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達則兼濟天下 第一五八九章 探望

沒有人說話,所有人都被眼前壯觀的場景驚呆了:二戰時期的米格系列戰鬥機、二戰之後的米格系列噴氣式戰鬥機、前蘇聯的第一代噴氣式客機TU-104、前蘇聯的第一代超音速客機TU-144、烏克蘭軍方「捐獻」的TU-95戰略轟炸機、TU-142戰略反潛機、伊爾-38遠程反潛機、TU-22M3中遠程大型超音速轟炸機、TU-160戰略轟炸機、SS-18S陸基洲際多彈頭分導時導彈的模型以及SS-24S陸基火車機動洲際多彈頭分導式彈道導彈……

密密麻麻的飛機、導彈、轟炸機組成的展覽「軍團」,震撼人心!

看著這些被刻意的塗裝一新的展品,大家心裡甚至不由得產生了一種錯覺:這些飛機,都是保存完好的、隨時都可以被從博物館裡拉出來作戰的吧?看那架TU-160戰略轟炸機,猙獰的發動機尾部噴口,足足有一米多的直徑,這就是……力量啊!

但是隨即,望著這些代表著過去輝煌的展品,無數人淚流滿面,甚至痛哭流涕:這些,曾經是屬於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帝國的力量,但是,現在,一切都煙消雲散了,只能停留在博物館裡面讓大家憑弔。

對於這種情況,林鴻飛裝作看不到,扭過頭來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直跟在自己身邊卻沒有怎麼說話的姜民一眼,林鴻飛相信姜民能夠明白自己的意思。

姜民沒有注意到林鴻飛的眼神,但他緊握著的拳頭無聲的說明了眼前的這一切帶給他的刺激。

看到姜民的反應,林鴻飛無聲的笑了:很好,這就很好!

「先生們,請跟我來,這邊是火箭和導彈展廳,這裡展覽了前蘇聯時期從第一代到第三代的各型導彈、火箭產品……當然,因為一些我們都知道的原因,有些其實是模型,」林鴻飛一邊走一邊說道,「從導彈和火箭展廳出去,就是室外展館,與面積龐大的室內展館相比,室外展館的面積更為龐大!展覽的產品也更多……」

因為是露天展覽,幾乎沒有多少基建成本,室外展館的面積足足是室內展館的四倍,展覽的也都是室內展館根本放不下的東西,比如,那架從安東諾夫設計局花500萬美元買來的、只完成了機體建造工作的AN-225巨型運輸機……

※※※

展覽結束後,林鴻飛送走了參觀的人群,卻並沒有走,而是帶著姜民來到了員工工作區。

看到林鴻飛到來,在員工工作區的人群頓時沸騰了,一張張洋溢著歡喜和快樂的笑臉出現在林鴻飛的面前,和林鴻飛打招呼的聲音此起彼伏……

「大家好,大家辛苦了,」林鴻飛笑吟吟的望著眼前這些「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這些工作人員中,外國人和中國人的比例幾乎是1:1,「大家過的還習慣嗎?」

「習慣,有什麼不習慣的,」從西飛出來的、正在做TU-22M3「逆火」中遠程可變後掠翼大型超音速轟炸機的機身結構逆向測繪工作的主任工程師張立軍張工程師大大咧咧的道,「在這裡工作,不僅經費充足,不用整天里低聲下氣的求著上面撥給經費,補貼還那麼高,還有這麼多的研究設備,有這麼多的研究對象,大傢伙兒心氣都足著呢!」

沒錯,這些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真正的工作人員其實沒有幾個,基本上全都是以工作人員的名義開對這些武器進行解剖和逆向學習的,有了充足的經費保障,有了對科研工作最有利的制度的保障,有了充分的福利保障,所有人都迸發出了最大的激情。

「習慣……」林鴻飛心裡微微一酸,為了完成工作,這些工程師、測繪人員們要在國外呆上數年,對家人的思念、對異國他鄉生活的不習慣,怎麼可能會讓他們習慣?好在,林鴻飛也不是優柔寡斷的人,知道在現階段,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甚至這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既然如此,林鴻飛能夠做的只是儘可能的保證在烏克蘭工作的這些工作人員享受到足夠好的生活和福利待遇,「公司對大家的承諾不會變,這個請大家放心,公司新建的住房已經開工,下半年各位的家人就可以有限住進去,在家屬工作、老人生活和孩子的上學問題上,這些公司已經……」

「林總,我們每個星期都往家裡打電話哩,這些我們都知道,」林鴻飛的話還沒有說完,張立軍就打斷了他的話,語氣很是激動,「上次打電話的時候他媽就告訴我了,公司給她安排了個工資高還不累的新工作,白天的時候老人被送到老年活動中心和其他老人一起拉拉二胡、唱唱歌看看書什麼的,不但有專人負責他們的飲食和生活,還不用擔心磕了碰了,孩子上學的問題也都給解決了,等著下半年房子蓋好了之後我們家就能分到一套四室兩廳的大房子……哈,四室兩廳啊,這麼大的房子,我都不知道該怎麼住?」

張立軍的話,引起了眾人一陣的鬨笑!

