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重歸征途 第3章 撕裂歷史

「蘇聯要垮了!要完蛋了!」

特隆姆瑟港一座擁有古典外形的石堡內,隸屬於帝國近衛軍北方特遣營的通訊軍官以幸災樂禍的姿態邁上迴旋狀石梯,給坐在敞開大露台上一邊曬太陽一邊喝咖啡的長官們送來最新消息:美英法盟軍終於越過位於中歐的邊界向蘇聯發動陸上進攻了,強大的美英艦隊還運載了大量官兵從原屬德國東普魯士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登陸行動,此舉的用意再清楚不過了,那就是截斷屯駐於中東歐的蘇軍部隊退路進而將他們殲滅。

偌大的露台可以眺望整個林根海峽的景觀,包括哈克依島側傾覆的「提爾皮茨」號。翻閱當時的作戰記錄,林恩遺憾地看到這艘巨艦的沉沒有百分之九十的人為因素——首先要負責人的就是帝國的領導者阿道夫·希特勒和當時的海軍總司令鄧尼茨,他們「聯手」將德國海軍真正的脊樑置於可有可無的境地,亦對戰略重心作出了錯誤的判斷。若要讓這艘孤獨的北方女王發揮威脅盟軍北方航線的作用,至少應該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運送維修人員和裝備前來,並責令部署在挪威北部的空軍部隊提供密切的協助和掩護。可以說,帝國的衰亡有很大的責任要歸咎于軍種之間的勾心鬥角和惡性競爭,一再錯過了原本可以逆轉戰爭局勢的時機,事到如今不得不依靠這一小撮人以刀口舔血的方式尋求復興,這是莫大的悲哀也是莫大的諷刺!

拿到通訊官送來的電報譯文,帝國任命的特隆姆瑟佔領軍司令、北方特遣營指揮官奧特爾·斯蒂倫芬轉過頭看著林恩:「喔,不錯,真不錯,蘇聯的崩潰對我們應該是個絕好的消息,對吧將軍!」

當全世界目光集中於東西方陣營之間的戰爭衝突時,林恩策劃並佔領特隆姆瑟港的行動在短期內是完全成功的,他們先是以斯塔格市長抱恙為由委任自己人為副市長,又控制郡議會授權這位副市長全權代理行政事務,並組建了一個由當地德籍居民和近衛軍技術人員組成的通訊團隊,使得特隆姆瑟在與外界中斷聯繫兩日後又恢複了通訊,而更大的偽裝行動還在後頭——對於從外界前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或者進行公務活動的人員,新的佔領者充分施展演技予以應付,除了不得不扣留下來並對外宣稱臨時染病的,其餘訪客都沒有察覺到這裡的異樣。半個多月下來,特隆姆瑟儼然成為了帝國在地表之上的新基地,林恩因此被任命為特隆姆瑟總督,這也是自1945年5月以來帝國所任命的第一位海外總督。儘管,它既不為世人所知曉,也不具備任何的法律效力,而僅僅是一個公認覆滅的帝國內部任免命令,仍給林恩神奇的開拓之旅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筆。

為了防止外人偶然窺見,自從突襲奪城的那一日之後,佔領軍官兵都換上了挪威人的警察制服或平民化的裝束。在這裡享受清晨陽光,林恩亦只穿了一套樸實無華的黑色套裝,它類似於傳統的燕尾服,只是細節部分裁去了繁縟的樣式,顯得乾淨利落而又不失風雅。他接過電報譯文掃了幾眼:「好戲才剛剛開始嘛!現在就說蘇聯落於下風未免太心急了,我有種預感,蘇聯人很快就會讓美國、英國和法國軍隊嘗到苦頭,甚至大舉反擊推進到杜魯門防線。」

斯蒂倫芬上校自是大為驚訝:「您說的是認真的?」

「個人預感。」林恩淡淡地說到。

此時還處於中青年階段的斯蒂倫芬上校並不是那種特別啰嗦的軍官,他點了支煙,一邊吸一邊琢磨著林恩的「預感」。蘇軍若真是那麼不堪一擊,鼎盛時期的德國軍隊怎會栽在他們手裡?

林恩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眺望港灣,這特隆姆瑟港是北極圈內為數不多的避風禦寒之地,它本身位於一個近乎島嶼的半島之上,面朝大海一側受到克瓦爾島、靈瓦斯島等一系列大型島嶼的庇護,僅僅通過兩條又窄又長的峽灣連接,這些島嶼和半島共同環抱著一片平靜的海灣,也即是林根海峽和哈克依島所處之地。在艦炮橫行的時代,特隆姆瑟是個易守難攻的海港,只要在外圍構築起堅固的防空體系,在現代也依然具備成為優良軍港的固有條件,可惜除了在二戰時期靠近東西方盟軍的北極航線,它從來沒有過與之相匹配的戰略價值。沒有人會投入巨資將這裡打造成為一流軍港,也沒有人會動用強大武力試圖佔領這裡,但所有的一切都將因為這個黑色帝國的重新崛起改變。

