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東亞的智慧 朱熹的日本門徒

儒學傳入日本的時間其實是很早的。284年,有位朝鮮百濟國的使者來到日本,就把儒家的思想帶到了日本社會的上層。第二年,這位使者推薦另一個儒生——王仁——來到日本。王仁獻上了《論語》、《千字文》等儒家經典,並且成為日本皇太子的老師。6世紀初,日本天皇希望百濟王能夠定期地向日本派遣講授《詩》、《書》、《禮》、《易》、《春秋》的五經博士。

儒學進入日本後,一下子就被日本的統治集團接受了。而且在這個接受過程中,儒學日益與日本的本土文化融為了一體,成為日本人推行政策、培養人才、移風易俗的基本文化規範。聖德太子的政治改革,都以儒經為宗。聖德太子還多次向中國遣派留學人員,積極攝取大陸文化,使儒學成為貴族官僚的必修課。

在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儒學,是宋朝朱熹的學說,即「朱子學」。在日本歷史上,信奉推崇朱子學的學者就是日本的「朱子學派」。藤原惺窩(1561—1615年)就是日本朱子學的開山始祖。

藤原早年是個和尚,修習禪宗。後來受到別人的影響,特別是受到「朝鮮朱子」李退溪的幾個學生的影響,藤原惺窩逐漸地不再相信佛經上面講的東西,而更加承認朱熹關於四書五經的一些說法。

雖然日本早就有儒學了,而且朱子的思想也傳播了好一陣,但是讓儒學從禪學中獨立出來,從文字訓詁中擺脫出來,並與日本神道相結合,這還是多虧了藤原惺窩。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他才被認為是「日本朱子學之祖」。

藤原門徒眾多,其中林羅山、松永尺五等都是名冠一時的朱子學家。德川家康統一天下後,打算用思想控制作為維持幕藩體制的重要手段。他聘請藤原惺窩講解《貞觀政要》,錄用林羅山為將軍侍講,參與政要。後世的德川將軍還建了孔子聖堂。各地的藩主也都大興儒學,聘學者,刊儒籍,設藩校。

日本朱子學派之所以受到江戶幕府的重視,其實是因為他的學說強調「大義」和「名分」。說白了,就是強調社會的秩序,要求人們恪守尊卑等級,「人有四等,曰士農工商,士以上勞心,農以下勞力;勞心者在上,勞力者在下,勞心者心廣志大而慮遠,農以下勞力而自保而已,顛倒則天下小者不平,大者亂矣」。

像這樣的理論,當然與幕藩體制和嚴格的身份制度極為吻合。所以,在幕府強制推崇下,日本朱子儒學能夠廣泛地滲入社會的各個階層中,成為幕府的官方意識形態和整個社會的倫理道德規範,這就不足為怪了。

附上德川時期日本儒家讀物:

1.兒童讀物:《大和小學》、《本朝三字經》、《和俗童子訓》及《民家童蒙解》等。

2.婦女讀物:《女論語》、《女大學》、《女中庸》、《女五常訓》、《女仁義物語》、《本朝烈女傳》等。

3.武士讀物:有《武士訓》、《武教小學》、《士道要論》等。

4.農工商讀物:有《大和俗訓》、《民家重量記》、《商人須知》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