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水雷屯 第255章 戍兵騎馬出蕭牆(6)

鹽鐵一向並舉,被視為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漢昭帝時,霍光以昭帝的名義召開了一場大辯論,從鹽鐵是否由官方專營,繼而討論了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政策,由此而產生了《鹽鐵論》,成為後世治國者必讀著作。

朱慈烺沒有研究過經濟學,但以他的社會閱歷和認識,相信一條顛不破的真理:掌握國家核心資源的人,才是國家的真正掌控者。

鋼鐵正是其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

不僅僅是因為現在正處於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在兵器換代上有很大需求。

同時也因為大明是個農業國,高質量的農具還屬於奢侈品。歷史書上只會說某個時期的鐵器已經普及,卻很少解釋鐵器質量對耕種的巨大影響。

只有真正普及了高質量鐵器,才能開墾出更多的荒地,才能最大化發揮深耕細作的技術優勢。

如果將目光放遠,只有冶金技術進步,才能製造出適用性高的車床,才有金屬材料的發展,才有可能擴大生產規模,為進入蒸汽時代打下工具基礎。

如此重要的核心資源,如今基本落在民營資本手中。朝廷希望能夠控制鐵礦出產,事實上卻是馳廢不堪。

高皇帝朱元璋的本意是不希望看到官家與民奪利,但是如果沒有健康的技術流通環境,這種全民間作坊式生產——雖然可能造出樊家鋼,但結果只是樊家一姓得利,其他鐵廠仍舊用落後的技術、配方生產著劣質鐵器。這對整個國家民族而言無疑是巨大浪費。

「你出人和配方,」朱慈烺道,「我給你徐州鐵廠二成股份,交給你管。你也別覺得吃虧,日後大明境內的鐵廠鐵礦,官府必然要佔九成以上的。」

許家福咧著嘴,努力想擺出一個微笑的面容來,結果卻是比哭還難看。

「那樊家鋼呢?」許家福終於咬著牙問道。

「他們如果和你一樣忠心為國,還能有二成股份。」朱慈烺面帶微笑。

許家福重重吐了口氣:「他家最重小利,分毫不肯讓人。我許家上下,日後就聽殿下差遣了。」

「鐵器大有作為,」朱慈烺滿意笑道,「硬的有硬的用處,韌性大的有韌性大的用處。有些地方要厚重,有些地方要薄輕。你多準備些樣品,整理好配方,小心不要流出去。」

許家福頗有些落寞,只是點頭,好不容易熬完了這餐賜宴,便匆匆告退。

朱慈烺知道他不好意思問契約憑據的事,但是這個時代的風氣就是講究白紙黑字、紅印為憑,若是不給他一個保證,難免好幾天睡不好覺。

這時候便看出東宮侍從室的效率來了,許家福回到客棧剛洗完腳,合契的草本就送到他屋裡了。只要他沒什麼意見,明日就可以自己去行宮用印成契。

朱慈烺從用膳的花廳出來,換了套衣服又去偏廳接見薛書言。他是宋應星門下,被派到淄川縣顏神鎮的玻璃坊進行實驗器具和平板玻璃的研發。

朱慈烺常聽人說有穿越眾回到古代造玻璃,結果發現玻璃的製作技法早在魏晉南北朝就傳來了。又照方以智的說法,泰西玻璃燒製法是鄭和下西洋帶來的,然後朝廷在山東淄川設點燒制。如果說古人自己弄出來的是鉛鋇玻璃,那麼現在顏神鎮出產的可的確是貨真價實的鈉鈣玻璃。

在湯若望的技術指導下,以錫箔和水銀為塗料的玻璃鏡也試製成功,不用再去江南花高價購買成品。如果薛書言能夠突破大塊平板玻璃的技術瓶頸,山東還能多一樣出口獲利產品。

……

「這鏡子照得還真是清楚。」

崇禎帝坐在床上,端著巴掌大小的玻璃鏡審視著自己的容貌。

周皇后對此已經有些無語了。皇帝從用過晚膳就一直在照鏡子,像是從未見過玻璃鏡一樣。當然,宮中過去的鏡子都是江南、廣州進貢的泰西貨,而這塊卻是淄川縣生產的明貨,是東宮特意送來孝敬母后和皇伯母的。

