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涅盤王者 第21章 血肉防線

以蘇聯軍隊在陸上戰場的無敵威名,斯圖加特起義爆發的消息剛一傳出,許多人覺得這會是一次飛蛾撲火式的無畏抗爭,也有人以上萊茵河谷的奇蹟為先例,主觀判定斯圖加特的火苗正引燃一場足以完結大蘇聯時代的熊熊烈火。不管怎麼說,全世界的關注和聲援使得蘇聯高層倍感壓力,在斯圖加特周邊駐軍的初步反擊遭到挫敗後,他們迅速從博登湖前線調出擔當總預備隊的第11機械化兵團,並令這支功勛卓著的部隊以強行軍的方式直接沿鐵路線開抵斯圖加特城下。

第一縷晨曦透過色彩斑斕的玻璃照射在斯圖加特大教堂的大廳里,形成一種宛若仙境的光學效果。在這裡,不少參加起義的德國人正雙手合十地虔誠祈禱。信仰,可說是物質之外支持人類行為的最大要素,它的力量往往能夠決定一個群體的意志力和堅韌性。蘇聯軍隊的強勢表現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們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以元首意志為信仰的武裝黨衛軍在戰場上同樣有著令人驚嘆的表現,相較之下,自由信仰的西方盟軍部隊戰場堅韌度遠不如前兩者。

在強敵壓境的時刻,林恩也來到這座教堂,卻不是為了尋求信仰上的安撫,而是意圖借這裡的氣氛舒緩一下連日來高度緊張的神經。斯圖加特起義拉開序幕已有兩天三夜,在這六十個小時的時間裡,城內的起義者和城外的支援者一道肅清了斯圖加特的蘇聯駐軍,並用敵人的武器彈藥充實了起義力量,而在抗擊外敵、重獲自由這面大旗的號召下,已有超過十萬斯圖加特居民加入起義者行列。1945年,他們未經抗爭就降下了旗幟;1948年,他們對洶湧而至的蘇聯軍隊敞開大門;這一次,他們決定捍衛自己的尊嚴與權力,哪怕要以生命為代價。

平民之中,許多人並不具備直接參加戰鬥的能力,他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幫助起義者挖設工事、構築街壘,以及在戰鬥中往前線送彈藥、往後方撤傷員。城區及周邊的各類堅固建築都被利用起來,以便最大限度地削弱蘇軍炮火和坦克的攻擊力,但要抵擋蘇軍破壞力十足的立體式進攻,僅憑防線本身是遠遠不夠的。

咚咚的爆炸聲從遠處傳來,宏大、堅固且經歷了漫長時光洗禮的宗教建築無可避免地隨同地面產生輕微顫抖,縷縷塵屑從天花板和牆壁上落下,恍然間給人以末日將至的錯覺。形同雕塑的祈禱者回到了自身角色應有的狀態,他們紛紛起身離開,有的人已經用信念戰勝了人性的悲觀與怯懦,因而顯得信心十足,有的人雖然對前景不很看好,但還是毅然決然地走向戰場,也有人神情依舊黯淡,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茫然和悲觀。在對生命意義的探尋過程中,林恩同樣經歷過這些截然不同的心態,如今的他更像是一塊接受淬鍊的鋼件,在熔爐中變得愈發堅韌。在教堂所呆的時間不長,他覺得自己之前因疲倦而混沌的思維重新理順,瀰漫前路的濃霧正在消散,路的彼端就在不遠的前方……

隨著蘇軍第11機械化兵團投入進攻,中途停歇了約十個小時的斯圖加特攻防大戰繼續上演。由於萊茵河上的橋樑已經被起義者悉數炸毀,從西面進攻城區的難度極大,蘇軍從一開始就集中兵力在城區的另外三面尋求突破。對於起義者而言,全線防禦將分散他們非常有限的主力戰鬥部隊,所以林恩採取的策略是用大量接受突擊訓練的「民兵」防守外圍陣地,自由兵團和戰鬥力較好的抵抗者以機動方式支持整個戰場。

之前的戰鬥,蘇聯軍隊在斯圖加特城區東、南、北三個方向都做出了突破嘗試,而這一次,以裝甲集群為先鋒的蘇軍部隊選擇了地勢相對平坦的城南。在這一面,起義者構築了完整的防線,他們擁有5門反坦克炮、11門野戰炮、23門迫擊炮、50挺機槍和1500多支步槍、衝鋒槍的武器配置,並以繳獲的3輛動力受損的蘇制T-34坦克充當固定火力點。列寧格勒等城市防禦戰的經驗證明,要抵擋住野戰軍的強勢衝擊,士兵們必須利用每一件武器,包括他們自己的血肉之軀。

