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達則兼濟天下 第一五七一章 尋找結構專家

林鴻飛要調閱中航工業第二集團下屬各子公司退休和內退人員的資料,黨組成員們頓時就苦了臉。

因為中航工業第二集團的特殊性,和中航工業第一集團不同,二集團的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基本上全都是由下屬的各家重要子公司的原董事長擔任的,對於各家子公司來說,這些退休人員哪怕在家裡閑著,但只要必要,自己也能召之即來,可給了總公司這算是怎麼回事?

但這一次,林鴻飛向他們展示出了自己強硬的一面:他以集團董事長的名義強制性的要求集團下屬各子公司必須要將集團退休人員的資料報上來以供集團民用航空事業部篩選……敢在這個項目上弄虛作假的,公司嚴懲不貸!

說是嚴懲不貸那就是嚴懲不貸,已經見識過林鴻飛鐵腕手段的眾人毫不懷疑若當真是激起了林鴻飛的怒火,這傢伙對自己不會有絲毫的手軟。

一個個或者退休或者賦閑在家的老專家、老工程師、老技師們的名字被林鴻飛親自打了勾,隨著這些被打了個勾的名單被一份份的發出去,石子增頓時忙的雞飛狗跳……如今,這活兒可是他的業務範圍。

※※※

「但是老闆,您還缺少一個飛機結構力學方面的專家,我指的是最大起飛重量在150噸以上的大飛機結構力學方面專家……」看著自己老闆圈定的這些人擅長的領域,查普雷金對林鴻飛如此說道。

作為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航空部門獨立出來之後唯一保留下來的一個部門,航空實驗室依舊承擔著相應的研究任務,作為負責人,查普雷金就除了負責整個實驗室的運作之外,這段時間還要負責向林鴻飛提供合理化的建議,現在看來,這傢伙很稱職。

「是啊,我們缺少一個具有大型飛機製造經驗的飛機結構力學方面的專家,」林鴻飛苦惱的點點頭,「但我們國家根本就沒有研製150噸以上飛機的經驗……全世界也就屈指可數的幾個單位具有研發最大起飛重量在150噸以上飛機的經驗。」

除了美蘇兩國加上一個歐洲的法國空客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幾家能夠生產如此大型飛機的飛機製造商了,共和國當年馬馬虎虎的搞過勉強過100噸的運10,但嚴格來說運10隻能算是一個半成品,150噸以上重型飛機的結構設計,共和國方面甚至根本沒有這方面的人才。

「可是老闆,我記得你們國家當年曾經和運10一起搞過一個放大版的TU-16戰略轟炸機的,叫轟-8,這個飛機的最大重量就超過150噸,」查普雷金皺了皺眉頭,忽然想起來一件事,「這麼大的飛機,肯定需要有結構力學方面的專家來配合總設計師吧?我們是不是可以找那位專家來幫忙?」

轟-8?林鴻飛愣了一下,當年國家曾經上過這個項目嗎?

「你確定我們國家曾經有過這個項目?」林鴻飛盯著查普雷金,如果這是真的,那可真是天大的意外之喜。

「我確定,」查普雷金無比肯定的點點頭,道,「您也知道,蘇聯解體之前,我們十分重視對你們的情報搜集工作,運-10項目當年在我們蘇聯也引起了很大轟動,這個轟-8幾乎是和運-10項目同時進行的,採用了擴大的轟六機身這個最穩妥的設計方案,如果我沒有記錯,似乎轟-8的最大起飛重量是163噸,最大載彈量達到18噸……」

他一邊說,一邊飛快的在辦公紙上花出了所謂的轟-8戰略轟炸機的簡略草圖。

林鴻飛凝視著查普雷金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的轟炸機,這架轟炸機很有些美軍B-52戰略轟炸機或者前蘇聯TU-95換成渦扇發動機之後的喜感,都是細長細長的機身,機翼下掛發動機,後掠翼、單垂尾和低平尾的樣子……

「這飛機真是在轟六中程轟炸機的基礎上進行放大設計的?」林鴻飛抬頭向查普雷金問道。

「是的,根據我們掌握的資料,基本上可以算作是轟六的放大版,但確確實實的算是一款戰略轟炸機,最大載彈18噸,這款飛機在載彈7噸情況下,最大航程可以達到11000公里……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如何都能算是一款戰略轟炸機了,雖然是當時各國戰略轟炸機當中性能最差的一個。」

