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常存抱柱信 第161章 打壓

歐養娘聽說杜恆霜要收回送給金姨媽母女倆的宅子,倒是有些擔心對杜恆霜的名聲不利,悄悄勸道:「大少奶奶,橫豎以後不跟她們來往就是了。那房子,大少奶奶也不差這一處。」

在歐養娘看來,陳月嬌的層次太低。一個要巴結二房才能過活的打秋風的親戚,能讓她多看一眼都是抬舉了。

「這種人就是玩意兒,大少奶奶何必跟她們一般見識?再說,她們也就是巴著二房和老夫人而已,沒有做過什麼大錯事,大少奶奶得饒人處且饒人吧。」歐養娘一向是用世家大族的小娘子的標準來教養杜恆霜的。在她看來,有資格能做杜恆霜對手的女人,還沒有出現。

陳月嬌,就算自薦枕席,大爺都不會搭理她。

對這種小人,遠遠的趕開就是了,何必一點要逼得她們山窮水盡呢?

杜恆霜心裡的理由卻沒法跟歐養娘說清楚,只好另找了理由說道:「養娘,您的話我都明白。我這也是防患於未然吧。先前送她們房子,確實有些不妥。她們是什麼樣兒,就該過什麼樣的日子。我抬舉她們抬舉得太多,反而幫了她們的忙。她們現在沒了房子,在這長安城能不能待得住都是兩說。」

杜恆霜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口。她就是要將陳月嬌打回原形。不能讓她借著二房的關係住到蕭家,也不能讓她借著蕭家的勢,另攀高枝。

總之在長安城沒了房子,陳月嬌和金姨媽兩個女人想活下去,就不會活得那麼體面。

等她們連吃飯穿衣都成了難題的時候,要靠一雙手刨食吃的時候,就沒有那麼多功夫想著來害別人了。

至少,她們不再是一個層面的人,陳月嬌也不會再有機會來給杜恆霜添堵。

歐養娘聽了杜恆霜的話,覺得也有道理,就道:「既然如此,就不要拖泥帶水,要一下子把她們打到泥里。別動了手,又心軟留後路。」

杜恆霜點點頭:「我有分寸。」

陳月嬌和金姨媽回到自己的宅子,也沒有跟金姨媽說杜恆霜要收回房子的話,而是第一時間想法給太子送了信。

太子妃從蕭家的滿月禮回去之後,對太子含蓄地道:「我看蕭夫人氣度雍容,眉目穠麗,真是不可多得的美人。聽說蕭都尉極是心愛她,殿下是不是再考慮考慮?」

太子笑了笑,點頭道:「我知道,你不用擔心。」心裡卻暗道,上一世的時候,蕭士及開始的時候,也是對那位姓杜的夫人心愛得緊,後來怎麼樣,這些人當然不知道了……

沒幾天,太子接到陳月嬌傳來的信,說杜恆霜要收回房子,她們母女快無家可歸了。

太子一看樂了。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頭啊,他正愁如何讓陳月嬌跟杜恆霜死磕呢。現在不是現成的理由?——只有讓陳月嬌真的走投無路,才會真正跟自己同一戰線。有了這個把柄,他也不怕陳月嬌以後翅膀硬了,會過河拆橋……

太子一時按兵不動,也不派人去陳月嬌家裡照看。自己卻離開進宮,求見永昌帝。

永昌帝正在御書房看從東部郴州傳來的戰報和下面官員的奏摺。

毅郡王在郴州大勝,名頭頓時傳遍大齊上下。

除了新的大將之才蕭士及如同新星一樣冉冉升起,被時人拿來跟安國公安子常相提並論,並稱「帝國雙璧」,而毅郡王也被稱為大齊皇室最能幹的王爺,將太子的名聲擠到沒影兒了。

不少大臣被這次大勝鼓舞,都上書,說毅郡王才能出眾,文武雙全,和陛下一樣文韜武略,才幹不比太子差,要求永昌帝再考慮一下太子的人選。

看著這一封封對自己的兒子歌功頌德的摺子,永昌帝面無表情,一份份拿起來放到一旁。

很快,他的書案上就堆起了一座小山。

永昌帝看著這座小山一樣的奏摺,抿了抿唇。

「陛下,太子求見。」

「宣。」永昌帝揮了揮手,從書案後面走了出來,站在書房中央,看著地上放著那座綉著大齊錦繡河山的十六扇黃花梨透雕卷草紋框的屏風出神。

太子走了進來,恭恭敬敬給永昌帝行了禮。

「父皇今日可好?」太子拱手問道。

永昌帝看著太子,心情好了一些,溫言道:「坐。你今日來做什麼?」

太子笑道:「兒臣得了些嶺南的荔枝,聽說貴妃娘娘最近想吃荔枝,兒臣就給命人貴妃娘娘送了一筐,自己給父皇也送了一筐過來。」

從嶺南到長安,路途遙遠。

荔枝從樹上摘下來之後,保鮮的時間不長,需要一路快馬送到長安,路上不能停歇,不然還沒到長安,那些荔枝就都壞掉了。

永昌帝眉頭皺了起來,忍不住指著自己書案上的奏摺一樣:「你啊你,就知道吃喝玩樂。你以前不是這樣的。這次打郴州的劉黑達,朕本來是想讓你去。你是一國儲君,不立威怎能服眾?」

