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淬鍊,大浪滔天我獨航 第18章 再遇浪潮

短暫的歇戰期雖然沒有炮火的喧囂與炸彈的嘶鳴,戰線兩側的官兵卻沒有閑著,利用這難得的好天氣,他們如勤勞的鼴鼠一般日夜勞作。在這些職業軍人的改造下,開闊的田野、茂密的叢林以及蜿蜒流淌的溪流都變成了堅固的野戰工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前沿堡壘像是雨後林地中的蘑菇,偽裝的炮位構成了延綿起伏的人工丘陵,還有那些用於阻擋坦克推進的寬闊壕溝,廣袤的土地儼然失去了原有的樣貌,這裡所有的一切都在為更加殘酷的廝殺做著準備。

在戰線的縱深地帶,一座座由原住民建立起來的村莊、城鎮,也被交戰雙方的部隊有規劃地改造成為進攻出發點和防禦支撐點,那裡幾乎只能看到穿著各式制服的士兵們,滯留原地的居民只能無助地蜷縮在不起眼的民房中,向上天祈求著和平……

隆卡,一座位於波蘭東北部平原的小村莊,自1914年以來數度易手,但戰火卻從未徹底摧毀這座不起眼的村子。在上一場戰爭中,效忠德皇的軍隊曾在這裡駐紮過長達3年多,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軍隊自從1939年開始屯駐於此,期間又一度為蘇維埃聯盟共和國的軍隊所佔領,後再次被德軍奪回。可笑的是,作為這座村莊的傳統保護者,波蘭政府歷史上卻極少在此派駐軍隊。

由於距離目前的前線足有50公里,遠在蘇軍炮火射程之外,頭戴德式短沿盔、穿著灰色作戰服的德軍傘兵們不需要像前沿哨所那樣保持高度的戒備,但這些訓練有素的空降戰士即便在村子裡行走也隨身攜帶武器,他們的臉上全然不見那种放松的閑暇,只待一聲令下,這些訓練有素的精銳戰士隨時能夠奔赴戰場!

日正當空,一陣輕微的轟鳴聲並不足以打破這裡的寧靜,只見一輛迷彩塗裝但未加裝武器的桶車輕快地停留在了作為臨時指揮部之用的村舍門口,一位穿空軍制服的上尉軍官下車之後向門口的執勤軍官通報說:

「這裡有份指令是給史蒂芬伯格中校的!」

「稍等!」

執勤軍官轉身進了屋子,須臾,一名身材峻拔的空軍中校健步走到門口。陽光下,年輕而英俊的面孔上寫滿了剛毅。

「您好,中校!」上尉畢恭畢敬地奉上一份用牛皮紙袋封裝的文件,「這是師部給您和第2傘兵團的指令,請儘速遵照執行!」

「謝謝,上尉!」年輕中校也不多說,檢查了一下封口,然後迅速將其拆開。

見文件已經由指定人員打開,前來送達的空軍上尉回到車上,桶車發動起來,一溜煙駛出了村莊。

文件的內容不長,仔細看過之後,年輕的中校側身喊道:「埃爾文!」

一名身形精幹、動作敏捷的中尉聞訊而來,昂首挺胸地等待指令。

「傳令:各營收拾行裝,40分鐘後開拔,前往米隆車站!」

「是,長官!我們……要開赴前線啦?」中尉竊竊地問。

中校眯著眼睛,面帶疑惑的搖搖頭。

中尉沒有再多問,跨上一輛摩托車便傳令去了。

當發動機的轟鳴聲從耳邊消失了,中校仍然站在原地,他表情複雜地朝西面看了一眼,那是柏林所在的方向,也是他們接下來將要行進的方向,可是前路看起來卻是迷霧重重的。

隨著軍令的傳達,駐紮在村莊以及附近樹林中的傘兵們迅速行動起來,由於原本就沒有常駐的準備,半個小時之內各連排就已經收拾好了行裝,非戰鬥類的包囊裝上了運載輜重的車輛,官兵們只隨身攜帶武器裝具,以營為單位集結起來向著最近的火車站步行前進。

由於空降部隊在降落過程中易受自然因素影響而分散兵力,且深入敵後的作戰強度往往高於正面戰場,因而在目前德國空軍的4個空降師中,傘兵團的標準配員大約是普通步兵團的1.5倍。從村莊通往火車站的土路上很快出現了一條蜿蜒漫長的隊伍,一輛輛滿載輜重、拖曳火炮的軍用卡車以略快於步行的速度前行,不多會兒,參謀軍官們乘坐的桶車和賓士汽車就趕了上來,用來保護文件的箱子看起來就像是搬家時候的行李箱,恰到好處地襯托出軍官們臉上的疲累感。

「看那,是我們的火車?」

坐在車前座的上尉軍官語氣並不十分肯定,遠遠看去,那輛擁有至少二十節車廂的火車就像是一隻龐大無比的竹節蟲,只有腦袋埋在玩具般的火車站裡,身後長長的車廂都直接停在鐵路線上。

