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揚子江上的風雷:紫石英號事件(轉)

1949年4月20日,就在我第二、第三野戰軍的百萬雄師雲集長江北岸,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橫渡長江的戰役已經箭在弦上的時候,在南京附近江面上,圍繞著一艘闖入長江的英國護衛艦,發生了一系列相當激烈的水陸炮戰,及歷時數周的交涉活動,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頗有名氣的中英南京事件,即紫石英號事件。交戰的規模雖不甚大,但其影響卻是十分深遠。在中國,這象徵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涉及到本國主權時決不動搖的決心,而在英國,這次事件則被視為大英帝國在中國實行了百年的炮艦政策的最終收場,也被視為列強時代在中國的終結。有關這次事件,前幾年的《艦船知識》曾經有過一次集中的介紹,但是,由於當時的資料來源問題,介紹的內容有一些內容不夠準確,對於雙方長達數星期的談判則基本沒有述及,對紫石英號的最後脫逃時我方攔截失敗則語焉不詳,而有些內容則近於傳說,在此,筆者想將這一事件的大致過程作一簡單描述。

本文的主要參考資料:董晨鵬《炮打紫石英號:中英南京事件始末》、《陳粟大軍征戰記》,葉飛《征戰記事》、《第三野戰軍戰史》,在此表示感謝(應該不會告我侵犯版權吧)。

在文章正式開始之前,我想先簡要介紹一下雙方的主角們。

英方領銜主演:快速護衛艦紫石英號(HMS Amethyst)屬改進型黑天鵝級輕型護衛艦(Modified BlackSwan Class Sloop),由斯蒂芬斯船廠建造,1943年11月2日建成,二戰中舷號為U16,戰後舷號改為F116。該艦排水量1475噸,長91.3米,寬11.6米,吃水2.9米,主機功率4300馬力,航速20節,艦員192名。武器裝備為雙聯102毫米高平兩用炮3座、雙聯20毫米厄利孔機炮4座、單管20毫米厄利孔機炮4座、深彈投擲器8座、深彈施放軌2座、刺蝟彈發射器1座。該艦於1957年退役解體。

英方聯合主演:驅逐艦伴侶號(HMS sort)屬CO級驅逐艦,由斯蒂芬斯船廠建造,1946年建成,舷號為R76,後改為D76。該艦排水量2530噸,長110.5米,寬10.9米,吃水3米,主機功率40000馬力,航速36.7節,艦員230名。武備為單管114毫米炮4座、雙聯40毫米博福斯機炮1座、單管40毫米博福斯機炮4座、單管20毫米厄利孔機炮2座、四聯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深彈投擲器4座、深彈施放軌2座。該艦於1961年退役解體。

倫敦號(HMS London)為倫敦級重巡洋艦首艦,是著名的郡級重巡洋艦之一。由普次茅斯船廠建造,1929年1月31日建成,1939年至1941年進行大規模改造,相當於重建,所有郡級重巡洋艦中只有「倫敦」號接受了這樣的改造,改造後的外觀接近於斐濟級輕巡洋艦,與原來差別甚大。改造後排水量9750噸,長192米,寬20.8米,吃水5米,主機功率80000馬力,航速31.5節,艦員685名。武備為雙聯203毫米炮4座、雙聯102毫米炮4座、八聯2磅乒乓炮2座、單管20毫米厄利孔機炮10座,可載水上飛機1架。該艦戰後舷號為C69,於1950年退役解體。

快速護衛艦黑天鵝號「黑天鵝」號(HMS BlackSwan)為黑天鵝級輕型護衛艦(BlackSwan Class Sloop)首艦,由亞羅船廠建造,1940年1月27日建成,二戰中舷號為U57,戰後舷號改為F57。該艦排水量1300噸,長91.3米,寬11.6米,吃水2.6米,主機功率3300馬力,航速19.25節,艦員180名。武器裝備為雙聯102毫米防空炮3座、雙聯20毫米厄利孔機炮2座、單管20毫米厄利孔機炮2座、深彈投擲器8座、深彈施放軌2座、刺蝟彈發射器1座。該艦於1956年退役解體。

中方領銜主演: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所屬炮兵第3團、炮兵第6團、炮兵第1團和23軍、25軍所屬的炮兵部隊。據說對岸的國民黨軍第51軍也曾經參加過對英艦的炮擊(這點未得到證實)。

