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不滅之心 第34章 漏點

在帝國戰略參謀部,低級參謀軍官的工作與林恩當初在「吸血鬼」突擊隊本部擔任參謀士官時相差無幾,不必像普通官兵那樣衝鋒陷陣,就連日晒雨淋、摸爬滾打也免了,日復一日的工作基本上是缺乏創造性的,有時候還非常的重複瑣碎,然而這份工作也並非毫無亮點,它最爽快的過程莫過於「發現」——發現第一手機密情報信息,發現己方尚在醞釀階段的計畫方案,發現那些外界很可能永遠無法知曉的內幕。來到戰略參謀部的短短几天時間裡,原本在林恩腦海中一片混沌的「雅利安方舟計畫」,終於從重重迷霧中逐漸顯露出了它那龐大而猙獰的輪廓。

這個計畫的核心,如林恩揣測的那般,是保證帝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生命的絕對安全,因為即便是在戰爭行將失敗的1945年,這位獨裁者對日耳曼民族的號召力仍是無可替代的——戈林、希姆萊、戈培爾甚至是「從墳墓里爬出來」的隆美爾,統統不具備這樣的影響力。唯有元首出來振臂一呼,德意志軍民才會從廢墟中頑強地站起來。

圍繞計畫的核心,策劃和執行者們力求秘密轉移並積蓄寶貴的軍事資源。與長期以來德國軍備產生追求的目標一樣,這些資源力求「精華」和「尖端」,在此基礎上可以適當忽略數量規模。正因如此,並非所有項目的頂級工程師都有必要不惜代價地撤退到「避難所」來,策劃者們很可能在1944年晚期就已經圈定了範圍,主要是碟形飛行器和特殊動力項目、高速高空飛機、高速靜音潛艇、電子通訊和探測設備這四個項目。在一份評估關鍵性技術人員和設備轉移狀況的報告中,林恩看到計畫執行者給出的完成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幾。至於德國軍工的其他傳統項目,包括常規飛機、火炮、坦克、槍械甚至火箭,幾乎都被排除在外。

這樣的決策在林恩看來,簡直只能用愚蠢、缺乏眼光和本末倒置來形容,但他設身處地的為出生並成長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計畫策劃者們考慮了一番,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戰爭時期,各種武器的技術革新往往是呈爆炸性的,例如德國在1941年入侵蘇聯時還是以十幾二十噸的三號和四號坦克為地面主力,到了1942年的秋天全重近六十噸、火力及防護都成倍提升的虎式坦克就開始列入現役,再例如,戰爭爆發時對空探測的主要手段是望遠鏡觀察和原始的聽音器,短短几年,原本少有人關注的雷達就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甚至成為了有效的機載武器。正因為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計畫,單純的軍事決策者只能依靠自己的意識來判斷未來武器發展的走向。既然噴氣式戰鬥機全面超越了傳統的活塞動力飛機,他們將希望寄託於更為強大的飛行器並沒有違背邏輯常理!

一場戰爭當然不能只有武器,在「雅利安方舟計畫」中,最初的方案是從黨衛軍中遴選4000名最優秀的官兵撤退到「避難所」,連同400名飛行員、1200名熟練的維修技工、3000名海軍官兵以及600名最好的海軍工人,再加上前期抵達的工程部隊和警衛部隊,官兵總人數將超過1.2萬人。然而進入1945年後,戰局的惡變速度遠遠超過了策劃者們的預料,而且大量黨衛軍部隊被分隔在了戰場各處,從東北部的庫爾蘭到南方的匈牙利,從義大利到德國的西線,聯絡行動不便,各部傷亡慘重,尤其是海軍執行了旨在將上百萬德國軍民從東普魯士撤回本土的「漢尼拔行動」,以至於可用的艦船數量銳減,到最後只能以潛艇來運送官兵。按照5月20日的統計人數,連同一些最後階段臨時加入行動的國防軍官兵,抵達「避難所」的陸上戰鬥人員僅1400餘人,飛行員只有120人,維修技工633人,唯獨海軍的撤退人員和計畫最為接近,達到了將近2800人,這完全得益於5月9日之後從波羅的海、北海和大西洋陸續抵達的43艘潛艇。

武器設備和相應人員基本就位,「雅利安方舟計畫」就將進入相當重要的蟄伏階段。依照策劃者的估計,這一階段視自身科技研發速度以及外部局勢的變化而定,最短半年,最長可能達到10年以上。因此,計畫安排1.25萬名適齡女性在「避難所」與軍隊官兵共同生活、組建新的家庭,儘管受運力限制,在柏林淪陷之前只有8500名年輕的德國女性抵達,仍超過了實際撤退至此的官兵人數,這樣的境況無疑會讓數十年後飽受男女比例困擾的21世紀青年羨慕不已。

