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林廠長 第一九三章 平衡

「小林同志,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你一定要堅持將新的發動機工廠建在沂州縣嗎?」徐市長皺著眉頭,語氣中頗有「質問」之意。

嚴格來說,徐市長也確實是向林鴻飛發起質問的。

林鴻飛向市裡提交了一份新建一家年產30萬台摩托車發動機工廠的情況說明書,其中對今後數年我國的摩托車市場需求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徐市長心中承認,當自己看完這個情況說明書之後,自己怦然心動了。不僅是徐市長怦然心動了,連整個北郡市的領導班子都集體的怦然心動了。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如果一切按照這份計畫中所言的,今後三年內,北郡市工業製造公司的摩托車年生產能力將達到70萬輛乃至100萬輛的規模,僅此一點,就意味著緊靠著北郡市工業製造公司一家企業,就能夠支撐起整個北郡市的經濟發展。

可是在林鴻飛這個勃勃的雄心背後,卻是北郡市領導們深深的疑慮:雖然這所有的情況都是基於現有的經濟數據來分析的,但國內的摩托車市場真的有這麼大么?

林鴻飛卻知道,年產摩托車100萬輛,這個目標看起來宏偉的甚至能夠嚇死人,可僅僅只是10多年之後,這個數字就會被人嗤之以鼻:僅僅是大長江一家,最高峰時的摩托車年產量就超過300萬輛!整個共和國的摩托車年生產能力將近3000萬輛!

不過無論如何,對於林鴻飛制定的一期工程年生產30萬台發動機、也就是年產30萬輛摩托車的這個目標,大家心中還是沒有疑問的,這一點,僅僅從這兩個月的銷售情況便可以得到說明,可是對於林鴻飛一力堅持要將新的發動機生產工廠放在沂州縣的一個小鎮上,大家卻持有非常大的意見。

咱們知道那個寶山鎮是你林鴻飛的老家,可是就算你想要支持老家發展經濟,也不至於「吃相」如此難看吧?

「當然,或許是我在說明中對這個問題的闡述不是很清楚,讓不少領導同志產生了誤會,」林鴻飛的態度很謙虛,一點也看不出之前一力堅持的桀驁不馴來,「首先我們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在市轄三區內,已經找不到這麼大的一塊可以劃給我們的土地了,如果購買,費用很高,雖然公司現在能夠拿得出這筆錢來,但這對我們接下來的發展會形成嚴重的資金瓶頸,會拖延我們公司快速發展的步伐……」

「等一下,」徐市長忽然叫停,皺著眉頭向林鴻威問道,「小林,你的意思是,你們公司還缺錢?我記得前幾天咱們市工行的行長還給我說過,你們單位的現金流量很充沛,完全不擔心資金的問題的。」

「市長,如果只是保持現有的生產規模,我們的資金當然很充沛,可是明年我們要大力發展啊,」林鴻飛苦笑著說道,「按照計畫,明年的生產規模幾乎要擴大到現在的10倍差不多,這麼大規模的擴大生產,基建、設備、廠房、土地、人員培訓……等等,所有的地方都要花錢,別看我們現在手裡有點錢,但在保證了解遞給市財政的收入和繳納了稅收之後,剩下的錢基本上也就只能夠用於擴大生產,就這,錢還要掰著指頭算計著花。」

「你們大可以不用這麼緊張嘛。」

作為一名政府官員,徐市長完全無法理解林鴻飛為什麼一定要讓企業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飛快的發展,企業發展是好事,可若是因為過快的發展速度而不能「支援」市裡的工作,那就不好了嘛!

「小林同志啊,我看,你們完全可以將步子放慢一點,穩步發展,徐徐圖之嘛,步子邁的太大了總歸是不好的。」

林鴻飛苦笑了一聲,「市長,其實我也想要將步子放慢一點,可我們的德國朋友和西班牙朋友不是很樂意啊,要不……您和他們溝通一下?」

這話純粹就是耍無賴了,之前中德西三方共同出資建立北郡市工業製造公司的消息,已經成了北郡市政府和黨委的最大政績,因為這個,徐市長甚至被省委省政府的領導點名提出了表揚,認為北郡市的領導們是一個團結的班子、一個有戰鬥力的班子,一個將老百姓的利益切實放在心上的班子。若是這個時候,因為自己的阻撓,西班牙友人和德國友人惱了,一怒之下將狀子告到了省里,這板子打下來,你說有多冤枉?

