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水天需 第461章 星宿煌煌日月光(7)

特偵營的主要任務是敵後破襲,甚至連偵察任務都不算主流。這次的遼東鍥入戰是因為皇太子本人格外重視,蕭東樓厚顏所請,這才交給了特偵營。所以誰都不指望特偵營能將寧遠城守住,對他們而言,安排一些手腳讓這座城容易被攻克才是關鍵。

這種手腳包括派人潛伏在城內,或是在主要建築裡布置火藥和猛火油。一旦大軍攻城,這些暗手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左守義接管了城防之後,甄別真夷、包衣、綠營和難民,對於真夷和包衣統統殺死,以免留著麻煩。作為東宮序列中唯一一支沒有軍法官的部隊,特偵營有著很大的自我裁量空間。

對於百姓和起事的綠營,左守義則沒有特別看管,除了告知他們明後天還有一隊虜兵要來寧遠,就讓他們自己找糧去了。

左守義進了城中心的鐘鼓樓,設下臨時指揮部,記錄軍事日記,以及整理各種情報資料。這些在其他營伍中應該是文書、參謀的工作,在特偵營都是他的活。原本一個只會拿刀殺人的廝殺漢,硬生生被逼著學會了寫字作文,由此也可見特偵營的訓練是何等嚴苛。

施心笙雖然是訓導官,但是筆頭上的功夫未必能比得過左守義。他進了鐘鼓樓,也無心客氣,道:「城中有些不對。」

「對。」

「對?」

「城中無糧。」左守義抬起頭:「這支滿洲兵帶的糧食極少,而且東虜最近的糧台軍堡是在五十里開外。」

「起事的綠營兵說他們原定天亮出發,是否是去就糧的?」施心笙問道。

左守義的手指在桌上敲了敲:「我在想另一個問題。」

「什麼?」

「在我們第一次偵察寧遠城的時候,城裡有一支百餘人散兵,這些人去了哪裡。」左守義道:「當時趕著了解地形,放著他們沒管,結果第二次回來就變成現下這撥人馬了。那他們去了哪裡?」

「你怎麼看?」施心笙問道。

「之前我以為他們也是撤退的清軍,所以沒怎麼放在心上。」左守義道:「但是回頭想想,他們沒有帶關內劫掠的東西,這不合情理。」滿洲人本來就少,撤退之際押送各自的戰利品是常態,哪有讓人空手回家的道理。

「他們應該是原本在寧遠的駐兵。」左守義下了結論:「所以他們極有可能還要回來。其緣故就在於寧遠城裡的糧食不夠,他們要麼是騰地方騰糧食,要麼就是搬糧食去了。」

「很可能明天就回來了。」施心笙道:「就如駐軍交接一般。」

「附帶還可以巡邏、狩獵。」左守義道:「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只是這一百散兵,咱們大可以騙進來殺掉。但如果他們剛好遇上後面的五百大隊,這加起來就有六百人,咱們未必吃得下。」

「是肯定吃不下。」施心笙道:「沒必要在這上面犯險。」

左守義點了點頭:「還是把弟兄們散出去,去海邊看著,若是明天第二師能到,還可以硬守一下寧遠城,否則只有先扔給東虜,日後再取回來了。」

施心笙點了點頭,旋即出去安排部署,無意間又兼了參謀和副官工作。

特偵營出門在外,都是戰士隨身攜帶數日的乾糧、肉脯。在有條件的時候因糧於敵,實在不行了才會動用錦衣衛為他們準備的「孤島」。這也算是特偵營小小的驕傲。

雖然特偵營不需要寧遠的糧食,但是綠營兵和難民們都迫切需要食物果腹。他們翻遍了城中所有可能存糧的地方,最終只找到了幾斗陳糧,熬了一鍋光可鑒人的稀飯,混了野菜,每人分食了事。

即便如此,也只是讓一些人「幸福」地死去。

三月的寧遠城,夜裡也是滴水成冰,體弱一些的人根本熬不過去。

天亮之後,左守義讓綠營中還有戰力的人換上了東虜的甲衣,拿了兵器站在城頭,作為瞭望。自己帶著特偵營弟兄四散而出,一方面探查東虜探馬的位置,以此判斷東虜後隊的位置和規模;另一方面派人去海邊眺望,看看是否能等來水師艦船。

老天爺在與大明開了三十年的玩笑之後,終於正經了一回,如期將山東水師送到了覺華島海域。按照最初的計畫,蕭東樓要在覺華島西北的興城河入海口借河海之勢紮營,然後攻取十餘里之外的寧遠城。誰知道剛上岸,就碰到了左守義派來的偵騎,徑直一個急行軍就可以趕到寧遠布防。

