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節節高升 第611章 堅守長安

河間郡王身邊突然多出來一個小孫女,而且他還將這個小孫女愛如至寶,親自帶在身邊撫養不說,還什麼最好的都要搜颳了來往小孫女跟前送。如此大張旗鼓的動作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甚至,還有人在私底下猜測——該不會,這個孩子根本就不是河間郡王撿來的,而是他的私生女吧?

只是,這樣又說不通,畢竟以河間郡王現在的身份,不管他想娶什麼樣的女人,都沒人會再攔著了。而且就算不能將人娶為妻,那麼做妾也行啊!偌大的郡王府上連母的都看不到幾隻,那個女人只要入駐郡王府,那就是名正言順的女主人,是妻是妾有關係嗎?

可是。沒有。除了那個小孫女外,他們依然在河間郡王身邊見不到一個女的。

甚至連聖人都對這個孩子的來歷好奇得不得了,然而不管他們怎麼問,河間郡王就是不答,只堅稱這個孩子是他的孫女。親孫女!聖人無奈,又出於對叔爺爺的敬重心理,最終還是點頭讓宗正寺的人將孩子的名字記入了族譜。

然後,河間郡王越發的無欲無求……不,應該說是一門心思的圍在這個小孫女身邊。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把帶孩子當做自己最主要的事業。

而慕皎皎在休養了兩個月後,身體終於恢複得差不多了,可以下地行走了。

然後,他們一家便開始浩浩蕩蕩的搬家事宜。

崔蒲現在已經是郡王了。這樣的身份自然不能再在崔府久居,必須另外開府。正好他們回來後,大郎君代崔蒲在君前應對,深得聖人賞識,回頭聖人除了賞賜慕皎皎滿滿一車藥材外,還賞賜給了他們一座府邸。

之前是崔蒲父子不在長安,她們一乾女眷帶著孩子必須寄住在崔府。後來慕皎皎又病重不能行動,崔蒲也不捨得她太過操心。現在既然她好了,那麼搬家的事情就得提上日程了。

不過還好,漢陽郡王府距離崔府並不太遠,坐車一盞茶的功夫也就到了,因而大家對於崔蒲一家的搬離並沒有覺得多麼悲傷,反而全家上下都因為家裡出了一個郡王而歡喜不已。

而在慕皎皎卧床休養的這段時間,她也聽說了不少事情——崔蒲正式上書請旨,將大郎君封為世子。二郎君和南山因為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也為聖人大加讚賞,便一人封了他們一個侯爵。聖人也賜了一個府邸給南山,地方就在崔蒲的郡王府邊上。不過小娘子不捨得離開慕皎皎,便依然選擇跟在慕皎皎身邊。南山見狀,也自然隨了妻子的意,一家三口繼續在慕皎皎夫妻身邊侍奉。

事後論功行賞時,不少人都得了爵位,彭彰也因為救治將士們有功,又獻上兩大殺器,而被封為獻國公。

慕皎皎知道消息後只是淺淺一笑:「現在他終於又功成名就了。」

而且這一次。還是直接得到了聖人的喜愛和信任。以後他又可以傲視長安城內九成九的人了,他們還動他不得。

「是啊是啊,只可惜還是差了我一大截,你夫婿我可是王!」崔蒲得意的道。

所以他不嫉妒,一點都不嫉妒!

「是是是,你最厲害了。你的爵位是刀槍火海里拿命拼出來的,的確比他厲害多了!」慕皎皎連連點頭。

「就是這個道理!」崔蒲一本正經的道。

而後,兩個人就笑成一團。

緊接著,就在他們搬過去後不到一個月,盧氏李氏又相繼傳出了喜訊。

慕皎皎現在看著二郎君的眼神已經不能用驚詫來形容了。她都快被她這個不聲不響卻悶聲作大事的兒子給嚇得心臟都快停止跳動了!

因為又有了身孕的關係,李氏現在沒有站著,而是坐在慕皎皎吩咐人搬來的胡床上。只是一張臉紅通通的,腦袋都快垂到胸口去,幾乎都不敢抬頭見人了。

倒是他們生的小郎君興奮得不得了,和大郎君兄弟倆歡喜的手拉著手:「我們要有小阿妹啦,終於要有了!太好了!」

盧氏和大郎君兩個人對於這個孩子自然滿是期待。現在看著兩個孩子又笑又鬧,禁不住相視一笑。不過等再抬頭看向李氏那邊時,他們又有點笑不出來了。

慕皎皎也覺得氣氛有些尷尬,便對李氏道:「我看你精神不好。要不你先回去歇歇吧!等腹中胎穩了些再來我身邊侍奉不遲。」

李氏想要拒絕。只是想想自己現在的狀況,她還是抖抖唇,輕輕細細的道了聲謝,便趕緊扶著丫鬟的手出去了。

二郎君便要跟上。

「二郎你留下,我有話要和你說。」慕皎皎立馬叫住他。

二郎君便回頭。「阿娘還有何吩咐?」

「你和你娘子……多少尊重她些。別一直讓她傷心難過。」很想把這小子給揪過來打一頓,讓他離李氏遠點!可是兒子都已經這麼大了,李氏腹中也貨真價實又有了骨肉,她現在這樣做也沒用了,便只能徒勞的交代。

二郎君咧嘴一笑。「阿娘您多慮了,兒一直很尊重她。所有與她相關的事情,兒都是經過了她的同意的。不然您去問她!」

這種話,他叫她怎麼問?又事關自己夫婿的顏面,李氏肯定也不會說他一句壞話的吧?