良久,平靜的峽灣中終於出現了移動的物體,那是一艘周身潔白的輪船,遠遠看去就像是漂浮在冰海的一座冰山,它那根矮矮的煙囪正突突地往上飄著灰煙,其程度遠不至於污染這片潔凈的世外之地。不過這半個月以來,特隆姆瑟港的工廠都大幅提高了產能。一方面,眼下的天氣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另一方面,帝國軍隊的佔領使得這些工廠可以拋開以往的偽裝而全力生產武器裝備或與軍工休戚相關的產品,當地的挪威人非但不能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反而被迫在一些基礎崗位上勞作以換取安全保障。

從外海駛來的這艘潔白輪船看起來並無特殊之處,上面的乘客卻不普通,他們皆是輾轉從「避難所」基地送來的,而在進入港灣後不久,兩艘護航的潛艇也從水裡浮了上來,三艘船艇配著這裡的自然景觀組成了一副奇異的圖畫。炫目的陽光下,林恩依稀看到輪船桅杆上的西班牙旗緩緩降下,一面鮮艷的紅白黑三色旗緩緩升起。

身懷六甲的黛娜就在這艘船上,特隆姆瑟的新鮮陽光、空氣還有舒適寬敞的房間、床鋪都比基地設施更利於孕婦休養身心,一所綜合性的大型醫院也在這裡建立起來了。不出意外的話,「避難所」基地內的大部分軍民都將在三個月內陸續轉移到特隆姆瑟——這座港口城市的人口將繼續維持在5萬以內,多數人都將隨著新工廠分散到方圓百里的沿岸或近岸區域。

等到白色的輪船駛到了海灣中間位置,林恩起身並對斯蒂倫芬上校說:「暫時失陪了!」

上校緊跟著起身,他謙和地說道:「如果能得到這份榮幸,我也想到碼頭去迎接將軍夫人。」

林恩沒有拒絕,而是笑著拍了拍上校的臂膀,兩個年紀相差並不多的人一前一後地朝樓梯口走去,歐陸戰事的最新進展彷彿被他們拋之腦後。在這祥和寧靜的環境中,人們確實有理由將戰火硝煙和血腥屠戮的煩擾擱下,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將真正的置身事外,帝國在歐洲和美洲的情報機構仍在不遺餘力地為這場戰爭添油加醋,更多有關原子彈技術的原始或複製圖紙以針對蘇聯的方式出現,有增無減的惡性爆炸案也讓西方軍民的憤怒不斷升溫,傳媒的報道更是無孔不入、無所不知……

視線暫時離開風景幽雅的北歐之地轉向炎熱的中東歐平原,熾烈的陽光炙烤著大地,滾滾的煙塵遮蔽了視野,經過兩個月的醞釀,以美、英、法組成的西方盟軍湊齊了一支擁有兩萬多架作戰飛機、三萬多輛坦克戰車、五萬多門火炮以及總兵力超過兩百萬的地面部隊,這些大都是經過二戰考驗的精銳部隊,在海空支援、裝備技術和後勤保障等方面有著極大優勢。在空軍支援以及大量戰術火炮、軌道重炮、海軍艦炮的猛烈轟擊下,美軍和英軍的主力裝甲部隊很快在蘇軍防線北部打開了一個寬達30英里的口子,他們突破防線後即採用當年第三帝國軍隊最擅長也是最有效的縱深突擊、迂迴包抄,一直讓盟軍官兵感到憂慮的蘇軍鋼鐵洪流並沒有勢不可擋地發起反衝擊,倒不是蘇軍無心戀戰,而是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裡,蘇軍在東德、波蘭、斯洛伐克以及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地的百多座軍用機場無一例外地遭到了盟軍空襲,部署於東部的2000餘架作戰飛機在空中和地面折損過半,部署在距離邊界線400公里以內的戰術截擊部隊更是所剩無幾,蘇聯空軍遭受到的是幾乎比蘇德戰爭爆發時更加慘重的損失。由於中東歐制空權的迅速易主,蘇軍的坦克、自行火炮和步兵根本無法在白天進行集結、機動,它們無法及時趕往作戰區域,無法形成強有效的戰術反擊,只能依照上級的作戰指令向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縱深地帶後撤,而這僅僅是當年德軍裝甲部隊承受的雙重阻力之一!

時代越進步,空軍對戰爭進程的決定作用越大,此言不虛,盟軍的「野馬」、「噴火」、「流星」以及貝爾P-59為地面部隊提供了密集的空中壓制,特別是後面兩款噴氣式戰鬥機,它們早已通過了測試和訓練階段進入批量裝備階段,儘管有著一些技術上的細節缺陷,它們在對陣蘇聯活塞戰鬥機時擁有明顯的技術優勢,而蘇聯第一款噴氣式戰鬥機眼下才剛剛製造出樣機。這些盟軍戰鬥機不僅有效掩護了傳統轟炸機對前線目標的攻擊,許多時候更是直接以機載火箭彈和大口徑機關炮攻擊蘇軍裝甲車輛,從柏林到華沙,沿著這條自西往東的軸線,沿途有大量的蘇軍車輛因空襲損壞而遭到遺棄。

蘇軍位於中東歐的防線形勢急劇惡化,而在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沿海地區,盟軍登陸的消息更是讓當地居民蠢蠢欲動,他們早已不滿於蘇聯軍隊的佔領,從骨子裡渴望著西方軍隊的解救,而且他們更清楚美英軍隊不同於昔日的德軍,他們能夠帶來民主、自由以及豐富的物質幫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