坐在後車座上的年輕中校面無表情地看了看手錶,「那是臨時停靠的,我們的軍列應該在一個小時之後抵達!」

「那時間還很寬裕嘛!」上尉軍官說,「長官,我們這是要回後方休整嗎?」

「喬斯,不要總問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中校冷冷地回答說,語氣要比平日里生硬得多。

上尉軍官顯然也察覺到了這種不同,他識趣地閉上嘴巴,不斷透過後視鏡觀察步行縱隊的位置。就在這時候,一陣輕微但音質頗為特殊的嗡鳴聲從遠處傳來,軍官們習慣性地抬頭張望,只見西面天際率先出現了一群黑點,細細辨認,這二十多架單翼飛機採用了德國空軍慣用的四機戰術編隊,而人們記憶中已經有好幾天時間沒有看到這樣的情景了。

「是要進攻了嗎?」坐在中校身旁的空軍少校,也是這支部隊的副指揮官,騎士十字勳章獲得者沃爾夫·奧瓦德,透過他那光潔的鏡片眺望遠空。

人們不約而同地抬頭欣賞著編隊飛行的場景,突然間,一個驚訝的聲音傳來:「看東邊,俄國人的飛機!」

東面天際出現的那些黑點,數量明顯要比西面而來的這些更多,似乎高度上也佔據著優勢。

看著這樣的場景,年輕的史蒂芬伯格中校嘆道:「蘇軍發動進攻了!」

自從蘇德戰爭爆發以來,蘇軍以航空兵和炮兵鋪路的作戰特點逐漸為德軍指揮官們所熟知,而德軍部署在前線的地面雷達基站能夠在蘇軍作戰飛機升空集結的時候就將警報發送給各戰鬥機部隊,好讓他們有儘可能多的準備時間——空軍指揮官們將會根據戰場情況作出升空攔截或是迅速轉移的部署,從今天的情況來看,德國空軍是要和自己的老對手搏上一搏了!

即刻返回駐地肯定是來不及了,將三千官兵聚集到火車站並登上軍列更是傻瓜才會作出的決定。中校當機立斷,下令除裝備防空機槍和機關炮的連隊繼續趕往火車站之外,其餘連隊就地散開隱蔽,車輛儘速向附近的樹林轉移。

面對德國空軍前來實施攔截的戰鬥機群,打頭的蘇軍戰鬥機自是不敢一心二用,爭鋒相對的遭遇戰旋即在高空爆發。經過了兩個月的錘鍊,蘇聯空軍一線作戰部隊的飛行員們已經較戰爭之初有了明顯的成長,而隨著一批批「雅克-1」、「拉格-3」、「米格-3」加入作戰序列,以老舊的雙翼戰鬥機伊-15對抗德軍梅塞施密特戰機的場面越來越少,空戰的戰損比也有所改善——至少在以多打少的情況下,蘇軍不會再恥辱地落於下風。

伴隨著時而高亢、時而低沉的嗡鳴聲,分屬兩個陣營的數十架戰鬥機相互追逐,藍天成為了雙方飛行員展示技巧的舞台,但真刀真槍的戰鬥不容有絲毫的僥倖,生與死往往就決定在一瞬間。角度變換,在地面上躲避空襲的德軍官兵們,以截然不同的心態仰望高空,對於他們來說,一架架戰機高速轉向、翻滾拉升的場面甚是精彩,每當有綠色塗裝的戰機拉著黑煙墜落時,總能夠聽見人們的歡呼聲,而當灰色塗裝的戰機被擊落之時,人們又會緊張關注著飛行員能否及時跳傘,而當綠色的飛機因為追擊或者被追擊俯衝而下的時候,他們又會躍躍欲試地拿起手中的槍械,殊不知步槍擊落金屬結構飛機的概率低之又低。

率先對撞的兩群戰鬥機尚未結束戰鬥,從東面和西面又各自飛來了若干機群,隨著它們的加入,漫無邊際的天空也顯得局促了許多。視線中到處是相互廝殺的戰機,紛亂的場面讓旁觀者根本無法看出哪兒是純熟的雙機戰術、哪兒是純粹的單打獨鬥。深諳戰場制空權對於一場戰役的重要性,雙方飛行員都在竭盡全力地攻擊對方,雙方都不斷有飛機被擊落,勝負一時間難以區分。不過趁著德軍戰鬥機被吸引在中高空的機會,蘇軍的輕型轟炸機和強擊機悄悄地俯衝下來,它們有的刻意攻擊防空火力強大的德軍戰略重鎮,有的選擇攻擊那些仍在鐵路線上運行的火車以及堆積有貨物的火車小站——在防空槍炮的嘶鳴中,黑色的炸彈依然呼嘯而下,傘兵們正要前往的那座火車站成了幾架蘇軍轟炸機集中攻擊的目標,長長的竹節蟲竭盡全力想要擺脫窘境,但拖著沉重的身軀,它一下子根本無法獲得足夠的速度,反而接連被航空炸彈和成串的子彈集中,轟然一聲巨響,蒸汽車頭變成了破裂的開水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