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200年的現代舞台 單向度的人

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很熱鬧。當時中國在搞文化大革命,西方則興起了「新左派」運動。一時間反殖民主義、反種族歧視、婦女爭取權利、性解放等運動聚集在了一起。到1968年這場運動達到了頂峰,學生遊行、工人罷工,對資本主義的現存體制的不滿情緒瀰漫著整個社會,不少人認為革命已經到來。

在這場運動中青年人崇拜的精神領袖有3個,被戲稱為「3M」。因為他們的名字在西文中開頭的第一個字母都是M,他們就是馬克思、毛澤東、馬爾庫塞。

中國文化大革命提出「造反有理」,而這時西方激進的青年也要造資本主義世界的反。有不少人成為毛澤東的信徒,被稱為毛主義者。

馬爾庫塞可以說是當時西方的造反領袖了。他1898年出生於柏林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里。很早就積极參与政治活動,19歲加入社會民主黨,兩年後又退黨以抗議它對無產階級的背叛。德國革命失敗後他放棄政治,轉而研究哲學,並且成為了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學生。他搞哲學似乎比他搞政治更成功。後來他加入了法蘭克福學派,並成為其中的主要成員。

《單向度的人》是馬爾庫塞最著名的作品,它的核心就是批判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這部作品為他在60年代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他被媒體稱頌為「新左派之父」,成為了美國和歐洲最有影響的知識分子。

單向度的人也因此成了流行術語。「向度」在英文中就是「dimension」,也可以翻譯成「方面」或「維度」。什麼是單向度的人呢?說白了,就是那種對社會沒有批判精神,一味認同於現實的人。這樣的人不會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甚至沒有能力去想像更好的生活。

馬爾庫塞認為正是發達資本主義社會造成了單向度的人。這樣的社會是一個極權主義的社會,它壓制不同意見和聲音,壓制了人們對現狀的否定和批判。

這種觀點也許會讓你感到奇怪。在我們的印象里,那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是很民主的。那裡有不同政黨競爭,有新聞自由,政府的反對派和反對意見多得是,人民不滿還可以上街遊行示威,怎麼在馬爾庫塞眼裡就成了極權主義社會呢?

馬爾庫塞認為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極權主義不同於以往的極權主義。以前的極權主義是採用恐怖和暴力手段,不服從政府和當權者會被投進監獄,遭受迫害,甚至被殺害。

然而,現代的極權主義社會,卻正在於它有對立派別和對立意見的存在。

馬爾庫塞解釋說,因為這種對立只不過是表面的對立,就像美國的共和黨和民主黨,雖然兩派爭權奪利,但他們畢竟都是資本主義政黨,並不反對資本主義制度。又比如在西方社會,群眾可以遊行示威,但他們反對的只是政府的一些具體措施,並不反對社會制度。甚至旁邊還有警察「保護」,以防出事。

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裡人民群眾已喪失了革命性,這就是極權主義的最好證明。

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馬爾庫塞分析說,這是由於資本主義生產力提高,勞動人民的生活得以改善,生活方式被同化的結果。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裡,工人階級也有汽車,也能像老闆一樣旅遊、享受各種服務。既然能舒舒服服地過日子,哪還有心思造反呢?

從文化上看,當代社會裡占統治地位的是一些你親我愛、花好月圓的商業文化,它們為大眾提供娛樂和刺激,目的也只是賺錢而已。這些東西品質低劣,人們整天接受這些東西,那還能激起對社會的反叛,想像更高級的生活方式呢?所以在發達資本主義社會裡人是不自由的,但卻是舒舒服服的不自由!

馬爾庫塞的觀點點燃了不少人隱藏在內心的批判、革命的火焰。你從中是否也能獲得一種批判的眼光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