寧遠建衛是在宣德三年,當年的遼西走廊並不為明廷看重,因為它只是單純連接京東和遼東的走廊。那時候的遼東還穩穩的在大明手中,建州女真還在努力冒充金國遺民,以歸附大明而自豪。

即便如此,宣德五年建成的寧遠衛城也有內外兩城,九里周長,即便在內地也不算小城了。百年之後的隆慶二年,這座寧遠衛城毀於地震。遼東事起之後,又於原址修建了如今的寧遠城。在孫承宗主遼鼎盛時期,寧遠城有軍民五萬戶,屯墾遠至五十里之外,商旅輻輳,為關外一大重鎮。

蕭東樓一向雷厲風行,問明軍情之後立刻派出了營中探馬,旋即點起上岸的頭批部隊,輕裝奔赴寧遠城。這也是有了軍銜之後的好處,雖然下船之後建制有些混亂,但是軍官一聲令下,士兵仍舊知道該聽從何人指揮。

這支率先出發的三個局,在半個時辰之後就看到了平原上的一座雄城。

「城高三丈,城基也寬三丈,頂上寬二丈六,城垛高六尺。四角有炮台。」左守義親自迎了出來,與蕭東樓相互見禮,同時向蕭將軍介紹了一番寧遠城的城防情況。

「外面看看都還好,只有些地方的包磚給虜人拆了去蓋房。」左守義道:「不過城內比較慘些,除了鐘鼓樓還在,就城西有些零星逃過火災的民居,現在收拾出來給難民住了。」

「這個無妨,我們帶了營帳。」蕭東樓看著城牆,眉頭緊湊:「這炮樓還是不行,城門又是外凸,不便守御。得建空心敵台才行。」

「只要你有糧食,勞工都是現成的。」左守義贊同道。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見識過了內凹型城牆的好處,再看這種正正方方的城池,就有些不滿足了。當年戚繼光在薊鎮防蒙韃的時候,發明了空心敵台,就是在城牆上搭建一個延伸出去的台閣,造成內凹防禦的效果。這也成了救急之舉,無論是袁崇煥守寧遠還是陳永福守開封,都用過這個辦法。

「糧食多的是,就是還沒來得及運。」蕭東樓道:「等會看看這些難民能不能走,若是可以直接送到海邊去就食。」

「也是個好辦法。」左守義眯眼看了看太陽,道:「蕭將軍先巡視一下寧遠城吧,附近的地形地圖我也都留在這裡一份,然後我部就先走了。」

「有勞左營官。」蕭東樓微微欠了欠身,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這些難民若是有走散被東虜抓住的,泄露了貴部的情報,該如何是好?」

「他們能泄露什麼情報?」左守義笑道:「無非就是說我們扮成韃子罷了。我還擔心東虜那邊不知道呢!」

蕭東樓心中一轉,登時明白過來:東虜不知道明軍是扮作韃子,固然可以瞞天過海;東虜若是知道有一支明軍扮作了自己人的模樣,那豈不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正好讓左守義渾水摸魚,甚至賊喊捉賊。

「好膽魄。」蕭東樓也由衷贊道:「能得識左營官,實在是蕭某幸事!」

「將軍謬讚了。」左守義謙虛一聲,腳下卻沒有放緩。

今日那一百東虜沒有出現,顯然是與那五百大隊合在一處,是以耽擱了。如此一來,等那支虜兵到了,難免要小打一陣。

「東虜雖然看似在關外沒有大軍,但他們原本就是兵民一體,一旦有事,各屯徵召,還是能拉起一支萬人以上的隊伍。」左守義提醒道。

蕭東樓也做過關外的功課,不以為然道:「他們只是以個人武勇為憑藉,碰上如我等精密操練出來的大軍,根本不堪一擊。而且當年袁崇煥以兩萬兵、三十門炮,守此孤城都沒讓老奴六萬人馬打下來。我第二師這回頭批運來的火炮就有六十門,還有近萬條火銃。要想破城,除非東虜傾國而來。」

左守義笑了笑沒說話。他知道蕭東樓的第二師奔襲天津,以一個師的兵力頂住了東虜十數萬大軍的強攻。雖然沒有親眼見到當日戰況,但是聽說第二師幾乎換了一半,可見此役的激烈程度。

如今東虜兵分兩路出關,其主力走的是喜峰口,用以威懾蒙古。僅僅靠兩白旗,最多也就是發動三五萬大軍,就這還需要大量烏合之眾湊數呢。東宮軍的所向披靡已經證明,戰爭中烏合之眾造成的危害,遠高於其戰鬥力產生的效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