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涅盤王者 第75章 利爪血痕(1)

隨著蘇聯旗幟再度插上柏林城頭,紅色狂潮的澎湃氣勢在東西方陣營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影響。整個蘇維埃世界洋溢著樂觀積極的情緒,共產主義席捲全球的步伐經過先前的調整重新加速,堅不可摧的蘇聯紅軍將在自命不凡的德國人身上磨利刀鋒,進而完成神聖而偉大的使命;西方國家哀聲一片,自近代以來,首都淪陷的交戰國都蒙受了無法挽回的沉重損失,德國軍民還沒有被打垮,人們就已經對他們信心不足了,美英議會皆在可能觸怒蘇聯的援德計畫上猶豫不決,法國人乾脆埋頭加固他們的東部防線,比利時和荷蘭政府也悄然做著再度流亡英國的準備。

庸人往往只重外表而不明內在,他們看到了蘇軍的盛氣與德軍的頹喪,卻忽略了這背後的微妙。從越境攻入德國到佔領柏林的短短几天時間裡,蘇軍的傷亡人數已超過四萬人,損失的飛機和戰車皆輕鬆達到三位數,部隊在進軍過程中不斷受到襲擾並不同程度陷入苦戰,最初的豪邁銳氣已然挫失,而且波羅的海沿岸方面軍所轄第11近衛坦克軍遭到重創,第8機械化軍也蒙受了不小的損失,蘇軍指揮部不得已將第6近衛坦克軍加強到北翼,這些都對看似一邊倒的戰爭局勢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在盧肯瓦爾德地區捕捉到戰機後,蘇軍第一時間調集中路的波蘭第1方面軍和南翼的波蘭第2方面軍所部參戰,反應速度令人讚歎,但蘇軍各作戰兵團相對平衡的位置也因此受到拉扯,一些部隊之間的聯繫相對變鬆散了。與此同時,德軍聯合參謀部從一而終地貫徹機動游擊戰的思路進行部署,帝國第1遠徵兵團4.9萬人、德國陸軍第3集團軍7.2萬人以及大約1.5萬人的大本營直屬部隊已避開蘇軍偵察秘密集結至羅斯托克附近地區,恭候蘇軍北翼進攻部隊的光臨;結束萬德利茨戰役行動的帝國第2遠徵兵團和德國陸軍第2集團軍抽調4個整師逾5萬人轉移至薩克森-安哈爾州北部地區,佔據著隨時切入北線的有利位置。

盧肯瓦爾德戰役打響的第一天,受困德軍部隊的拚死防守給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蘇軍部隊造成了一些麻煩,但經過實際交手,蘇軍指揮部已經意識到包圍圈中的德國軍隊遠沒有想像中那樣強大。在當晚的夜戰中,從盧肯瓦爾德以西發動進攻的德軍部隊儘管沒能解救包圍圈內的同伴,他們的攻勢卻給蘇軍空降兵及裝甲馳援部隊帶來了很大的威脅,迫使蘇軍以炸毀橋樑、破壞交通的方式遲滯對方。當晚的戰鬥還沒有結束,蘇軍指揮部就根據前線戰報調整了部署,利用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速度優勢將盧肯瓦爾德包圍圈擴大,意圖包圍並殲滅前來解圍的德軍部隊。

就整體戰略形勢而言,在戰爭初期重創德國武裝力量對蘇聯掌控戰場、震懾西方有著關鍵意義,蘇軍前線總指揮部的指令也得到了最高統帥部的肯定。接到新的作戰指令時,波羅的海沿岸方面軍僅存的正印先鋒——近衛紅旗斯大林格勒-基輔坦克第5軍,已越過萬德利茨向西推進,其偵察部隊接近勃蘭登堡州和薩克森-安哈爾州邊界地區。薩克森-安哈爾位於德國版圖的正中位置,與下薩克森州、勃蘭登堡州、薩克森州和圖林根州相鄰,它的首府馬格德堡位於中歐東西交通要道上,從巴黎通向華沙乃至莫斯科的主幹鐵路從這裡經過,和平時期堪稱連接東西歐的交通樞紐,有著重要的戰略價值。儘管距離馬格德堡只有四十多公里了,蘇軍第5近衛坦克軍也只能放棄即將到手的獵物,遵照指揮部的指令向南轉向。這一次,他們必須放棄鐵路和公路幹線,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穿過不利於機械化兵團快速行進的山陵地區,移動到位於盧肯瓦爾德西北的作戰位置,從而對德軍解圍部隊實施大包抄。