大齊是打出來的江山,永昌帝作為開國帝王,朝堂上的臣子都以武將為主。文官,除了少數幾個從大周時期就得到永昌帝器重的文臣以外,別的位置,都空出來了,正在選拔之中。

去年剛開了恩科,才取了第一批三十個文官,放到下面的郡縣歷練去了。

按正常順序,科舉每三年一次。永昌二年的八月,是大齊各路州縣的引試,也叫秋貢。明年,也就是永昌三年的二月,是禮部試士,四月是殿試,並稱春試,也叫春闈。

也就是說,大齊真正的開科取士,要明年才開始。

現在朝堂上的那些位高之臣,都是武將,或者武將出身,他們只服會打仗的人。

太子卻突然放棄了帶兵打郴州立威的機會,還極力舉薦毅郡王。

永昌帝有些感慨。這個大兒子,厚道是厚道,可是有些太迂腐了,現在又惦記上了吃喝玩樂。

但是這樣的太子,他卻看得比能幹的二兒子毅郡王要順眼。

「有父皇服眾就行了。那些大臣,哪個不對父皇心服口服?我不過是沾了父皇的光,為何要讓他們服我?」太子無所謂地道,揮手讓內侍將荔枝裝在瑪瑙紋的盤子里送上來,親自洗了手,給永昌帝剝荔枝。

永昌帝笑著坐回書案背後,拿銀勺子夾了一塊荔枝肉吃了,道:「你看看這些奏摺,都是說你不如你二弟……」

太子忙站起來,躬著腰道:「父皇,二弟確實文韜武略,無一不精,這一次打郴州,又善用人。蕭士及這一員猛將也被他打磨出來了。——恭喜父皇!賀喜父皇!從此猛將如雲,天下歸心!」

永昌帝龍顏大悅,笑著道:「你倒是個心寬的。就不怕朕聽了這些奏摺的話,將你換下來,讓你二弟做太子?」

太子忙道:「二弟和兒臣同母所出。若是父皇願意讓二弟做太子,兒臣願意讓賢。」說完又笑著吃了一口荔枝肉:「再說,兒臣現在吃喝玩樂,確實不像話,父皇對兒臣不滿也是應該的。」

永昌帝點點頭:「你到底比你二弟還是仁厚些。你是嫡長子,最是孝順。你二弟,唉,還是年紀太小,還需要歷練。」

太子沒有再接話,專心給永昌帝剝荔枝。

萬貴妃帶著一個宮女走進來。

那宮女手上捧著一個碧玉盤,上面擺著嫩白剔透,剛剝出來的荔枝肉。

「喲,太子正好在啊。本宮要多謝太子的荔枝了。」萬貴妃掩袖笑道。

太子忙道:「不敢。貴妃娘娘喜歡就好。」

萬貴妃走到永昌帝身後站定,笑著道:「陛下都沒有那麼好的機會,得到這樣好的荔枝。不知道太子殿下是從哪裡得來的?」像在暗示太子得到了永昌帝都沒有得到的享受,是僭越的行徑。

太子滿頭大汗,有些慚愧地道:「貴妃娘娘言重了。這些荔枝,其實兒臣是沾了真真的光。這是她娘家派人送來的。」太子妃的閨名就叫真真,出自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是真正的士族門閥,比大齊的皇室貴胄出身還要久遠。

崔氏有的許多東西,大齊的皇室都未必有。

永昌帝聽了萬貴妃的話,心裡本來也有些彆扭。

不過聽說是太子妃娘家送來的荔枝,他又釋然了。

清河崔氏的嫡長女,果然是嬌養的典範啊。

崔真真被養得這樣嬌,除了皇室,一般人家還真消受不起。

清河崔氏雖然勢力龐大,可是看他們千方百計將自己家的嫡長女嫁給太子,就知道他們是願意臣服大齊皇室的。

對於永昌帝來說,只要這些人有所求,他就不擔心他們會作反。

只有那些無欲無求的人,才能讓帝王心生警惕。

萬貴妃聽說居然是崔真真娘家送來的,更是不屑,撇了撇嘴道:「連咱們陛下都吃不到的東西,清河崔氏卻能成筐成筐往長安送。別說陛下,就連咱們大齊的兩位公主,都比不上崔家的嫡女啊。」

本來就比不上,還真的跟人比?——太子咳嗽一聲,低下頭,極力忍著笑。

永昌帝也皺了眉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