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位置與眼界

《摩托日記》是由格瓦拉家族提供的真實日記改編,像這種傳記類作品,基本可以忽略大部分的電影元素,因為它賣的就是題材。

褚青第一次以純粹評價的角度去看一部電影,覺得片子很悶,沒什麼衝突和高潮,而且充斥著奇奇怪怪的南美風俗和貧苦世情。只有格瓦拉到亞馬遜河深處的麻風病人隔離區時,見到那種心驚膽顫的愚昧落後,他才被震撼了一下。

不過,影片結束後,他自己又想了想,這恰是塞勒斯技巧高明的地方。不刻意煽情,不參雜主觀意識,只是清淡如水的展現了切格瓦拉的年少時期。

看不到革命的燎原,但能看到夢想的樣子。

九位評委就在小廳里,進行了簡單的討論,很快達成統一意見:《摩托日記》是部優秀的電影,可距離經典還差那麼一點。

昆汀為了明確大家的判斷,搞了個5分制的小遊戲,只限於內部交流,結果有4位給了3分,4位給了3.5分,1位給了4分。

褚青並未講太多的話,僅是準備了一個厚厚的本子,不停的記錄,感受,思考。

其實,若以他的成長過程而言,極其鮮明的印證了那句話:站在什麼位置,就看到什麼風景。

當他是一名小演員時,考慮的是工作和酬勞;當他是一名大演員時,工作就變成了對表演的領會,酬勞也不過是那幾位單薄的數字。

當他一步步走到投資人、製片人,乃至參與到電影體制中,成為獨立與商業,新興與傳統,內地與海外的代表性人物時,撲面而來的,卻是整個電影工業體系。

政治,文化,行業,技術,思想,市場……一條條,一框框的呈現於前,宏大龐雜,廣闊如海。

接下來的幾天,褚青過著單調且有規律的生活。

每天早晨八點鐘,趕到電影節的工作中心簽到,然後大家開會。由於拷貝尚未齊全,安排觀影的時間比較鬆散,大概每天一到二部。

《摩托日記》、《彼得塞勒斯生與死》、《怪物史萊克2》、《攻殼機動隊2》、《老婦殺手組》、《女人是男人的未來》、《熱帶疾病》,這七部片,便是評審團的戰果。

褚青前所未有的,深陷在各種類型各種文化的影像碰撞中,感受著電影與電影背後的故事。

他既驚嘆傑弗里拉什的表演,也悶逼押井守的五彩圖騰,既被靴子貓逗得哈哈大笑,也沉醉於泰國叢林的神秘傳奇。

而從觀影感受上,他最喜歡的是《老婦殺手組》和《怪物史萊克2》。一個有趣,一個更有趣。

不過,大家心知肚明,後者只是為了賣好萊塢的乖,做不得數。

至於前者,昆汀則充滿了鄙視,表示是科恩兄弟最爛的一部片子,完全喪失了那種拍案叫絕的天才性,徹底流於庸俗。

其中比較尷尬的,是韓國電影《女人是男人的未來》。大意是講兩個男人都跟一個女人交往過,待時過境遷,倆男人重遇,言談間又想起當年的愛人,便搭伴去尋。

尋到了,卻發現沒什麼卵用,女人的態度曖昧,不偏不倚,權當是兩個熟悉的陌生人。因為誰也不是誰的一生,只是過客。

先不提電影所表達的意思,最主要的這是一部情色片。

一幫僅見過幾次面的傢伙,湊在一起看小黃片,反正褚青挺彆扭的。不過瞅瞅其他人,不管男的女的,好像都興緻沖沖。

好吧,丫瞬間覺著自己特LOW B!

而隨著電影節開幕臨近,並不太熟悉的評審團也有了些初步了解。比如蒂爾達斯文頓,充滿了才華與堅硬。比如艾曼紐貝阿,那是刻在骨子裡的冶艷和驕傲。比如昆汀,習慣掌控一切,跳脫飛揚,幸虧大家都很包容。

褚青呢,在九人組中年齡最小,還是唯一的亞洲身份,自知沒有任何BUFF。所以一開始,他就抱著學習討教的態度,不張揚,不謙卑,安安靜靜的坐在哪兒,看別人爭論吵鬧。

若有人問了,就簡明的答幾句;若吵得凶了,也會溫和的出聲勸解。平日閑聊相處,行事為人更是無可挑剔。

西方人是崇尚個性,追求獨特,但不代表他們感覺不出一個人的內蘊氣質。

而經過幾天的時間,那八位大咖便發現,有褚青在這兒,就像你無聊的喝著黑咖啡,忽然鄰桌的客人,送給了你一塊柔軟的小麵包。

輕鬆,愉快,沒有一點負擔和防備。

這樣的人,誰都喜歡結交。當然,他們不曉得,有個挺恰當的中文詞專門形容這種裝逼的傢伙:

