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涅盤王者 第82章 頑強蓄力

隨著不萊梅的陷落,民主德國已失去東部和北部的半壁江山,出海口僅余諾登、埃姆登等幾個朝不保夕的小港,而國家的工業中心魯爾區雖未易手,卻已飽受蘇聯空軍的襲擾摧殘,軍工生產只得分散轉入鄉間。頑強的德國軍隊不僅面臨著裝備、兵員、補給等方面的嚴峻問題,連續的高強度作戰也使得大多數一線部隊疲憊不堪,所幸在聯合參謀部的統御下,各部不論傷亡損失大小,皆能沉穩有序地實施撤退,為這場力量對比懸殊的戰爭保留了希望的火種。

漢諾威,原本遠離前線的軍事中樞所在,如今已不分晝夜地遭到蘇軍炮擊,元首縱使有一百一千個不情願,此時也只能跟隨大本營和聯合參謀部轉移。前往德國西部邊境城市亞琛的路途並不遙遠,從北方前線視察歸來的林恩與元首在同一輛車上度過了幾個小時。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立場,不同的立場對應不同的利益,兩位領袖本應有的利益分歧完全因為大敵當前的困境而遁形。大部分時間,他們都在思考共同的問題;大多數問題,他們都能達成共同的認知。閑談之間,他們甚至聊起五年前的慘淡光陰,追憶各自的處境和思緒,頓感生命之無盡蹉跎。

戰爭形勢的變化使得思維更加務實的帝國決策者早早做好了撤離漢諾威的準備,但最終選定亞琛為下一個落腳點卻是最近幾日的事情。為了避開蘇軍空襲,大本營車隊入夜出發,抵達目的地時剛好天亮。用以安頓帝國大本營人員的是一座樣式古樸的度假莊園,它坐落在亞琛南郊的樹林之中,擁有高大軀幹與龐大樹冠的楓樹給這座莊園增添了神秘氣息。在林恩看來,這裡的周圍是如此森嚴,以至於周圍的林地儼然成了軍隊的隱蔽集結點,如此興師動眾倒也不算誇張。昔日蘇軍撤出德國,沒少潛伏間諜、安插耳目,戰事至此,摧毀德國武裝的核心對於蘇聯人意義重大,一旦獲知德軍最高指揮機構的行蹤,他們必將不惜一切代價實施攻擊,轟炸、空降傘兵、突擊隊滲透——手段必是無所不用。

一夜車程令老邁虛弱的元首疲態盡顯,但他簡單洗了個澡就回到將領們中間,聽取了聯合參謀部對戰事的最新彙報。在德國北部,為贏下漢堡-不萊梅戰役而付出較大代價的蘇聯軍隊暫時還沒有新的攻擊舉動,退出波羅的海區域的德國海軍繼續封鎖著日德蘭北部的斯卡格拉克海峽和船隻出入不萊梅、漢堡必經的赫爾果蘭灣,而在剛剛過去的一夜,帝國的潛艇群在斯卡格拉克海峽毫無發現,而在赫爾果蘭灣活動的魚雷艇發現了驅逐艦級別的蘇聯艦艇,這意味著蘇聯人很可能已經疏通了德軍撤退前爆破阻塞的基爾運河,為蘇聯艦船從波羅的海進入北海提供了便捷的安全通道;在德國中部,蘇德兩軍對峙的漢諾威-哥廷根一線度過了一個相對平靜的夜晚,但持續增兵的蘇聯軍隊很可能於今日發動雷霆一擊,聯合參謀部的計畫依然是利用防守兵力步步阻擊、消耗蘇聯軍隊,進而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地區組織新的防線;在德國南部,從奧地利進入德國的蘇聯軍隊於兩日前發起了慕尼黑戰役,三十餘萬德國軍民依託防禦工事拚死阻敵,蘇聯軍隊雖然一度接近慕尼黑市中心,但他們的進攻後繼乏力,而從德國東部南下、從捷克進入德國的兩路蘇軍皆被德軍成功阻擊於巴伐利亞北部,此次慕尼黑戰役正朝著對蘇軍不利的方向發展。

