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東亞的智慧 「實學」的勃興

當我們知道「四七論辯」是怎麼回事以後,肯定會覺得,這些朱子學的學者談論的東西,似乎和實際生活不太相干。可以說,他們是在「空談性理」。

脫離了生活的哲學,註定要被生活所拋棄。

其實,在17世紀的朝鮮,封建社會已經進入了它的衰落期。從16世紀末到17世紀的20—30年代,日本人的侵略、女真人的侵略,使得李朝元氣大傷,封建的中央政權就沒有以前厲害了。另一方面,朝鮮的商品經濟、對外貿易發展越來越快,所以弄得封建的自然經濟也越來越萎靡了。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朝鮮半島上反對朱子學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大。

這個時候,「實學」開始在思想開明的士大夫中興起了。所謂「實學」,就是倡導自然科學技術,認為思想學術應該對社會起到積極的實際作用的一派儒家學說。實學家們希望能夠通過認識朝鮮民族的歷史傳統,來改革當時的社會。實學家們強調事實經驗,更強調實用價值。雖然他們也談論一些比較抽象的哲學問題,但是他們最終的目的,還是講究實際的。他們想借「實學」來建設一個現代化國家。

在這群實學家裡面,有許多都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比如像柳馨遠,他就能夠通曉天文、地理、數學、音樂、醫學、軍事等西方學術。還有一個叫李翼的人,對儒學、天文、地理、歷史、制度、風俗、文學等都有研究,而且他還了解西方自然科學和天主教方面的知識。

由於具有這些自然科學的背景,實學家基本上都是唯物主義者,認為這個世界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所以他們在「理」和「氣」的關係上,當然就認為世界中的一切,都是從「氣」裡面來的,而「理」是事物的「道理」、「規律」,是在事物內部的東西。

實學家不僅認為自然是「實在的」,而且他們追求實幹的態度也很鮮明。在他們所思考的那些問題中,也都和實際生活有關。比如說,他們極力建議改良工業和農業,主張大刀闊斧地對土地分配製度、稅收制度、教育制度、人才選拔制度進行改革。

實事求是,講究實效的哲學思想,在當時是一種時代要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