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天竺之國的哲學傳統 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

藍毗尼位於尼泊爾狹長領土中間位置的最南端,距離尼泊爾重要邊境城市白爾瓦約21公里,離尼印邊境最近處僅7、8公里。藍毗尼在尼泊爾特萊平原上,屬恆河平原的一部分,海拔30—70米。這裡屬熱帶氣候,最高氣溫可達47攝氏度,6至9月為雨季。藍毗尼在古代屬於北印度,相傳為古印度拘利國天臂城主善覺王為其夫人藍毗尼建造的花園。藍毗尼園位於古印度拘利國與迦毗羅衛國之間。

根據佛傳記載,公元前565年(佛陀誕生年代諸說之一),迦毗羅衛國王后摩耶夫人(善覺王之女)從迦毗羅衛國王宮出發(約在藍毗尼以西27公里處),回娘家(約在藍毗尼東北80公里處,在今尼泊爾布多爾市東)生產。途經藍毗尼花園時,摩耶夫人下車沐浴。當她上岸後用右手攀住一棵無憂樹的樹枝略作休息時,釋迦太子降生了。

公元前251年,也就是佛陀涅槃200多年後,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與其戒師優婆掘多等來藍毗尼巡拜佛跡,並於公元前245年建石柱紀念。石柱上刻有阿育王的敕文,內容是:「天愛喜見王(即阿育王)於灌頂即位的第20年,親自來藍毗尼恭敬禮拜。證實此處為佛陀誕生之地後,敕令於此雕鑿豎立巨大石柱,並用石欄圍護。因為無上正遍知出生於此,特諭減免藍毗尼村稅賦,僅繳收入的1/8。」據考古研究,最初建成的阿育王石柱總高約13米,埋入地下2米多,柱頂近3米,中間柱身7米多,周長2米多。柱頂由3部分組成,最下部與柱身連接處為圓柱體,四周雕有條狀花瓣;中間為正方體,四周也雕有花紋;頂部雕有一匹馬。

公元636年,中國高僧玄奘法師來到藍毗尼聖地。他當時在藍毗尼見過無憂樹和摩耶夫人沐浴過的水池,更重要的是他還見過阿育王石柱以及石柱上所刻文字,只是石柱的頂部斷了一部分。《大唐西域記》第六卷記載道:「至臘伐尼林,有釋種浴池,清澄皎鏡,雜華瀰漫。其北二十四五步,有無憂花樹,今已枯悴,菩薩誕靈之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