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哲學在德語中升華 哥尼斯堡之子

人們常常覺得,真正的哲學教授會給人一種莊嚴而生硬的威嚴感,還有一點不懂世故、不解風情的學究氣。他們既讓人感動又會招來嘲笑。如果想要給這種風範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恐怕不得不提到德國偉大的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

這位哲學世界的天才,1724年出生於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這座寧靜的小鎮,在280多年前的某一天平靜地迎來了一個新的生命,而這個生命也在這座小城中平靜地度過了他的一生。他終身未婚,也從未離開過哥尼斯堡。

身處小城,並且長期有規律的生活,使得康德的生活就像時鐘一樣準確。

無論冬夏,他每天早上5時準時起床。5點差一刻,他的僕人蘭帕會準時來到他的床邊,看到主人起床後才離開。有時候康德太困了,反倒懇求蘭帕讓他多睡一會。但是因為他自己事先已經給蘭帕下過嚴格的命令,所以僕人就只好強迫他起床。

起床後,康德會喝一杯茶,吸一袋煙。然後不是外出講學,就是開始他的哲學思考和創作。午餐是他一天中最大的享受,他不願意一個人單獨用餐,因為他覺得一個人吃飯更消耗精力。所以他總是和朋友們邊吃邊聊,這是康德每天最開心的時候。

下午3點,康德又該出去散步了。他會從自己家裡一直走到弗里德利希的炮台,然後折回來。他自己把這條路稱作「哲學大道」,因為他有很多的哲學火花,就是在這條路上迸發出來的。哥尼斯堡的人們一看到康德教授又出來散步了,就知道現在是下午3點,於是他們順便會把自己家裡的時鐘給對一對。

康德的行動準時,同他的朋友對他的影響有關。在哥尼斯堡有一位英國商人,叫約瑟夫·格林。有一次,他們約好第二天早上8點鐘一同乘格林的馬車到城外郊遊。7點45分,格林便拿著表在室內踱來踱去,7點50分格林戴上帽子,7點55分拿起手杖,從樓上下來。8點鐘鐘聲一響,格林乘上馬車飛馳而去。走到橋上,正好遇到氣喘吁吁的康德。哪知道格林竟不顧康德的大聲叫喊,揚長而去。這件事給康德留下很深刻的影響,從那以後,康德再也沒有遲到過。

格林與康德的友誼十分深厚。到了晚年,康德每天下午都要到格林家去拜訪他。一天下午,康德來到格林家,看到格林正睡在安樂椅上。他不願驚醒格林,就陪坐在一旁沉思,不知不覺地,康德也睡著了。不一會,另一位老朋友銀行家魯夫曼也來到格林的居所,他看到康德和格林睡得正香,於是不聲不響地坐下來,結果自己很快也睡著了。最後,莫德爾比來了,看到這群睡夢中人,不禁大笑。於是喚醒了這個睡覺集體,大家開始聊起天來。7點鐘,聚會準時解散。所以那個時候,街上的居民常說:「現在不到7點吧!因為康德教授還沒有從格林先生家裡出來呢!」

康德的存在,成為哥尼斯堡小城的一道風景。康德的思想,為哥尼斯堡在世界上贏得了名望。

1804年2月12日康德與世長辭。消息傳出,哥尼斯堡的居民排著長隊來與這個城市最偉大的兒子告別。當時天氣寒冷,土地凍得無法挖掘,整整16天過去後康德的遺體才被下葬。

直到今天,康德墓前的鮮花仍是終年不斷,因為哥尼斯堡的年輕人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結婚時都要帶上一束花放在康德墓前。人們經常能看到,扎著鮮花的彩車載著新娘新郎,在前去教堂的路上,特地繞道來看望康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