雖然最終未能成型服役的轟-8是各國轟炸機當中載彈量最低的一個,但在說到這裡的時候,查普雷金的眼中非但沒有絲毫的瞧不起,眼中反而滿滿的全都是佩服:戰略轟炸機作為一個國家的戰略性裝備,生產設製造意味著一個國家在國防科技方面的最高成就,轟-8戰略轟炸機與圖-95、B-52這些前輩的差距性能之間的差距,但能否製造這種大型戰略轟炸機,體現的卻是一個國家航空工業之間的代差,一個能夠製造戰略轟炸機的國家無疑是一個值得敬畏的強國。

這個道理不僅查普雷金明白,林鴻飛自然也明白,心裡頓時一聲嘆息。

將轟-6放大成為遠程戰略轟炸機,技術難度和風險不大,成本也不高,以當時中國航空工業的實力,可以解決發動機、機載電子設備、工藝、機載武器等問題,轟-8戰略轟炸機應該是可以研製成功的,若是研製成功,雖然轟-8轟炸機的航程和載彈量均小於美國B-52戰略轟炸機,但從中國基地起飛,已經足以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各重要政治、經濟和軍事基地實施戰略核反擊……不說生存能力,單單這份執行戰略核武器投擲的威懾力,就足以讓美國人投鼠忌器。

但是說這些有什麼用?下面的話不用查普雷金再說了,林鴻飛已經拿起了電話直接撥通了空軍裝備部副部長伍振國的電話。

看到自己老闆的這個動作,查普雷金聰明的退了出去。

「伍部長,我是林鴻飛啊,您好您好,是這樣,我有個事情要麻煩您一下。」

「誰啊,這麼大的面子,竟然讓林總你找到我這裡來了?」伍振國笑的極是爽朗。

「說來慚愧,我也不知道是誰,但當年的轟-8戰略轟炸機項目您知道吧?我要找的是那個年負責轟-8戰略轟炸機機身結構方面工作的同志……」

電話那頭陡然傳出「哐啷……」一聲大響!

半晌,伍振國激動到顫抖的聲音終於響了起來,「林總,你們要……上馬那個項目了?」

之前中央曾經給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下達了密令,要求他們在TU-22M3中遠程大型轟炸機的基礎上,使用仿製的NK-321軍用渦扇加力型發動機和國產電子設備,搞出一款國產的TU-22M3來,作為空軍裝備部副部長,這個事情伍振國自然是知道的,現在林鴻飛問起了當年設計轟-8戰略轟炸機時負責機體結構方面的同志,伍振國的心思瞬間就轉移到了這一塊上。

老實說,對轟-8戰略轟炸機的下馬,最感到可惜的就是空軍部隊,因為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看,轟-8戰略轟炸機的方案都是可行的,也是應該發展下去的,儘管它與計畫同時期服役的美國B-1/1B轟炸機和前蘇聯圖-160轟炸機相比存在較大技術差距,甚至與比它早投入現役20多年的B-52和圖-95相比也不算先進,但現代航空科技的發展不會將其淘汰,相反會促進它的發展,賦予它新的生命。

看看美國人的B-52戰略轟炸機吧,B-52戰略轟炸機自服役至今已有50餘年,仍活躍在戰場和試驗場上,儘管在此期間「導彈萬能論」和「轟炸機無能論」等各種說法層出不窮,但這些所謂的高明理論都沒能動搖B-52在美國空軍中的地位,新科技不但沒有葬送它,反而挽救了它。

在空軍首長們看來,若是當年的轟-8戰略轟炸機能夠按期投產服役,不出意外也將會按照B-52的發展方式進行改進,仍將是一支強有力的戰略威懾力量,共和國空軍轟炸機部隊也不至於用將一架中型轟炸機改來改去,拼了命的想要增強這架中程轟炸機的作戰能力,但無奈轟六的底子太薄、小身板太弱,再怎麼改也不可能實現戰略轟炸機才有的能力,現在國家決定發展類似於TU-22M3的中遠程大型轟炸機了,這個轟炸機應用的好,甚至可以當做戰略轟炸機來用,對空軍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林鴻飛訕笑一聲,「是那個項目和北郡100、北郡200這三個項目並行,吳部長您應該了解的,我們需要靠民用飛機賺錢來補貼軍用,沒辦法,我們公司缺錢啊。」

林鴻飛這話一出口,伍振國肚子里想說的話就再也說不出口了。

按照空軍方面的意思,他們當然希望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全部的資源都向國產版TU-22M3以及仿製NK-321發動機方面傾斜,當年就像是林鴻飛說的那樣,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的實際情況擺在那裡,他們的大部分研發資金來源於他們自己,哪怕只是仿製,需要的開發資金也最少需要10多個億美元,這麼大的錢,其中80%需要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自己籌措,他們當然要拼了命的想辦法賺錢。

「我立刻就讓人查查,這樣,當年搞轟8的那些人的資料,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