所以林鴻飛的這個回答,讓徐市長頓時搖頭不止,他才不會主動去找這個晦氣。不過林鴻飛的話也提醒了他,徐市長皺了皺眉頭,再次問道,「鴻飛啊,你的意思是,擴大生產是我們的外國朋友的建議?」

「建議是我提出來的,但這其中的詳細分析,是他們找專家做出來的,」林鴻飛坦誠的說道,「這些專家們在對我們國內的經濟發展情況作了詳盡的分析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認為今後的三到四年的時間裡,是我們國家摩托車產業的高速發展時期,誰能搶先佔據了優勢,誰就佔據了先籌。」

「這樣啊……」聽到林鴻飛這話,徐市長心中不由得盤算起來。

同資本一樣,在沒有足夠的利益可以預期的情況下,兩者都是保守的,但一旦有足夠的利潤刺激,兩者有都會變得很瘋狂。盤算了一會兒,徐市長終於做出了一個決定,豎起了兩根指頭,對林鴻飛說道,「小林,如果你們認為在下面的鄉鎮建一個生產工廠有助於降低你們的生產成本的話,我可以持保留意見,但有一點,必須要在藍河區周圍也建一個工廠,否則這個計畫,我批不了。」

林鴻飛當然知道徐市長也需要借著這個機會平衡各方面的利益,甚至再此之前,對於這種情況,林鴻飛早有預料,所以此刻,林鴻飛小心翼翼的向徐市長問道,「您的意思是,建兩座發動機工廠?」

徐市長點點頭。

堂堂一市之長,已經講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已然不亞於低聲求饒,林鴻飛若是在不識趣,那可當真是自己找彆扭了。況且這次新建發動機工廠,必須要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批准,政府部門是徐市長的地盤,暫且不說東方書記會不會因為這麼一丁點大小的小事出來說話,就算是說話,又有什麼理由?

徐市長的理由很充分:在藍河區附近興建工廠,有助於解決成立待業青年的工作問題,將工廠建在沂州縣,難不成還要這些習慣了城裡生活的孩子們見天的蹲在鄉下嗎?

這反對的話,便是東放書記也決不能說的。

想了想,林鴻飛苦著一張臉,「一家10萬台,一家20萬台。」

10萬台的,自然是指在藍河區的這家發動機工廠;20萬台的,才是在林鴻飛老家的哪家工廠。徐市長自然明白林鴻飛這話的意思,點點頭,「可以,只要能夠落實500個工人的工作問題就可以。」

有了徐市長的這番話,藍河區的這家發動機生產工廠,就成了市裡的待業青年們落實工作的基地了。

林鴻飛苦著一張臉,無奈的點點頭。

※※※

「少給我裝!」東方書記毫不客氣的噴了林鴻飛一臉,「你小子會不知道能夠取得這個結果已經是能夠得到的最好的結果了?真不知道你哪裡來的膽子,竟然敢跟老徐那個老摳討價還價。」

「這不都是看在您的面子上么。」林鴻飛腆著臉笑道,「否則我這麼一個肩膀上扛不起二兩東西的小子,怎麼敢跟徐市長討價還價?」

「就你小子油滑,」東方書記被林鴻飛的這番憊懶的話給氣樂了,起身欲打,「好了,你小子就給我透個底,明年一年年產量達到30萬輛,你真的有把握?」

東方書記問起了這個問題,林鴻飛不敢再說笑,規規矩矩的說道,「把握是有,不過還需要一點刺激手段。」

「央視?」東方書記的反應何等迅速?立刻說道。

「嗯,我和央視的楊台長以及譚主任都聯繫過,因為之前我給他們幫了點忙,所以他們答應可以在明年在好的廣告時段為我們安排一整年的廣告時間,不過價錢肯定不能是現在的價錢了。」

現在的央視,還沒有「標王」這個完整的概念,嚴格來說,「標王」並不僅僅是《新聞聯播》結束後的第一個廣告那麼簡單,而是一整套的廣告宣傳方式,在你拍下了那一條「標王」廣告之後,央視會東用自己的媒體資源,為你量身打造一個全方位的廣告宣傳計畫,確保你這筆錢花的值。

上次林鴻飛與楊台長、譚主任聊起這個問題的時候,語焉不詳,前些日子楊台長在給自己打電話祝賀自己取得的巨大成果的時候,也一再暗示自己去京城一趟,就如何做好廣告這個問題好好地交流一下。林鴻飛知道,是時候老老實實的「交出」標王這個概念已經全部的策劃方案了。

「這是應該的,廣告的效果被嚴重低估了,恐怕不僅是我們,連央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廣告竟然還有強大的宣傳效果,廣告提價肯定是勢在必行。」東方書記十分感慨的點點頭,對此絲毫不感到意外。

他是親眼看到北郡市摩托車製造廠是如何靠著在央視上做了個廣告之後迅速以火箭般的速度得以發展的,廣告的效果,讓東方書記以及整個北郡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