慕皎皎搖搖頭。「罷了,你好生去照料你娘子。這些日子務必要讓她心情愉悅,好生安胎。」

「阿娘放心,這些孩兒省的。」二郎君連忙點頭,便轉身退了出去。

隨後,大郎君夫妻也帶著孩子走了。

對著方才孩子們停留過的地方,再回想李氏和二郎君的種種表現,慕皎皎又禁不住長出口氣。

「你說這都算什麼事啊!」她無力低嘆。

隨即一隻溫暖的手掌握住她的肩膀。「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又何必為他們擔心太多?我看二郎說得也沒錯,李氏雖然有些羞怯,但臉上並無多少悲憤,想來她是真自願的。」

「可是……」好吧,她承認,自從二郎君回來後,李氏雖然面色依然還是平平淡淡的,但雙眼明顯有神多了。這些必定都是二郎君的功勞。她自然也為自己有一個這麼能幹的兒子而感到高興。

可是,他不能這麼快就又給她折騰出一個小孫兒來啊!別說這麼短的時間內李氏的接受程度有限,就算她這個巴不得兒子媳婦和諧共處的母親都差點不能完全接受好不好?

「好了,現在都已經這樣了,你嘆再多的氣也沒用。你身體又不好,就少思慮太多,省得傷神。」崔蒲說著。自己卻又禁不住地嘆了口氣。

慕皎皎回頭:「你還在為郭家阿兄還親家他們擔心?」

「能不擔心嗎?」崔蒲低聲道,「雖然現在戰亂已平,四處都是一片中興之相,但是聖人卻明顯對我們這些大權在握的武將猜忌得厲害。郭家阿兄、大娘子的阿舅他們都已經明升實降被奪去兵權。宦官專權、朋黨內鬥,這些事情也愈演愈烈。來瑱甚至因為得罪了宦官,被他們誣陷至死!虧得是我剛回來你就大病了一場,我日日都守在你身邊,不理旁的事,便讓聖人知道我對權勢並無多少興緻,只是上次面聖之際。他也透露出想將我調開、奪去兵權的打算,卻被我搪塞過去。但我想,只要那群人還在,他們就會繼續在聖人跟前出言詆毀我,我的兵權也握不住多久了。」

說著,他又禁不住長長的嘆息一聲。「其實,兵權不兵權什麼的我並不怎麼在乎。只是我現在頭疼的是,自打安祿山起兵叛亂以來,就他們所謂的大燕朝在短短几年內就經歷了那麼多皇位更替,便給了不少原本只是有賊心卻沒賊膽的人希望。那些各地手頭稍有點兵權的人都紛紛起兵自立。雖然大都被朝廷滅掉了。到現在,安史叛軍被徹底澆滅,那些人也大都歇了心思,但終究還是有人膽子夠肥,肯定不會作罷。安祿山之流開了個好頭,日後選擇效仿他的人不會在少數!」

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聖人還聽信宦官的攛掇,對他們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加以防備,唯恐他們也玩叛變那一套。

「天知道,真想起兵自立的話,我們至於辛辛苦苦在外奮戰七年嗎?」說到悲憤處,崔蒲不禁握緊拳頭用力的揮舞。

雖然他是半路上道的,但算算他做武將的時間也有十來年了。這些年也是看遍了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兄弟們或死或傷,要是這是在戰場上造成的他也不說什麼。可是,那裡頭至少有一半的人都是死在自己人的謀算之下!這就不能不讓他心寒了。

要不是因為自己背後有博陵崔氏。身邊又有慕皎皎,那些人肯定也不會對自己多客氣吧?他暗想著,心中越發的悲憤。

慕皎皎輕輕握住他的手,輕柔的安撫。

聽著她輕柔的話語在耳邊不斷響起,崔蒲的心才慢慢平靜下來。他將頭埋在她肩上:「其實,只要四海平定,百姓們安居樂業,別說聖人要奪我兵權,我自己雙手把兵權交上去都沒問題啊!可是現在,不僅民間戰亂還沒有徹底平定,朝中也是一團烏七八糟的。這樣的情況下,聖人卻還對那些閹人偏聽偏信,對我們在戰場上流血流汗的人施以防備。他就沒想過,如果真箇將我們都傷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