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電影代表

「我們很欣喜的看到中國新一代導演的變化,不談理想,不談信仰,不談政治訴求,整個故事的推動力都是個人慾望與社會慾望。」

「很喜歡《香火》中對敘事節奏的拿捏,雖然片段式的情節構架顯得非常刻意,但對一位新人來說,他無疑交出了一部優秀的作品。」

「在這個沸騰的年代,慈悲的佛祖大概和眾生一樣疲於奔命。」

「《制服》在影像的控制上達到了一定水準,並於不經意間顯現出獨特的個人氣質。它簡約到每一秒鐘都在迴避誇張的戲劇性。但很可惜,導演的功力尚不足以支撐在這個簡單的框架下想表達的複雜情緒。」

……

許是到了電影節尾聲,絕大部分有話題的作品已經放映完畢,《綜藝》和《銀幕》用了很驚奇的版面來報道這兩部片子。

媒體對新人新作還是挺包容的,多為讚譽之聲,即便不客氣,也是比較客觀的指出不足,並非冷嘲熱諷。

所以第二天,寧皓算體驗到了一把小成名的感受。

他剛從房間下來,在大廳里就被國內的各路記者團團圍住,死乞白賴的想挖出點猛料。沒辦法,寫稿的也辛苦啊,此次華語片堪稱全軍覆沒,只有《香火》在評價上撈回了點面子。

「你的處女作如此受歡迎,你有什麼想說的么?」

「真不知道說什麼,我從昨天到現在,一直感覺像做夢一樣。」

「那你的下部電影有計畫么?」

「呵呵,我還沒想那麼遠。」

「如果你獲獎了,你最想感謝的人是誰?」

「……」

他略蒙,反問道:「平行單元還有獎么?」

「當然有了,還有自己的評審團呢。」某位女記者為其掃盲。

「呃,那等我真拿到獎再說。」

寧皓打了個哈哈,小心的衝出人群,刁亦南則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慢慢悠悠的跟在後面。記者們對他沒興趣,立馬又到處逮褚青,但那貨久經戰陣,早特么從偏門跑了。

嘖!

