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八章 釀酒

有張慶年等人幫忙,釀酒的人手就充裕多了。連守信、張慶年、王氏、五郎、連枝兒和采雲都坐車進山裡去摘葡萄,其中張慶年和五郎還要趕車回來送葡萄。採摘葡萄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連蔓兒只是叮囑他們,摘下來的葡萄,只需要在溪水裡沖洗一下就可以了,葡萄上面的那層白霜千萬不可以弄掉。

連守信、張慶年等人坐車出發了,連蔓兒帶著小跟班小七,兩人頭上都戴了草帽,就往隔壁的趙家村來。

趙家村與三十里營子離得不遠,兩個村子地挨著地。現在地里的莊稼大都已經收割完了,從三十里營子的村頭,就可以一眼望到趙家村的村落。連蔓兒要走近路,就直接從田裡的小道走了過去,大約一刻鐘的工夫就到了趙家村。

趙連生家住在村頭,家住的院子外用矮牆圍起一大片空地,裡面放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罈子、罐子和缸。他家是方圓百里內,唯一會這個手藝的。附近的人家用的水缸,腌鹹菜用的罈子,還有酒罈子等差不多都是出自他家。

連蔓兒在計畫用葡萄釀酒的時候,就注意打聽哪裡有賣罈子的。後來出來挖野菜的時候,她還特意來這裡看過。當時她就看中了趙連生家燒的這種二十升,也就是二十斤裝的闊口罈子,這種罈子還有蓋子,可以用泥封口,腌菜裝酒都十分適用。巧的是,這本是一個燒酒的作坊定下的,後來卻又不要了。趙家正愁這麼多罈子不好出手,連蔓兒過來說買,就說了可以十文錢一隻賣給她。

「我先要五十隻罈子,今天就要,這是定錢。」連蔓兒拿出錢袋,從裡面取出兩串共二百文作為定錢。

當時趙連生見連蔓兒是個孩子,還並沒有十分在意,今天見連蔓兒一開口就要五十個罈子,而且還這麼痛快地給了定錢,自然是喜出望外。

「行啊,我現在就套車,給你送過去。」

趙連生這邊肯送貨,連蔓兒自然高興,就看著趙連生帶著兩個兒子,先裝了二十五個罈子在車上,捆紮結實了,連蔓兒和小七也跟著車就回來了。

因為西邊這半個院子現在就歸了她家,放酒罈子的地方,連蔓兒也選好了,就在她家西廂房的南窗戶下面。那本來種的是幾架豆角,剛剛拉架。連蔓兒跟著車回來的時候,張青山已經將地又平一平,趙連生就帶著兒子將罈子都卸下來,回去拉第二車。

這些罈子都是新的,但是連蔓兒覺得還是要洗刷一下才放心。

連蔓兒就和小七打了一桶水,將罈子里里外外地刷洗乾淨。正好趙連生因她買得多,送了一小罈子的高粱燒。連蔓兒就剪了一塊上次從鎮上買的白細棉布,沾著高粱燒酒將罈子裡面和罈子蓋都擦拭了一遍。

釀酒最需要的就是乾淨的器具,用酒精度高的酒來消毒,是最好不過的了。

五十個罈子,趙連生家分兩趟都送了來,連蔓兒就將餘下的三百文前都跟他結清了。這個時候,連守信和張慶年也拉回來第一車野葡萄。

野葡萄是用籮筐裝著運回來的,運回來後,就先放在旁邊用高粱稈搭起的架子上。連蔓兒檢查了一遍,發現葡萄都是挑的好的摘的,上面的白霜也都還在,就很滿意。等葡萄上的水分晾乾了,才將葡萄一粒粒摘下來,捏碎了放進乾爽並經過消毒的酒罈子里。每隻酒罈子不能放滿,要給葡萄發酵留下充足的空間。

連蔓兒就重新分配了人手,讓五郎和連枝兒回來幫忙,只有連守信、張慶年和王氏、采雲負責摘葡萄和往家裡運葡萄。

因為這個過程也要保持絕對乾淨,連蔓兒把手洗了又洗,又乾脆用高粱燒酒消毒後,才肯讓人接觸葡萄。

張青山和李氏也出來幫忙。人多好乾活,這些人又都是干慣了農家活計的,不會偷懶,一直忙到快要天黑的時候,已經整整弄好了三十罈子的葡萄。連蔓兒覺得自己的手都要麻木了,還有一些運回來的葡萄,就乾脆晾在那裡,等明天接著處理。

「山上還有多少葡萄沒運回來?」

「明天上午,就都能摘回來,就是這罈子怕是不夠。」

「那估計還得要多少罈子?」連蔓兒問。

連守信估計了一下,「大約還得二十個罈子。」

葡萄越多越好,添再多的罈子連蔓兒都願意。

「那我馬上再去趙家村一趟,讓他們明天早上再送二十個罈子來。」連蔓兒道。

「我去吧,我跑得快。」五郎道。他果然跑著去,又跑著回來,說是到趙家一說,趙家就同意明天一早再送二十個罈子來。

晚飯是連老爺子讓周氏預備的,過來讓張青山,還有連守信一家都過去吃。張青山推讓了一番,連老爺子很堅持,也只得答應了。晚飯自然沒有午飯那樣豐盛,一道雞肉燉的土豆和茄子是主菜,雞肉燉得皮酥肉爛。這次,何氏、趙氏和幾個孩子也另外擺了一桌一起吃飯,連蔓兒瞧見何氏一直黑著的臉,就知道這隻雞肯定就是她晌午的時候殺了,卻還沒來得及吃進嘴裡,就被周氏收繳了的。