聽了這些總體上不算太壞的消息,元首的反應十分平和,也不再像二戰時期那樣對前線的指揮事務指手畫腳,這一點恐怕也是德國武裝能以機動游擊戰堅持至今的關鍵因素。非正式的臨時會議本該就此結束,元首會在他的卧室持續睡上四五個小時,進餐、散步、工作,循環往複直至一天結束,克萊斯特和迪特里希的到來使得會議順延。以北斯堪的納維亞自由帝國國防部長之名,克萊斯特目前主要負責本土與北歐之間的軍事協調和軍隊調動,而昔日的黨衛軍名將迪特里希不僅是元首的忠實追隨者,也是阿道夫·希特勒最信賴的得力幹將之一,雖然直至民主德國成立才離開監獄重獲自由身,但一回元首帳前,迪特里希便被委以重任,擔當帝國近衛軍第5兵團指揮官。值得一提的是,第1、第2、第3兵團是帝國軍隊的絕對主力,自1949年以來參加了在歐陸和丹麥的軍事行動,為德國本土擺脫蘇軍佔領立下了赫赫功勞,第二次蘇德戰爭前期亦是德國武裝的絕對精銳,第4兵團原本是預備部隊,人員和裝備稍遜一籌,但經過戰火歷練也逐漸成長為不可或缺的主力,而迪特里希所指揮的第5兵團從成立開始便囊括了帝國軍隊絕大多數外籍士兵。在第三帝國時期,組建武裝黨衛軍的初衷雖然是打造一支「純粹的雅利安血統的忠於元首的武裝力量」,但隨著戰爭的深入,兵員的大量消耗加之國防軍對於黨衛隊徵兵的諸多限制使得武裝黨衛軍越來越難以徵召到足夠數量的血統純正的德國人,而另一方面,由於戰爭引起的政治波動,許多歐洲國家紛紛對本國右翼團體及其人員進行倉促與不周密的迫害,這又出現了大量的歐洲國家右翼分子、反共分子、反政府分子、持不同政見者以及納粹政體的仰慕者湧入德國投奔黨衛軍的情況,武裝黨衛軍開始放寬兵源要求並積極吸納來自外國的歐洲志願兵。到了戰爭中後期,數十萬外籍志願兵已成為黨衛軍的重要力量,並在一系列艱苦卓絕的作戰行動中表現出驚人的戰鬥力和忍耐力,而柏林戰役中,「查理曼」大帝志願兵師、「北歐」師、「維京」師甚至一個「自由印度」師所轄部隊幾乎懷著必死的決心參與這最後的血腥戰鬥,狂熱的精神也使之成為二戰戰場上最彪悍的戰鬥力量!

以林恩所知,在帝國勢力敗退北歐的最初三年,「避難所」基地僅有數百名非德籍人員,直至東西方開展、世界形勢發生轉折後,帝國開始擴充軍隊規模,從西班牙、瑞士、阿根廷等國秘密徵募的人員有一些是前黨衛軍的外籍志願兵,帝國軍隊中的非德籍人員哎有所增加,但直至1949年蘇軍撤離德國本土時,這些「外援」的總人數也不過兩千餘人。顯而易見的是,作為第三帝國時期最具影響力的武裝黨衛軍將領,迪特里希的重要使命之一便是召集舊部、擴充兵團。在克萊斯特報告了帝國軍隊最新的增調行動後,現年58歲的前黨衛軍悍將彙報說,近日又有七千多名外籍志願人員通過審核加入他的兵團。與之前幾批志願者不同,這些人大多數是不具備作戰經驗的新手,需要至少一個月的訓練才能成為具備最基本戰鬥素質的士兵,而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將會有多支完成整訓的外籍部隊抵達本土參戰,他們包括一個西班牙反坦克步兵營、一個芬蘭山地連、一個瑞典反坦克步兵連、一個荷蘭步兵連、一個義大利步兵連以及來自法語國家的一連反坦克步兵。此外,第一批輾轉抵達北歐的匈牙利志願者已經完成集結,他們人數雖然還不夠組建一個戰鬥連,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合格的士兵,而且在匈牙利政府的縱容下,更多的匈牙利志願者正努力通過蘇聯控制下的克羅埃西亞前往保加利亞,再經由海路前往西方盟國控制區,這是一條相當艱難而漫長的道路。

一連、一營的部隊在對抗百萬蘇軍的戰爭中毫不起眼,可當迪特里希鏗鏘有力地說出它們由哪個國家或民族的志願者組成時,在場之人仍能感受到精神上的鼓舞——在信仰與使命的感召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眾多年輕人匯聚到一起,這需要何等可敬的勇氣和魄力。二戰時期的經驗讓德國軍人們意識到,外籍志願者不僅僅是出色的士兵,他們中的佼佼者同樣能夠成為優秀的戰場指揮官,無論東線還是西線的戰鬥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外籍志願兵軍官直接指揮外籍部隊甚至德籍部隊的例子,這也完全可以說明,以反對布爾什維克和泛歐洲思想為主導的德軍中,國籍和民族的區別並不強烈,外籍志願兵除了基本的尊重和信任,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信賴。

聽完了克萊斯特和迪特里希的報告,元首喃喃說道:「堅持下去,務必堅持下去!敵人在一天天衰弱,而我們日趨強大,時間對我們有利,必須堅持下去!」

站在元首身旁,林恩能夠聽清他所說的字句,但遠一些的將領們就無法突破人類聽力的制約了。在這樣的場合下,林恩不失時機地附和道:「在這場不同以往的消耗戰中,來自全世界的自由戰士正源源不斷地聚集到我們的旗幟下,西方國家無償提供的武器裝備也使得我們後勁十足,每堅持一天,我們距離勝利就近了一步,這個理念應當貫穿於我們每一個人的頭腦之中,增強每一位軍官、每一名士兵戰鬥下去的信心和信念……德意志必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