叫,君子如玉。

……

5月10日,下午。

Matinez酒店的大堂內,有四個東方人坐在沙發上,特徵明顯,光看穿戴和設備就知道,肯定是一個攝製組。

為首的,是位身材高挑的女性,正翻看一本官方的小冊子。他們等了很長時間,其餘三人已經頗不耐煩,那攝影師更是頻頻望向窗外,終於忍不住道:「文佩姐,他架子也太大了吧,這都一個多小時了!」

「就是,我跑了這麼多年都沒見過!」旁邊的傢伙幫腔道。

「等著,誰讓我們正趕上人家有事呢!」那女人頭也不抬的回道。

「那明天來不行么?」

「明天有明天的安排!」

「……」

那幾人沒話了,只得按下煩躁,繼續苦逼。

這個攝製組,來自央視電影頻道的《世界電影之旅》欄目,領頭的是外景主持人,居文佩。

她的身份很多樣,正經的音樂學院畢業,出道是搞作曲的,後來又當主持人,同時拍了不少戲,文筆也好,被戲稱為「從跨界到無界。」

本屆影展,是欄目組第五次做國際電影節的現場報道,從12日起,每天將送上五分鐘的戛納特輯。

這節目還是不錯的,全部素材都在國外實地拍攝,較為深入的介紹各國的電影歷史、現狀、生產體制和發展趨勢等等。

這四個人昨天到的,休整了一晚,今天便顛顛的來採訪褚青。可不湊巧,他一天都很忙,從上午推到下午,結果現在還沒回來。

也難怪他們不爽,這可是央視哎,有幾個明星敢對央視耍大牌?

但褚青真不是故意的,此時,他正坐在放映廳里,看昆汀和艾曼紐吵架。

「OH!這是我今年看過的最糟糕的電影!裡面的每個人都讓我不舒服,還有那個導演,我搞不懂他腦子裡都在想什麼?」

瘦瘦小小的艾曼紐貝阿,此刻就像只狂躁的母獅子,早把儀態拋到了腦後。

對面,則是不急不躁的昆汀,淡定且嘲諷:「可能你在法蘭西的熏香里呆太久了,不太適應現在的電影形式,我跟你恰恰相反,我為這部作品深深著迷。」

「著迷?」

對方的態度讓她愈發討厭,大聲道:「你居然會為了一部講述亂倫的電影著迷?一個男人愛上了自己的姐姐,一個男人愛上了自己的女兒!OH!還有活吃章魚的那場戲,我看不出它的價值在哪裡,簡直噁心透頂!」

「呵,我不得不提醒你,這位導演只是用了一些後現代手法,讓它變得有些犀利而已。」昆汀笑道。

「NO!NO!後現代宣揚的是反傳統,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讓我們變得更加低俗!」

「哦,這絕對是你的個人偏見,你剛才的那番解讀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後現代句子。」

「……」

倆人你來我往,吵得不可開交,其他人穩穩噹噹的坐著,勁勁兒的看熱鬧。因為到目前為止,對話始終保持在電影範疇內,沒涉及到什麼侮辱性言辭。

至於他們爭論的焦點,正是剛剛放映完的另一部韓國片,《老男孩》。

與之前的心平氣和不同,這部片子引起了評審團的直接對立,各自以昆汀和艾曼紐為首。蒂爾達則是支持的一方,她這種碉堡的先鋒女人,心裡承受度不在話下。

「嘿,你在想什麼?」

她和褚青仍然坐在第三排,見他一臉的神遊天外,不由問道。

「呃,沒想什麼。」

那貨直了直身子,隨口應道。

「你覺得這部電影怎麼樣?」她又問。

「好電影,但我不喜歡。」他實話實說。

「……」

蒂爾達瞥了他一眼,帶著點調笑。

許是互覺同類的緣故,他們倆的私下交流比較多,蒂爾達大概清楚對方的性格,所以也不奇怪。

而褚青靠著椅背,眼睛微闔,不由心中暗嘆。

他剛才沒想別的,也在想這部片子。拜香港的那段經歷所賜,他讀了許多電影理論方面的書,早不是那個兩眼一抹黑的半文盲。

對於《老男孩》,他首先判斷的是影片形式,暨屬不屬於傳統類型片。

所謂類型片,就是一種重複、模仿、複製和批量生產的電影形態。它通過成熟的流水線作業,製造出極其類似的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