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水地比 第645章 平生只負雲山夢(7)

隆景元年,大都督府以非正式的方式解除了崇禎二十三年的禁戰令。之所以採用非正式方式,是因為大都督府的都督們也都發現禁戰令沒有任何實際效果。將領們還是會抽機會打仗,而且皇帝、太上皇帝對此也抱著打贏了就是合理衝突,打輸了就是擅開邊釁的態度。

現在的武將又不是之前的舊鎮,手底下一幫參謀、訓導等著陞官,哪裡肯讓主官打風險較大的仗?

即便明知道這點,大都督府也沒辦法禁止。如果明令不許追擊超過何地,這無疑是給敵人送去一張護身符,明軍好不容易打出來的士氣終究會被一次次的吊打打光。

不過還好,現在這個緊箍咒總算是扯掉了。

隨著河套地區開始播種,蒙古人也開始看著自己的良馬再次雄壯起來。騎兵第一軍單獨設立了一個獨立遊騎兵營,以蒙古人的方式在草原上遊盪清剿。作為遊騎兵設立計畫的參與者,朱勇已經馳騁在關內的平坦大道上,前往北京面見隆景帝朱慈烺。

朱慈烺將北伐大方略推上了軌道,以戰爭手段令經濟重心朝北方傾斜,的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南北差異。河套地區新佔領的數百萬畝的灌溉良田,也讓山陝邊民找到了生存機會,紛紛涌了過去。

有些家當的農民可以廉價買田,破落戶也能輕鬆找到工作,成為佃農。

一切都只要戶口就行了。

考慮到長期佔據澳洲,從國內移民也是必然之事,如此一來大明的人口還是太少。而且還是老路數,基本都被消耗在了土地上。好在目今大明的工業化進程還處於萌芽狀態,遊離出來的自由民已經足夠工業發展所用,所以土地和機器的矛盾並不大。

而且等到越來越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起來之後,大明已經有了一批成熟的技術工人,這就是提前建立技工學校的優勢。

全社會對人口的需求量還會進一步上升,所以發展基礎醫療,確保人口自然增長率,也是新紀元的重頭戲。

皇后段氏也在隆景元年正月順利產下了第二個皇子,朱慈烺為之取名朱和圻(音:奇)。為段氏接生的醫護人員都是上回的原班人馬,當初打下手端盆子的小護士早已經成了獨擋一面的護士長,但入得宮中,仍舊還是做之前的老活計。

段氏這回已經沒有上回那般緊張、畏懼之情,甚至在生產時還有暇胡思亂想:皇帝夫君是在產房外等著呢?還是在書房裡辦公?

朱慈烺當時帶著皇長子在產房外,解釋小孩子是從哪裡來的。

因為生在隆景元年元月,所以皇后為次子朱和圻準備的乳名是「元元」,但皇帝陛下第一次見到這個尖尖腦袋,皮膚皺巴巴、紅彤彤的皇子之後,乾綱獨斷地叫他「阿丑」。這一刻,皇后真是恨不得皇帝去外地出差、巡視,甚至打仗。

——每個新生兒不都如此么?過幾天就會長好了呀!