第5近衛坦克軍的蘇軍官兵們以每小時15-20公里的速度向南奔進,他們與第6近衛坦克軍的距離也在不斷拉大,而後者的任務是協同波羅的海沿岸方面軍的機械化步兵和普通步兵掃蕩德國北部。數日以來,這支裝備和實力在蘇聯裝甲部隊中堪稱一流的近衛坦克兵團迅速進入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沿著德國北部海岸線一路攻克安克拉姆、格賴夫斯瓦爾德、施特拉爾松德等港口城市,鋒線逼近德國東北部大港羅斯托克。與之南北對望的是隸屬於蘇軍波蘭第2方面軍的近衛紅旗坦克第8軍,柏林易手後,該軍轉向萊比錫攻擊前進。只等蘇軍在盧肯瓦爾德地區消滅德軍精銳力量,幾柄鋒芒畢現的蘇軍尖刀便可以將切割深度從德國東部擴展到中部和北部,大幅壓縮德國軍隊的戰略空間。

清晨時分,夜宿特裡布塞斯地區的近衛第6坦克軍的蘇軍將士井然有序地做著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停列在田野中的T-34/85坦克、Su系列自行火炮和裝甲車、運輸卡車並不像閱兵方隊那樣整齊,它們的滿身風塵是縱橫馳騁的驕傲印跡。炊煙升騰,飯香四溢,蘇軍士兵們一邊狼吞虎咽,一邊憧憬著進軍羅斯托克的美好場景,當然也少不了對盧肯瓦爾德之戰的揣測——不少人都覺得那可能是決定第二次蘇德戰爭命運的關鍵戰役,如果德國人就此失去戰鬥意志,參加包圍戰的蘇軍部隊當居首功,其他部隊可能就只當是來德國秋遊一趟了。

早餐還沒結束,隆隆炮聲冷不丁從遠處傳來。蘇軍坦克手們非但沒有驚慌失措,反而按捺不住地興奮起來。作為功勛卓著的近衛部隊,除了邊境一戰還算夠勁,他們沿途碰到的都只是執行襲擾、拖延任務的德軍小股部隊,光是修理被地雷炸毀的履帶就沒少耗功夫。在這裡碰上主動投入進攻的德國軍隊,蘇軍坦克手們不止可以好好宣洩心中的惱火和鬱悶,也好趕在戰爭結束之前爭得真正的戰鬥功勛。只是這些蘇聯軍官和士兵壓根沒有想到,即將對己方部隊實施合圍的德軍擁有3.5倍的局部兵力優勢,在技術裝備方面也完全不落下風!

隆隆炮聲持續不斷,煙塵卻只在地平線遠端徘徊,這可急壞了求戰心切的蘇軍坦克手們,一刻鐘時間都顯得那樣漫長。當東西方天際各有一群戰機出現時,出擊的命令也到了。戰車轟鳴聲隨即匯成一片,這是一顆顆堅強心臟的律動;粗獷的炮口高高昂起,映襯出蘇軍將士的桀驁;鋼輪和履帶飛快轉動起來,田野也在為之顫抖。在奔赴戰場的過程中,年輕的眼眸中泛著希望的光彩——德國人用突襲打垮了友鄰第17機械化步兵師,接下來將是英雄出場、力挽狂瀾的時刻……

特裡布塞斯地區,1950年9月22日7時許,倉促出擊的蘇聯第39戰鬥航空團不敵數量相近的德軍噴氣式戰鬥機部隊,在接下來的25分鐘時間裡,德軍掌握了這裡的戰場制空權。利用這短暫的25分鐘,德軍以21架武裝直升機、7架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和6架裝載制導炸彈的雙發轟炸機對蘇軍地面裝甲部隊進行了肆無忌憚的轟炸。在通向蘇軍第17機械化步兵師防區的道路旁,11輛黑豹坦克掩護著5個重型反坦克制導火箭戰鬥組打了一場精妙的伏擊戰。當面對面的戰鬥到來之時,蘇軍裝甲部隊已呈七零八落的狀態,他們的勇武沒能阻擋德軍部隊繼續向海邊突進。及至午後,德國軍隊已將蘇軍近衛第6坦克軍和近衛第9機械化軍所部的3個半師包圍。

以空中偵察報告和作戰地圖上所反映的作戰形勢,蘇軍前線總指揮部的智勇戰將們莫不對德軍的作戰意圖感到吃驚。雖然德國軍隊憑藉大膽的快速穿插完成了精妙的部署,但雙方實力懸殊的本質並未改變。120多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蘇聯軍隊進入德境,機械化步兵和傳統步兵部隊層次分明地跟在坦克部隊後面,完善的指揮系統和良好的通訊設施使得他們能夠密切高效地進行協同作戰。在特裡布塞斯50公里的範圍內,蘇軍擁有7個完整的師加上另外4個師的所屬部隊,兵力超過15萬人,而從空中偵察的情況來看,德軍進入這一區域的先遣部隊不足5萬人;範圍拉大到100公里,蘇軍大半個波羅的海沿岸方面軍囊括在內,作戰兵力超過三十萬人,另有大量部隊隨時可以從柏林地區北上增援,即便德軍在這一地區盡遣精銳上陣,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吃掉蘇軍的大股部隊,反而有可能受戰事牽制無法脫身,最終反過來陷入蘇軍主力部隊的包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