包括那幾個歐洲小片商在內的所有人,全恨不得掐死丫的。

而與此同時,距酒店半條街遠的地方,程穎正跟褚青彙報情況:「MK2說晚上有個小型酒會,想邀請我們過去。」

「小型酒會,有多小啊?」他覺著搞笑。

「裝傻是吧,就是請吃飯唄。」程大小姐白了他一眼。

「他們說幾點?」

「七點。」

那貨琢磨琢磨,問:「你說咱們幾點去?」

「呃,八點?」

「就一個小時?太厚道了。」

「那就九點!」

姑娘特懂他的意思,不過也提醒道:「倆小時就夠了啊,別玩脫了。」

「嗯,我知道。」

其實這有點吊絲心態,你擺了我一道,我也得噁心噁心你,雖然最後還得跟你合作。

就像當初李連結去好萊塢闖蕩時,第一部片叫《致命武器4》,在意向已經敲定的情況下,他還足足等了美國製片人兩個小時,就為了一個出場七分鐘的反派配角。

結果片子上映,觀眾評分一出來:梅爾吉布森——8.1,Jet Li——7.9。

第二個禮拜,就有公司為他量身打造劇本,負責此項目的還是那個製片人。這回李連結讓他等了倆小時,那美國佬還特么笑呵呵的。

觀眾喜歡,你就得裝孫子,在任何行業里,一切憑數據說話。

其實提起來特悲哀,因為自己實力不行,軟硬體都被人家碾壓,才得靠這種幼稚的方式賺回點臉面。

……

晚九點,褚青和程穎準時赴約。

MK2亦不敢逼的太緊,免得丫破罐破摔,把片子全砸手裡。所以杜特龍那貨沒半點不滿,反倒愈發像個法國老紳士,跟他親熱的抱了抱。

這個不奇怪,稍微意外的是,皮埃爾里斯安也在場作陪。可他隨後想想,好吧,應該是和事佬。

果然,就見這老頭先開口道:「褚,雖然那兩部電影都很有特色,但非常可惜你這次沒帶自己的作品來。」

「您總得讓我休息一下啊。不過我最近倒接了兩部片子,等這邊事情忙完,差不多也該開拍了。」

他對這老頭的印象很好,言語間比較尊敬,道:「不瞞您說,拍完《盲井》之後,我覺得自己的狀態非常不妙,在家休養了好長時間。」

「OH!那你現在感覺怎麼樣?」老頭忙問道。

「呃,還可以吧,應該沒什麼事兒。」

「那就好,都是該死的體驗派!」里斯安笑道。

「沒錯,都是該死的體驗派!」他也笑著應和。

「那我們為了該死的體驗派,Santé!」杜特龍逮住時機,舉起了酒杯。

「Santé!」

褚青的法語發音還像模像樣的,起碼能唬住A1級水準。

接著,雙方裝作和諧的樣子又閑聊幾句,杜特龍便取出了一份初始合同遞給程穎。到此,氣氛忽然安靜下來,程大小姐細細檢查,另外仨人則默契的切著大蝸牛。

MK2的胃口不小,想打包那四部電影,而給出的待遇也不一樣:

《盲井》最為優厚,MK2負責全球代理權,並且知趣的降低了4%的傭金。

《香火》也是全球代理,抽成與《今年夏天》持平,為12%。

《無間道》則是法國區的發行權,條件一般,只是湊數。

《制服》他們似乎不太看好,沒談代理,想直接買斷。

這四條一列,算挺有誠意了。

褚青聽完程穎的講解,暗自思量一番:別看《盲井》他們只要了8%,但這片子的榮譽和市場前景擱哪兒擺著呢,怎麼著都是賺。

《無間道》就是個龜孫,早打發出去早舒心的那種。

剩下兩部么,《制服》他還想爭取一下。

說是爭取,其實就是看程穎跟杜特龍嘰里咕嚕的互相掰扯。倆人談了大概二十多分鐘,總算又挖過來一條:《制服》的DVD分成。

談妥的那一刻,他覺著整個人都鬆了一塊,自己投資就有這個毛病,擔驚受怕的。當然,褚青還在心中謹記,以後得多認識一下別家的大片商,以免被堵得無路可走。

……

敲定了意向,就沒啥可留的了。

杜特龍隨便找了個借口獨自閃人,皮埃爾里斯安卻沒走,示意褚青再坐坐。

「怎麼著老爺子,您還有什麼事兒?」他心情輕鬆了許多,隨口拽了句京片子。

程穎毫無壓力,自動轉換成法國俚語。

「哈哈!」

里斯安大笑,圓頭圓腦的瞅著特吉祥,慢吞吞的喝了口酒,才道:「是這樣,戛納組委會想請你擔任他們在中國的電影代表。」

「……」

這回程大小姐倒一怔,她沒聽過這個詞,只好按字面翻譯。

「呃,這個電影代表是幹嘛的?」褚青也愣道。

「簡單說,這是一種資格,可以直接推薦電影給選片人,甚至組委會。」

他靠在椅背上,看著這個給自己帶來多次驚喜的年輕人,解釋道:「你知道,我們在各大洲都有專門的選片人,以便收集那些優秀的電影。但每年全世界出產的影片太多了,以前排名第一的是北美,其次是歐洲。可近幾年亞洲區的產業發展非常迅猛,選片人往往要從上千部作品中挑出幾十部最有價值的,這個工作量太過龐大。所以我們在那些產業大國中,還設置了一位電影代表作為幫手。」

「那以前中國沒有么?」褚青整理了下思路,不解道。

「呵呵,你覺得應該有么?」

里斯安反問了句,又笑道:「我們分析了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中國電影產出比率,發現速度增長得令人恐懼。其實直接一點,這是個政策至上的國家,既然你們準備扶持電影產業,那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以後幾年甚至十幾年的中國電影數量,會呈現一種井噴式的爆發。」

他點點頭,表示明白,繼續問道:「你們為什麼找我?」

「我們對電影代表的選擇,原則上不包括片商、製片人、導演和演員,因為會涉及私利。我們往往會找一些,比如學院教授,資深影評人,影展策劃等等來擔任。我們開始的目標是張先民教授,但後來覺得你更合適。」

里斯安伸出粗短的手指頭,又一根根按上,道:「獨立、純粹、判斷、能力以及影響力!賈璋柯的兩部作品,樓燁的一部,王曉帥的一部,姜聞的一部,汪超的一部,寧皓的一部,刁亦南的一部……幾乎所有新生代的導演你都接觸過,你可以平衡他們的關係,還能不斷的幫助新人。就像你為柏林帶來了《盲井》,你為戛納帶來了《今年夏天》、《制服》和《香火》,每一次都讓我們驚喜,我們喜歡並期待你的這種未知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