可不是么,在場的大傢伙兒,誰家不是最少也能分到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就算是能力最淺的實習研究員,也可以分到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如果沒有結婚,甚至可以現在不要,等到回去之後分一套更大的房子。

對於這些在西飛工作了十幾二十年、不少人還住在筒子樓里的科研人員來說,不能說林鴻飛是他們的再生父母,但幾乎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種「君以國士待我,我定當不負君」的情愫,也正是這種情緒,讓大傢伙兒對在外工作沒有一點的怨念。

張立軍也笑了,笑罷了,張立軍笑著對林鴻飛道,「林總您放心就是,您為我們大傢伙兒做了這麼多,解除了咱們的後顧之憂,咱們還不得拼了命的幹活?大傢伙兒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沒錯!就是這個理兒!」

「林總,您放心吧,我們心裡都有數!」

※※※

眾人七嘴八舌的嚷道,臉上的笑容都是發自肺腑:每個星期可以往家裡打兩次、總計一個小時長途電話,公司給報銷,這些出差在烏克蘭的人員的家裡還特意給配備了行動電話……這個,是林鴻飛一共和國聯合通訊公司董事長的名義以權謀私搞的,只這一點,就羨慕的共和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的那些科研人員兩個眼珠子發藍……這個也算是公司給這些在烏克蘭工作的員工們的一個福利。

事實證明,這個福利的效果驚人的好,自從開通了這個長途電話、每個星期都能夠適時的知道家裡的情況、和家裡人聊聊天之後,大家的工作熱情越發的高漲了,不但想家的情緒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好,大家覺得我,我這個『後勤部長』就放心了,」林鴻飛連連點頭,心裡著實鬆了一口氣,同時掃了姜民一眼,對張立軍道,「張工,給我介紹一下『一號工程』的進度情況吧,現在『一號工程』進行的怎麼樣了?」

所謂的「一號工程」,也就是第TU-22M3轟炸機的機身逆向測繪和仿製工作,除了「一號工程」之外,自然還有二號工程、三號工程……但這個工程的排序並不是按照工程的重要性來的,也算是小小的有個迷惑性的作用。

張立軍卻並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看了一眼站在林鴻飛身後、以姜民為首的一群人,警惕的道,「林總,這些同志……」

「這些同志都是從國內過來的,也是順便聽一聽,張工儘管說,沒關係的。」林鴻飛道。

姜民的身份不能透漏,誰也不敢保證人群當中的烏克蘭籍工作人員是否準備拿著這個消息換錢,林鴻飛用這種方式道。雖然這種方式也有透露消息的嫌疑,但相對來說總歸是好一點。

既然林總表示沒問題,那就是沒問題了,張立軍點點頭,「整個工程進度已經挖成了10%……嗯,也就是完成了主要的測量工作:各種航空電子設備的最大可安裝尺寸、固定錨點的位置等等這些,已經完成了測量工作,並且已經發回了國內的各個配套的科研單位,接下來的工作,在兩年內可以完成。」

畢竟還沒有確定姜民的身份,張立軍說的有些語焉不詳,並沒有說明兩年完成的是什麼。

但張立軍不說,林鴻飛卻是需要對姜民做個解釋的,他扭過頭去,低聲道,「兩年內完成機體的測繪工作,爭取在三年內完成原型機機身的製造,並且開始進行靜力試驗。」

原來是這樣!姜民點點頭。

如果只是複製一款飛機的機身結構,三年內拿出機身的原型並進行靜力試驗,那確實不是什麼太不可思議的事情,要知道,從製造出機身到飛機投入使用還有很多年的時間呢:發動機的製造、試驗和配套,航空電子設備的配套、武器系統的配套……還有一大堆的事情,從這開始,10年之內能夠進行拿出可以試飛的原型機就算是一切順利。

「林總辛苦了。」他點點頭。

※※※

「林總,我注意到,這裡的工作人員當中,有一半是外籍工作人員,這麼多的外方工作人員……這個,是不是有些不妥?」回去的車上,姜民慎重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會不會導致我們的發展計畫被泄密?你知道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