「真是像啊!」崇禎感嘆著,又高高舉起鏡子,看到鏡中的自己已經是白髮摻雜。

十七歲登極,十七年享國,最終卻流落到了一個偏遠之地的府衙里。

崇禎移動著鏡子,發現自己的眼角有些泛紅。

「自然是比銅鏡真得多。」周后隨口應道。

崇禎終於放下鏡子,搓了把臉,按了按眼角,道:「我是說春哥,與我真是極像。」

周后坐在床邊的綉墩上,對服侍的女官揮了揮手。屋裡只剩下夫妻二人,她方才道:「是長得像,還是脾氣像?」

「都極像。」崇禎長長嘆了口氣:「這些天來我時常在想,春哥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結果想來想去,總好像看到我自己。」

周后道:「知子莫若母,我早就看出來了。他那股執拗的勁頭,跟陛下真是一般無二。」

崇禎沒有否認。

「做事講究,認死理,不沾酒色,為國事不顧惜自家身子,這些也都是跟陛下像得十足。」周后繼續說道,讓崇禎幾乎聽不出是褒是貶。

「我再忙的時候,也陪你們母子去園中走動的。」崇禎抗議道:「你看他,一出宮哪裡還記得父母?」

「我總覺著,春哥好像早就看到了有這劫難。」周后幽幽道:「他一出宮就偷偷摸摸在經營山東了吧?」

崇禎沒有接話,良久方才道:「雖則這孩子早慧,但若說有如此遠慮,也太怕人了些。許是吳甡幫他出的主意。唉,吳甡啊,的確是宰輔之才,可為何朕要用他的時候他就不肯聽話呢?」

「那日那兩個小校也是。皇嫂對我說:此真是戰不旋踵的壯烈之士,不可見怪。」周后想起那日受到的冒犯,仍有些不開心,但懿安皇后的態度又讓她不好深責。

崇禎站起身,張開雙臂擴了擴胸,道:「那日之後,我也想了許多,怕是真的錯怪了春哥。那樣的莽撞人最不會作偽,看得出真是赤膽忠心……可是為何朕就遇不到這樣的勇武之士呢?」

周后輕笑道:「陛下如此問話,是要臣妾干政么?」

崇禎苦笑道:「如今每日上朝都只是與一眾泥塑閣輔部堂乾瞪眼,吳甡或是孫傳庭來了,方才能得到點消息,哪裡還有政事可言?你就說吧,本就是家裡說話。」

「我聽說,春哥在外頭,全然沒有半點皇太子的威風,待屬下文武都是以誠相待。但凡年紀大些的,不拘官爵,皆稱先生,想來是這樣能得人心。」周后道。

「呵呵,」崇禎不以為然,「我當日待袁崇煥如何?待祖大壽如何?待洪承疇如何?待周延儒、陳演又如何?呵,那陳演後來還帶頭勸逆闖登極!若只是誠心便得人心,想來上蒼待我太不公道了。」崇禎說著說著,又氣急起來。

周后抿嘴不語,等皇帝氣消些了,方才道:「這點上,臣妾要說句公道話。陛下信人用人,皇太子卻是信用之餘還要管人。」周后喚人取來後宮開銷賬簿,呈給皇帝:「陛下,由此可見一斑,外人想糊弄春哥絕不容易。」

崇禎百無聊賴,接過賬冊,竟然也看得津津有味。周后也不催他,只等他看完,方才道:「如此細心管人,我也做不到。開始時候,那些女官們恨得牙癢,說這是刁難,後來不也熬下來了?」

崇禎放下賬冊:「他好像永遠不怕手下人陽奉陰違……他還寫過什麼來著?讓人統統找來給朕看看。」

周后見夫君和兒子之間的裂痕有望癒合,自然是滿心歡喜。東宮的著作如今已經唾手可得,當夜就有整套的皇太子文集送進了帝後寢宮。這一送來卻又讓周后懊悔不已——皇帝竟然秉燭夜讀,直到天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