的衣衫和靴子,同時割掉腦袋好計數,回去數腦袋的個數分戰利品。

突厥人的這些習性,許言邦在這裡一年多了,也都知道。

他只是從來沒有想過,蕭士及也會得到這樣的待遇。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毅郡王難得念了幾句詩。

以往這個時候,許言邦一定會笑話毅郡王「泛酸」。

如今許言邦卻覺得嗓子眼堵得慌。

不過他沒有哭。他的眼淚,在那一夜之後,就枯竭了。再痛再難受他都哭不出來。

他想起了蕭士及的妻子杜恆霜,自然也想起了杜恆霜的妹妹杜恆雪。

不過他極力剋制著自己,不要將注意力集中到杜恆雪身上,他現在要考慮的,是杜恆霜。

「王爺,蕭大哥的妻子生了一對雙生子,您知道吧?」許言邦跪坐到毅郡王對面的地上。

毅郡王點點頭:「士及對我說過。」說著長嘆一口氣:「可憐他還沒有見過兩個孩子……」

許言邦跟著長嘆一口氣,提議道:「王爺,我知道蕭大哥家裡,他是主心骨。他沒了,他們家……」

毅郡王打斷他的話,淡淡地道:「你放心。我絕對不會讓蕭家沒有倚靠的。士及為救我而死,他的家人我自當會周全照應。」

大齊軍士的營地外面,這幾日來了好幾撥人。

有從長安宮裡來的內侍,也有從勛貴府邸來的差人。

安子常派來的人也混在這其中。

他一到這裡,就覺得營地的氣氛十分壓抑,又看見了好幾撥陛下從宮裡派來的內侍,更加不敢輕舉妄動。

經過仔細打探,他才知道,原來他這一次要密會的對象輕車都尉蕭士及,剛剛戰死在對突厥人的最後一役。

「這可怎麼辦?」那人在心裡暗自嘀咕,到底不敢自專,在營地里轉了幾圈,也不敢見毅郡王,擔心被陛下派來的內侍看見。

永昌帝最不喜皇子跟外臣私下裡往來。

蕭士及本來是毅郡王門下出身,永昌帝不會在意。

可是安子常卻不一樣。他手裡的兵權,比蕭士及大多了。

若是讓人看見安子常派人秘密跟毅郡王接洽,安子常和毅郡王兩個人都要吃不了兜著走。

安子常的特使最後只好什麼都沒有說,灰溜溜地打馬回去了。

很快,毅郡王的奏摺從北方玄珉州送到長安。

永昌帝得知蕭士及居然在對戰突厥人的最後一戰為了救毅郡王中了埋伏,戰死沙場,也悲慟得很。

他心疼兒子,也看重將才。

千軍易得,良將難求。

他的雄圖霸業,需要像二兒子齊義之、輕車都尉蕭士及這樣的將才來幫助他完成。

可是蕭士及居然如同曇花一現,如流星一樣消逝在大齊的星空之中。

永昌帝為此輟朝三日,還在宮裡為蕭士及舉行了超度儀式。

不過對這個消息,宮裡頭最悲慟、最驚訝的人,當屬太子莫屬。

他萬萬沒有想到,蕭士及居然對毅郡王那樣忠誠,忠誠到連命都不顧……

這樣的人,他怎麼能放過?

若是能讓蕭士及投到他的陣營,別說是坐穩太子的位置,就連將來他登基之後,再開疆拓土,成就無上霸業,也必須要有蕭士及這樣既忠心,又能力超群的手下。

這一刻,他深深嫉妒自己的弟弟毅郡王齊義之。

他何德何能,居然能得到這樣的人襄助?

難道蕭士及就這樣死了?

他還沒有來得及將他拉到自己的陣營這邊呢?

他怎麼能就死了呢?

到底是哪裡出了錯?是因為自己插手介入,提前讓他上了戰場的緣故嗎?

太子在東宮煎熬了整個晚上,才來到東宮的小佛堂靜坐。自從他重生之後,他就信了佛。

鬼魂之事雖然飄渺,他重生之事卻是切切實實。

讓他不由得不信佛宗的輪迴之說。

他在小佛堂里求了一支簽,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說法。

太子心裡一動。他慢慢回想起來,上一世,似乎蕭士及在第一次對戰突厥人的時候,也經歷過一次險境,傳過一次死訊,而且也是因為救二弟毅郡王……

這一次,雖然提前了兩年,但是似乎一切還是按照上一世的軌道在走。

那是不是說,無論他插不插手,蕭士及都有這一劫?

難道蕭士及這一次也沒死?

太子的心又熱了起來。

他隱隱約約記得上一世,蕭士及好像在北方玄珉州一個叫烏水的小鎮上被人救了,一年之後才返回長安。

這一次,他是不是還會在那個烏水鎮上?

太子激動起來,揚聲叫道:「來人!」

兩個烏衣內侍走了進來:「叫常總領和趙都尉進宮來一趟。」

這兩人是他的心腹,而且是完全可以信賴的心腹。上一世,他們和他同生共死,這一世,他就算不信別人,這兩人他不會不信。

常總領和趙都尉本是東宮門人。他們進了東宮,和太子說了一天的話。

第二天,太子便向永昌帝提議,一,封賞蕭士及的家人。就算他不在了,他還有兒子。二,派人去北方玄珉州犒軍,同時接應毅郡王回朝。

這個提議說到永昌帝心坎裡面。

很快,一道聖旨就傳到蕭家。

烏衣內侍手捧著永昌帝的聖旨,在蕭家的中堂上念道:「應天順時,受茲明命:輕車都尉蕭士及忠於國事,驍勇善戰,擊潰突厥,功在社稷。然天妒英才,戰死沙場,為吾朝之悲。謚封蕭士及從二品神武將軍,晉柱國伯爵,世襲五世,降級而襲。」

龍香葉和蕭泰及等蕭家一干人在中堂上聽見這道聖旨,先喜後悲,整個人都傻了。

那內侍見到蕭家人強忍悲慟的情景,也覺得慘然,輕輕將聖旨闔上,對龍香葉道:「老夫人起身吧。還望老夫人節哀。蕭柱國生榮死哀,老夫人也可引以為傲了。」

龍香葉因杜恆霜的死,已經哭了幾天了。沒料到,下一個,就是蕭士及的死。

這個家,這個家,就這樣散了嗎?

龍香葉扶著丫鬟從地上站起來,對那內侍道:「大人,我兒真的……真的……死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