在一份勞動力分配的報告中,林恩看到了8500名年輕女性的分布:軍隊勤務400人,醫護救援800人,餐廳運行600人,工廠生產6200人,其餘500人作為軍隊文職、通訊技術以及戰鬥部隊的備選人員進行訓練。總的來說,這些異性的存在將會讓「避難所」相對孤立的生活變得豐富、協調,不過基地的全體人員總數也因此達到了1.6萬人之多,要解決這些人的日常物資消耗可是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對於後勤供應,計畫的策劃者們做出了非常靈活的安排:前期4個月主要依靠基地內的儲備物資,輔以在挪威近海開展的捕魚活動——為了掩人耳目,80名精挑細選的德國海軍志願者偽裝成了挪威漁民,他們能夠講挪威語,擁有挪威政府頒發的身份證明,只要不是非常嚴格的審問,盟軍艦船即便碰上了也難以識破。4個月之後,以英美為主的西方盟軍和蘇軍即便還沒有在歐洲大陸上大打出手,注意力也已經從對德戰爭轉移開了,這時候,安置在外的人員就將假借向挪威、芬蘭等國出口的名字,以普通貨船運載食品物資送至挪威海域,再秘密卸下送入「避難所」。只要不出大的意外,基地的正常運轉就能夠進行下去。

「避難所」絕不是躲避紛爭的世外桃源,這點毋庸置疑,「雅利安方舟計畫」的決策者志在避開盟軍和蘇軍的鋒芒,並將復興德意志的計畫寄託於兩大因素:超尖端武器的成功研發以及美蘇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以林恩對計畫內容的理解,這兩個因素並非絕對的缺一不可,只要有一方面能夠達到足夠的要求,「避難所」就將成為反擊的出發地。屆時帝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將在這裡振臂高呼,那些處於失敗陰影並備受佔領者欺凌的德國國民和曾經的帝國將士雖說不至於當即暴起攻擊美蘇軍隊,甚至未必敢明裡表現出反抗意識,但他們心中對勝利和榮譽的渴望以及過對往光輝歲月的回憶都將被重新喚醒,留在歐洲大陸的組織,分布在海外的力量,也都將聽從這一號令行動。然後,以嶄新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的帝國將依靠超級武器和政治手腕迅速控制挪威、南下丹麥,重回德國、執掌政權,恢複經濟、擴張軍事,在避免雙線作戰的情況下首先擊垮蘇聯,然後掉頭打敗不堪一擊的法國,迫使英國永久退出戰爭,最終實現對歐洲、非洲和南美洲的控制,打造一個空前強盛的德意志帝國。

當腦海中的拼圖最終成為完整的圖畫,林恩心中的震撼大大超乎了以往的任何一次。「雅利安方舟計畫」最初制定時,德國仍有機會通過戰略方面的調整扭轉頹勢,但策劃者顯然是遠離政治和軍事權力中心的,既然無法改變當時上位者們的意識,乾脆利用大膽的預判和超群的想像描繪了這一鳳凰涅槃式的計畫,更難能可貴的是,它的實施既沒有像馬奇諾防線那樣耗費天文數字般的財力,又讓隆美爾這樣表面上因政治事件受到牽連的重量級人物參與其中。雖說整個計畫的實施過程中很可能有許多應變之策,但總的來看,它的存在已經遠遠超出了常人——包括那些盟軍戰略家、軍事家和傑出將領們的想像。

可是,林恩想到,此前自己所在的年代已度過了二戰結束的六十六周年紀念,既然「雅利安方舟計畫」確實存在過,那為何帝國復興的十年之期變成了遙遙無期?是因為超級武器遲遲沒有成功,美蘇之間也未曾真正爆發大戰?

讀史可以明鑒,亦能夠了解歷史過往中的那些大小插曲。若是有心為之,林恩相信,在美蘇關係最為緊張的時候,挑動他們爆發戰爭是很有機會的。如此看來,「雅利安方舟計畫」的荒廢,很可能是因為元首死亡、官兵暴動、內部爭權奪利最終導致計畫體系徹底崩潰這一類的內部因素?

苦苦思索了許久,林恩始終不能確定答案,他以為真相只能留待時間去解開,然而當一份有關於運送秘密物資前往日本的潛艇被美軍俘獲的情報經手呈送到高級參謀官那裡時,他忽然想通了,這份大膽且近乎完美的計畫終究還是算漏了一點,一個極其關鍵卻又難以預料的關鍵點,核武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