段氏心中很不情願叫兒子阿丑。

——小嬰兒還真是丑萌丑萌的。

朱慈烺抱著兒子,嘴角微微上揚。皇太子朱和圭拽著父皇地衣袂,仰著頭急促叫道:「爹爹,爹爹,讓我抱抱弟弟。」然後他就被人抱走了。

永王朱慈炤趕回京師的時候,他的小侄子已經快四個月了,長得白白胖胖,只有「萌」,不見一絲「丑」狀。

「軍中果然是個磨練人的地方。」周后看到小兒子皮膚泛黑,臉上稜角分明,結實的肌肉撐得衣服飽滿挺括,心中固然有些心疼,卻由衷為他高興。

朱慈炤固然是田妃所出,但因為田妃去世也早,而且周后的確視同己出,所以對這位母后的敬愛也是十足。

「母后,兒臣想封在蒙古,可否跟皇兄說說?」朱慈炤看似個合格的軍人,卻不介意在母親面前撒嬌賣乖,就如幼童一般。

父母看孩子本就是永遠長不大,被兒子這麼懇求,周后也有些不忍心幼子遠赴重洋。她道:「這事是你父皇和皇兄定下的國是,母后如何能夠置言?」

「母后,我暈船啊。」朱慈炤整張臉揉成了一團,目光中流露出強烈的企盼。

周后面露不忍:「那……我兒只能從廣州登船了……」

周后固然疼愛兒子,但是不干涉國事的原則十分堅定。當年丈夫執國的時候她都沒有對國家事說過一句,何況現在是大兒子在當皇帝?這也是一代賢后該有的風範。

朱慈炤在太上皇后那邊說不通,只好再轉過頭求皇帝兄長。他剛被領進皇帝陛下的書房,就見兄長坐在書案後,目光溫柔地看著大兒子搖動著小兒子的搖床。

「陛下……」朱慈炤躬身見禮。

朱慈烺抬頭望向弟弟,笑道:「倒是精壯許多。在蒙古跟人廝殺了么?」

朱慈炤臉上一紅,道:「臣弟是作戰參謀,沒有上過陣。」

「坐吧。」朱慈烺示意永王坐下,又叫陸素瑤端了茶來,道:「見過父皇母后了嗎?」

「見了,之前陛下在接見閣輔,臣弟就先去了母后那邊。」朱慈炤道:「父皇去南海子了。」

「是,去看為南幸選出來的挽馬了。」朱慈烺就是用精選高頭大馬的借口將太上皇帝南幸推遲的。

「皇兄啊……」朱慈炤終於綳不住了,叫苦道,「兄弟我有暈船病,恐怕無法活著到封國了啊!」

「你暈船?」朱慈烺有些意外。當初國變的時候大家都是坐船去的山東,論說起來遼海這片的風浪也不小,卻沒聽說家中有人暈船。不過也有可能因為時日短,自己當時注意力都在山東軍政事上,很可能忽略了。

「是!」朱慈炤道:「暈得厲害極了!」

朱慈烺盯著弟弟,試探道:「說不定已經好了呢?」

「決然沒有。」永王說得斬釘截鐵。

朱慈烺這下明白了,點了點頭道:「你是不想去澳洲吧?」

「皇兄,」朱慈炤眉眼擠在了一起,「就把我封在狼居胥山吧!臣弟保證為大明守好邊疆。」

朱慈烺起身招呼朱慈炤跟他走。兩人一同去了偏殿,朱慈烺展開一副巨大的萬國疆域圖,道:「狼居胥山在這裡。」他點了點地圖:「但是我大明的邊疆將在更北面,直到地球的極點。你若要守邊疆,更該去澳洲,因為澳洲再往南只有一個永遠被冰雪覆蓋的無人凍土。」

朱慈炤吞了口口水:「皇兄,那等臣弟打完了蒙古再就國吧……陛下您看,北面還有這麼多仗要打,正是用人之際。」

「北面用五十萬兵,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朱慈烺道:「倒是澳洲那邊,缺兵少將,你過去之後便可獨當一面,不好么?」

「那邊又不打仗……」朱慈炤嘟囔著。

「怎麼不打?澳洲三省也是有土人的,現在我軍在那邊已經跟他們打上了。」朱慈烺嘆道:「我擔心朝廷鞭長莫及,萬一再有遼鎮之事如何是好?非得有個藩王鎮守我才放心。」

朱慈炤仍舊苦著臉:「皇兄……陛下……定王不行么?他比我年長……」

「他去朝鮮。」朱慈烺嘆了口氣道:「最終還是讓他得逞了,做個庸庸碌碌的太平王侯吧。」

朱慈炤也嘆了口氣。

「以現在的人力、工力,澳洲實在是超出了朝廷能夠控制的範圍。如若不管,這片飛地終究不為大明所有。」朱慈烺握住朱慈炤的手道:「打虎親兄弟,除了你,為兄還能依靠誰呢?」

朱慈炤心中感動,終於道:「臣弟勉力為之。」

朱慈烺這才露出笑容,道:「你在京中先陪陪父母,然後辦理退役吧。先以總督官職赴任,然後選一萬畝澳洲最為富庶的土地作為你的封國。」

「臣弟倒是不在乎封土,」朱慈炤道,「皇兄,能調用一些我在講武堂的要好同學一同去么?」

「當然可以!必然要有同心協力者方能成事啊。」朱慈烺笑道:「你大可多招一些,我給你三千精兵,五千支火銃,八百戶農家。鐵廠、礦廠也已經在動員了,緊跟在你的船隊之後就過去。」

朱慈炤聞言,心中更加忐忑,道:「皇兄,總督是要統管軍民的吧?可我對民政一無所知啊。」

「吏部會委任官吏的,他們知道該怎麼做,你只要盯著他們別偷懶就行了。」朱慈烺道。

「至於澳洲三省的主要任務,其實也很簡單,先是保證糧食的自給自足,其次就是大量挖掘優質富鐵礦,建立鐵廠,將成型的鐵板、鐵錠運回大明就行了。」

「你若是有什麼需要,儘管報給我知道就是了。無論是兵馬還是軍械,要多少有多少大,不用客氣。」

朱慈炤鬆了口氣道:「如此說來倒也不甚太難。」

朱慈烺笑道:「原本就不難,你去了就知道了。」

朱慈炤看著皇兄鼓勵的目光,想到自己一旦就國再沒有回京的希望,又面露不舍。朱慈烺知道這是大明控制藩王的傳統,卻並不是祖製法典里的明文,看著弟弟依依不捨的目光,低聲道:「總督是要回京敘職的。說不定我還親自去澳洲看你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