第一次炮戰

1949年4月,為了參加即將發動的渡江戰役,中國人民野戰軍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炮兵各部隊已經在長江北岸進入陣地。就在各部隊正忙於進行戰前準備時,4月20日,炮6團、1團、3團分別報告發現一艘不明外艦由東向西疾駛而來。來艦是英國皇家海軍紫石英號快速護衛艦,其任務是接替原在南京江面的伴侶號驅逐艦執行為英國駐南京大使館擔任無線電中繼艦(真正原因)和運送燃油、食品(表面理由)等任務。由於紫石英號的航線直接威脅到了我渡江路線,且其前後主炮進行了某種形式的「火力檢測」(很曖昧的說法,具體含義令人懷疑)。早8時30分,我北岸炮1團向其鳴炮警告,史基納少校對此警告的回答是在後主炮塔側面展開大幅英國國旗以表明身份,同時各炮塔開始轉向我方,準備實施還擊。9時30分,紫石英號航行至三江營附近江面時,我炮3團7連見警告無效,而該艦的航線有對我方即將發動的渡江戰役構成了明顯的威脅,7連連長便下令開火,震驚中外的中英南京事件正式開始。在炮3團開火的同時,炮1團的部隊也主動投入戰鬥,轉眼間,有三十多發炮彈命中了紫石英號,其中兩發75MM炮彈(很明顯是由7連的火炮發射)擊中了艦橋,艦長史基納少校,副艦長威士頓上尉重傷,操舵兵被被當場擊斃,最重要的是,操舵兵倒下時,將舵卡死,導致該艦一時失去控制,直向淺灘撞去,隨即擱淺。遭到炮擊後,紫石英號也儘力進行了抵抗,給我軍造成了一定的傷亡。但因該艦的位置,只有後主炮可以有效地射擊,因而無法發揮其火力優勢。據我方參戰人員回憶並得到當時的國統區報紙證實,遭到炮擊後,紫石英號曾升起白旗,以示求和(當然英國人是不會承認的),在看到白旗後,我方停止了射擊。英國人則在紫石英號脫逃成功後聲稱不知道為何我軍會主動停止了射擊(英雄當然是不能掛白旗的)。

第二次炮戰

伴侶號援助失敗紫石英號被困之後,英國人的反應很快,當天下午,原在南京的伴侶號驅逐艦就疾駛三江營,試圖加以援手。伴侶號在靠近紫石英號時再次遭到我炮3團7連的射擊,中彈五發後,這艘英艦便利用我方火炮射界有限的弱點,躲進我軍射擊死角猛烈還擊,英艦上配備有八門114毫米主炮,加之艦炮射速較快,其火力恐怕不會弱於我方兩個105榴炮營,對7連的三門75毫米野戰炮當然優勢巨大,迅速擊毀我7連野炮兩門,我方六名炮手犧牲,一人負傷。見已壓制我7連炮火,伴侶號便靠近紫石英號試圖將該艦從泥灘中拖走。隨即我1連的三門日制105毫米榴彈炮與附近步兵部隊的37毫米反坦克炮(戰防炮)先後開火。伴侶號也集中其全部火力進行還擊,其四門114毫米(4.5英寸)主炮即向我方陣地發射三百餘發炮彈。激戰中,英艦的A、B炮塔先後被擊毀,X炮塔也被打壞,伴侶號的火力銳減至原來的四分之一,艦長羅伯森海軍中校負傷。鑒於解救紫石英號此時已無可能,再打下去只會把伴侶號也賠進去,羅伯森中校不得不駕艦脫離戰區,向長江下游駛去。在脫離過程中,伴侶號再次遭到我炮1團1營的美式105毫米榴彈炮的射擊,該營的很多幹部戰士是魯南戰役中解放過來的,軍事素質過硬,射擊相當準確。在美製炮彈的一路「歡送」下,伴侶號開足馬力,以27至29節的高速(據說創造了在長江上航行的最高紀錄)逃往下游。後在上海與由梅登中將指揮的倫敦號巡洋艦會合。應該指出,第一次炮擊後,炮3團對於英軍可能的救援行動並非全無戒備,但我軍並不知道英軍在南京附近江面上還有一艘戰艦存在,因而只將注意力集中到了下遊方向,在戰鬥開始階段,面對英軍的四門114毫米火炮的集中轟擊,一度處境相當被動,7連的三門75毫米野戰炮被擊毀兩門,損失不小。在1連的三門105毫米榴彈炮開火後,我軍才扭轉過局面,迫使伴侶號不得不放棄了救援行動。戰鬥中,伴侶號上的英軍被擊斃、擊傷各十名。而我軍,據英軍估計傷亡約六十人,實際損失約四十人。是為第一次炮戰。

紫石英號的自救

伴侶號的救援雖不成功,當仍舊大大鼓舞了紫石英號上的英國艦員的信心。因艦長史基納海軍少校傷勢沉重,已無法繼續履行艦長職責,便由相對傷勢較輕的副艦長威士頓海軍上尉代理。在威士頓上尉的指揮下,紫石英艦的自救行動緊鑼密鼓的展開。在遭到炮擊時,為避免遭到更重的傷亡,威士頓海軍上尉曾經命令部分艦員暫時撤到附近的還處於國民黨軍控制下的一個小島上(雷公島)。此時需要將失散在島上的官兵召集回來,但因天黑,無法穿越國民黨軍的雷區而只獲得了部分成功。但最大的成果則是與國民黨的當地駐軍建立了聯繫。在自救方面紫石英號的成績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