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種田在元末 第一百零二章 新政策

公元1353年二月中旬共和的兩個師的先遣部隊在海南島東邊文昌市登陸,共和在行動前了解了那邊的戰鬥形式,北方硝煙瀰漫的戰鬥方式還沒有傳過來,現如今廣大大地上看不到火藥的爆炸,完全是血肉橫飛的場面,人類手持鐵質兵器對砸對砍的戰鬥模式。共和這隻大老虎南下行動可以說是將「戰火」燒到了南面。

海南島上的黎族軍隊可能是在廣東與何珍起義軍作戰時砍人砍出自信,看到北邊的反賊到了自己老家門口,決定帶著家中的兒郎將敵人趕下海。但是他帶著兩千黎兵來到共和登陸的附近,看到共和的一萬人駐紮的大營以及嚴正的軍容,心裡有些沒底決定先退回去,從長計議。

共和方面的主官是陸海軍長,好不容易撈到一次仗打陸海是不會讓機會流失的。而且這次也許是陸海幾年裡最後一次指揮著非本土共合軍在海外領地戰鬥了,隨著北方戰爭場面的不斷升級。共和海外領地採用的排槍槍斃戰術已經不佔據優勢,或許在武器方面擊發槍的射速精度射程方面還有大量的優勢,但是共合軍要單單和北方其他勢力裝備著共和外貿型後膛燧發槍相鬥,傷亡率雖然低但是還是有一定數量級的。現在共和本土的軍隊已經在戰術上向著散兵線和匍匐前進射擊發展。這是槍械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火力已經不需要用列隊射擊來彌補,而躲避敵方火力對己方的打擊也成為戰地指揮官需要注意的一面。現在部分裝備了米尼彈的北方非共和軍隊已經具有了對共和步兵的殺傷力。但是只要採用卧倒開槍的方式就可以避免大部分子彈傷害,而且這種戰術現在只有共合軍才能使用,原因是其他勢力的火槍必須站式裝葯。

陸海和他的南下共合軍還是採用排槍式戰術,這種戰術對付純冷兵器的南方軍隊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打完這場仗後,海外領地所有的軍官將分批與共和本土的軍官互換,海外領地的軍官要學習,海外駐軍也要學習。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是,程攀不想讓軍官固定帶一隻軍隊太久,嚴防軍閥割據的一切苗頭。

陸海也清楚共和高層對海外軍官軍閥化可能的戒備,因為程攀已經明著在會議上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沒有軍官對共和上層的這種「猜忌」行為有所不滿。因為程攀已經確定未來公天下而不是家天下的制度,軍隊是國家穩定的基石,軍隊為國家而戰的理念,在建軍時已經深入共合軍上下。既然軍隊是國家的,不是個人的,這種制度是國家為了軍隊穩定而設立的,而不是帝王為權利而設立,無所謂猜忌的。

話題回來,這隻黎族軍隊想走,但是陸海怎麼會放他們離開?這隻兩千人手持利器的人,難道是農民遷徙?

兩個騎兵營,六百人圍了上去。要將這隻隊伍堵截下來,看到騎兵衝過來,這群黎兵兇悍的張弓射箭。在確定敵意後帶領兩隻騎兵營的團長左立人下令開火。騎兵們打出的子彈是三百米有效射程,遠勝過弓箭50米。後膛槍時代無革命,這幫山裡來的土包子被鎮壓。帶領這支軍隊的首領還沒有露名就領便當去了。

一千多人蹲倒抱頭跪在地下等候發落。陸海在問明白情況後就讓他們滾了,這時一旁的政委蘇正問道:「陸軍長,不給他們發遣散費是不是不符合俘虜政策?」陸海好像聽到一個笑話嗤笑說道:「俘虜?這群人有資格做我們的敵軍?這些就是不明真相的平民受到野心家的蠱惑帶著吃飯的傢伙,來軍隊門口鬧事現在首惡已經伏誅,就讓這些人回去。」蘇正說道:「他們有弓箭呢和刀槍,勉強可以算的上是軍隊,這些都是軍功,陸軍長你可以將這些報上去。」政委作為軍隊的思想教育者同時也可以統計指揮官的軍功,蘇正說這些是軍功,那麼就可以按照軍功上報。

不過陸海不願意要這個軍功,他回道:「這些弓箭長矛都是山裡人打獵的傢伙,這些繳獲的兵器作為軍功的依據報上去,我還要不要臉。與其報上去給人笑還不如不要。」蘇正想了想陸海與何峰之間的那點事決定不摻和兩個大佬之間的事。

不過到後來佔領了整個海南島,陸海也沒有遇到成型的抵抗。陸海手下的火槍軍隊實在太強了。作為原本元朝官方信任的黎族軍隊打了幾次死了上千人就老實了。找死去挨槍子的事沒人去做。而且共合軍釋放黎族敗兵的手筆來看,共合軍對黎族還留了一線。這一線需要把握。元朝的軍事力量肅清之後。下面就是行政工作。