吃飯的時候,連守義就問連守信,這一下午在忙啥。

剛剛分了家,連蔓兒就運回來這麼多的罈子,這錢是從哪裡來的。連守義不好明著問,只好轉彎抹角地問。

「孩子們要釀幾壇酒,我看不錯。每年我家裡,也要釀幾罈子的。」張青山就笑道。

張青山將話頭接了過去,大家又都知道,分家的時候並沒有分給連守信任何的銀錢,連守義就疑心這錢是張青山出的,也就不好再問。張青山又說起別的話題,就將這件事岔了過去。

畢竟分了家,第二天,連守信一家就自己開火了。連蔓兒和連枝兒早早地起來,將那隻雞切了半隻,熬了濃濃的湯,用這個湯熬的稠稠的大米粥,上面用籠屜蒸了一大籠屜的白面加黍米面兩摻的饅頭,配菜是一大盤子雞肉碎末炒酸豆角,和兩碟鹹菜。

大家吃得飽飽的,天剛剛放亮,就依舊按照昨天的分工去幹活。趙連生家很快又將二十個酒罈子送來。一次賣掉七十個罈子,而且銀錢都是現結的,連蔓兒這可算是大主顧了。趙連生另外又送了連蔓兒兩個小罈子,一個五斤的,一個十斤的,還和連蔓兒說以後但凡用什麼,去他那買,價格都有商量。連蔓兒心裡誇趙家會做生意,張氏看了兩個小罈子,就說以後腌雞蛋、腌鹹菜正好用得著。

連守信估計著,一上午的工夫,就能將山上所有的野葡萄都運回來。張慶年就說要幫他們把活計都做完再回去,連守信卻覺得現在是秋忙的時候,張家的事也多,就沒答應,說好了,只幫把葡萄都運回來,就讓張家的人回去。

連蔓兒知道,如果沒有張家的馬車,還有人手幫忙,只靠他們家這幾口人,用自家的板車,想要釀上這些罈子的酒,只怕要四五天的工夫都未必能做完。她很高興,也很感激,因此一早就和張氏商量了,拿出自己的私房錢來,去鎮上的肉鋪里稱回來幾斤肉,打算晌午做豬肉餡的餡餅吃。

豬肉買回來洗乾淨,連蔓兒就將肉皮先剝了下來,用火將上面的毛茬都弄乾凈了,切成小塊,一大早就燒起火,熬了小半鍋的肉皮濃湯出來,晾在小盆里讓它凝結成肉皮凍。又用白面和好了面,也放在盆子里發著。

等看著將近晌午了,連蔓兒就去後院的園子里割了一大籃子的韭菜。昨天分家的時候,連老爺子說好了,這一季,前後園子里的菜,連守信家都可以隨便吃。把韭菜擇洗乾淨,切好了,再將買的肥瘦肉細細地切成臊子,倒進大鐵鍋里熬熟了,又將肉皮凍也切碎了,和臊子、韭菜一起拌成肉餡。

用韭菜做餡有一個優點,因為韭菜本身的味道就重,並不需要放額外的調料。連蔓兒在熬肉皮凍的時候,特意多放了大蔥段、大料熬煮,因此只需要放鹽,就更不需要別的調料了。李氏、連蔓兒在屋裡,張氏也坐起來幫著一起做餡餅,連枝兒就在外面開始燒火,烙餅用的是新買的大豆油,連蔓兒又將雞油摻進去一些,結果油剛熱,誘人的香味就飄出去了,等餡餅下鍋煎熟了,那香味就更加誘人了。

李氏幫著做好了餅,就從懷裡取出個布包,裡面包著一吊錢和兩塊銀子,遞給張氏。

「你們分出來單過,手裡一文錢都沒有哪成?這點錢你收起來,過日子用。」李氏對張氏道,「這次就是來看你,不知道你們分家,要知道,就多帶些錢來了。」

張氏不肯收。

「娘,我是嫁出門的女,哪能總讓爹娘貼錢。」

「嫁出門了就不是我閨女了?」李氏硬把錢塞進張氏的懷裡,「你好好收著,該買啥買啥,別捨不得用。要是過日子缺錢,你給我捎個信。」

「娘,我不能要這個錢。」張氏道。

「拿著吧,算是我們給你燎鍋底的錢。你大哥和嫂子那兒你放心,他們都知道,一早上還和我提了。」李氏道。

娘兒倆推讓了一番,張氏無奈只好接了。

李氏出門解手,連蔓兒見張氏看著手裡的錢發獃,就過去把錢都包了起來。

「娘,這錢咱先拿著,等咱有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