坐落在斯圖加特南區的莫德森化工廠是起義者在這條城區防線上的重要支點之一,它也是近年來德國化工行業興衰的一個縮影,繁榮時期曾擁有多條流水線和數千工人,製造的化工產品大量外銷,為第三帝國換取了寶貴的外匯。二戰後期,盟軍的封鎖和轟炸使莫德森化工廠連正常生產也難以為繼,廠房只好將設備和工人化整為零,轉移到周邊的村鎮山林進行「地下生產」,一些設備也因此避免了被盟軍搜掠後轉交給蘇聯人的厄運,為工廠的重新投產保留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到了1946年底,莫德森化工廠和德國國內的許多工廠一樣開始為盟國生產軍工品,昔日的繁榮短暫重現,但蘇軍的勝利徹底摧毀了這一幻境,他們的無情徵用使得斯圖加特的工廠變成了一具具只有圍牆和建築的空殼。由於莫德森化工廠毗鄰著進入城區的主要公路和穿城而過的鐵路線,堅固的建築也可能被抵抗者利用,蘇聯佔領軍曾計畫拆毀整個工廠,然而他們很快發現少量炸藥對於設計時就考慮到化工品發生意外爆炸的廠區建築無可奈何,遂將這裡改造成為警戒哨站和軍用物資囤積點。在發動起義當晚,一支由工人組成的地下抵抗武裝憑著對廠區地形結構的熟悉成功消滅了這裡的蘇聯駐軍,繳獲的作戰物資將在後面的戰鬥中發揮巨大作用。

對於莫德森化工廠這樣一座看起來就十分堅固的目標,蘇軍航空兵毫不含糊地進行了連番轟炸,轟炸機和強擊機投下的炸彈將大部分圍牆轟塌,除兩座構造特別堅固的倉庫外,其餘廠房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坍塌,面對面的廝殺開始之前,守衛者就已經蒙受了較大的損失,而蘇軍指揮官在這一帶的第一次攻擊就投入了一個裝甲團和兩倍數量的機械化步兵。對於從未體驗過正規戰場的平民而言,僅那些火箭炮和自行火炮發出的尖嘯聲就足以讓他們驚恐得不知所措,坦克車輛在快速推進過程中揚起的滾滾塵土在視覺上帶來了強勁的衝擊力和震撼力,加上頭頂上方不斷盤旋掃射的蘇軍戰機,戰鬥形勢讓人感覺起義者未戰已敗,戰線的崩潰根本沒有懸念。

在坦克集群衝到距離工廠圍牆僅有數十米時,守軍尚未有認真抵抗的表現,而乘坐戰鬥車輛實施進攻的蘇軍機械化步兵始終跟隨在進攻隊列之中,一些車輛已經減速,士兵們下車之後迅疾展開,準備在坦克控制廠區後清掃殘敵。看著戰鬥順利演進,蘇軍的戰場指揮官也許已在醞釀向上級報功的措辭了,安爾就在第一輛T-34碾過倒塌的廠區圍牆時,殘存的倉庫和廠房裡突然飛出的好幾個燃燒瓶,它們落在坦克及周圍發生爆燃。首當其衝的T-34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團火球,搭乘坦克作戰的士兵頓時變成了火人,緊接著越過圍牆的另外幾輛T-34也遭遇了相同的打擊。不同於被反坦克彈藥擊中,這些坦克沒有馬上癱瘓,它們還能行進、開火,但不一會兒功夫,它們就一輛接著一輛失去動力,坦克乘員難耐煙熏火燎而逃出坦克艙,成為守軍士兵近距離射擊的標靶。

區區幾輛坦克的損失無法阻擋蘇軍攻佔這座據點的決心,後續坦克根本沒有放慢速度,它們勢不可擋地越過圍牆進入廠區,以火炮和機槍對建築窗口猛烈開火,搭乘坦克作戰的步兵們也提早下車,依託圍牆殘骸與廠區內的守軍展開對射。當進入廠區的坦克繼續向前靠近倉庫時,更多燃燒瓶以及反坦克手榴彈、筒狀爆炸物從倉庫附近的塹壕和單兵坑飛出,劇烈的爆炸絲毫不亞於蘇軍火力準備時的聲威,那些簡易製作的發煙劑也在這時被點燃,大量的灰白煙霧迅速籠罩廠區,蘇軍坦克和步兵們頓時失去了射擊目標,而隱藏在各個角落裡的起義者則憑藉對地形的熟悉加大火力輸出,煙霧區內傳出的密集槍聲和爆炸聲至少在心理上干擾了蘇軍官兵的進攻節奏。

煙霧持續瀰漫在莫德森化工廠,在防線的另一些地段,起義者也利用類似的手段遲滯蘇軍進攻,為己方機動部隊的抵達爭取儘可能多的時間。林恩的正規部隊兵力有限,裝備情況也不甚理想,真正值得依靠的是士兵們的經驗技能與鋼鐵意志,他們帶著反坦克火箭筒和從蘇軍手中繳獲的反坦克炮趕赴前線,用於機動作戰的甚至還有兩輛完好的、從斯圖加特的蘇聯駐軍手裡繳獲的T34/85。不過,他們的快速機動除了要克服空間距離和道路狀況的阻礙外,還必須十分小心那些隨時可能俯衝下來投彈掃射的蘇軍戰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