這個行政工作有一些困難,當地的宗族勢力在和黎族鬥爭的過程中給漢人一個主心骨的作用。上島之後推行土地政策的話,很傷這些漢人的心。對此共和在調研的海南島的情況後,發現現在海南島的人口密度還不是很大,而且漢人依舊沒有佔據主導數量。

共和對此的政策是土地上限和南洋一個標準都是一百畝。而現在共和先不管這些,先從移民,將共和在這的經濟體變成當地最大的,有了經濟基礎和武力的保障,在接下來的政策制定中,才能在和這些當地勢力的談判中增加籌碼。

此時島上孫李黃錢幾個漢人大家族族長也在觀望這當前的形式,這些大家族在這幾天充分的體會到共和強大的戰力,以往總要和他們鬥來鬥去的黎族人遇到共和簡直就是雞蛋碰石頭。所有的大族族長都被這股軍力所震懾。而且這些大家族也聽說過共和的土地政策。對共和的到來會給自己有什麼影響一直很擔心,他們幾次聯名去拜訪共和的軍官都被值班守衛一句「軍事重地閑雜人等不許進入」給回絕了。去拜訪共和在海南的執政官,也被阻攔住了。軍事主官陸海是不想惹這一身騷。反正拿下海南島,穩定當地局勢的功勞已經上報上去了,沒有任何戰功上報,但圓滿完成任務的功勞還是少不了的。何必和當地的本土勢力糾纏住給人打小報告呢。至於海南島的執政官柳河,正為如何開展工作頭疼等待上面拿下一個大綱下來。沒有規範下來也是不敢動,老老實實的實行移民政策。現在好了上面的要求是按照南洋模板去執行,說明共和已經讓到了極致。於是共和執政公報立刻將要求張貼。

幾個大家族第一時間就聽到了消息,經過幾次討論後,認為這是官方最大的讓步了分田在所難免。於是準備實行分田方案。這是黃家的一個小兒子從共和一游回來,提出了一種新的思路。讓海南島上的經濟政策未知一變。

黃立業從小是就沒仔細讀過書。這麼說吧他對四書五經這些微言大義不感興趣,小時候習過一段武藝。還和巨鯨幫有過聯繫,也就是巨鯨幫解散黃立業開始注意共和,剛開始是抱著看共和樓塌的心態去看,後來共和越發強盛。黃立業開始轉變心態開始用研究的心態看共和。直到共和發兵打到自己的老家,他開始著急了,自己的家族很可能就要解散了,至於反抗絕對是生死族滅。根據黃立業這麼多年看下來發現只要共和制定的法律絕對會上下一致不折不扣的完成,這點不可能改變,明令禁止,法如山巒,黃立業在共和身上深深的體會到,而且黃立業認為這也是共和如此強大的根本。

但是黃立業真的不想讓自己的家族解散,當他看到共和的股份制後萌生了一個想法。「各位叔伯」黃立業對著島上幾大家族的族長毫不怯場的說道「共和定下的100畝個人土地擁有上限,是不可能改變的,說句實話,一百畝土地的上限和大陸共和的政策相比已經十分寬鬆了,這個是共和的紅線,我們在這一點上沒得談」孫家的族長點了點頭說道:「共和的政策我也研究過。但是賢侄所說的折衷模式是什麼」黃立業接著說道:「共和所謂的不過是土地均分,我們將土地分給族人,然後和族人們商量他們用土地來入股,我們用錢財購買蒸汽鐵牛,和各種農具來入股,一起簽訂一個三年的勞動合同。這樣我們的家族就會以一個工廠的模式存在下去」。所有的家族族長聽到這個方案眼前一亮。一會一位黃家的長輩問道:「立業啊,這樣做共和會答應?」。黃立業說道:「我們已經按照共和的要求將土地所有權分下去了,現在只不過是按照我們的號召力將所有人聯合在一起組成一個農業生產集群,既然共和允許浙江江南的人帶著錢聯合在一起開廠賺錢,那麼我們按照共和的農場模式建立一個家族式的農農場有何不可。我們所做的沒有違反共和的法律,同時這種模式在共和的法律上是站住腳的。」這時錢家族長問道:「那麼我們問什麼不簽訂幾十年的合同,為啥只定三年。」黃立業看著錢家族長腦海中冒出共和報紙中的一句話,「人類的貪婪是人進化的動力,但是貪婪不被法律規則住,人類就無法建立文明」錢家族長問道這一點很有換了張分田的皮實際上不想將權利下方給族人的想法。黃立業打消了錢族長的想法說道:「共和法律只規定合約只能簽三年」錢族長尖利的說道「三年,三年後這些分了田的人要單幹怎麼辦。各位的家族還不是煙消雲散」錢族長提出的疑問讓所有人將眼神望著黃立業。黃立業有些明白當年共和為什麼會採取暴力手段分田了。事實上這麼多年共和已經證明了佃戶制相對自耕農制度是一種生產低下的制度。孟子也說過「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可是掌握土地的人雖然讀著聖賢可是就是沒有創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