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白山黑水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科爾沁風暴(上)

劉一民趕往瀋陽視察瀋陽飛機製造廠的時候,科爾沁草原風雲驟變!

科爾沁草原位於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南坡,松遼平原西端,是我國四大草原之一。在明清史料中,科爾沁有時也譯作火兒慎、好兒趁、廓爾沁等,都是音譯,指的均是科爾沁。蒙語中科爾沁的意思就是指成吉思汗時皇帝衛隊中專門披弓掛箭的戰士,也就是弓弩手,由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圖哈薩爾親自指揮。這支部隊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戰爭中建立了不朽功勛,被蒙古軍隊稱為「神射手」。1206年斡難河源聚會,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賜予胞弟哈布圖哈薩爾四千五百封戶,封地在水草豐美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到明朝末年,在內蒙古東部地區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蒙古部落群,隨著牧場的擴大和人口的繁衍,以科爾沁為首的四部逐漸南下,成為北起嫩江流域,南到西拉木倫河流域的廣袤草原科爾沁草原的主人。等到努爾哈赤崛起,建立後金政權,科爾沁蒙古部落率先歸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開始確定滿蒙聯姻政策,與科爾沁蒙古部落建立了牢固的同盟關係。為了鞏固與科爾沁蒙古部落以及其它蒙古部落關係,努爾哈赤父子確立了滿蒙聯姻制度,並將其定為基本國策。結果,清朝滿蒙聯姻高達586次。入關前聯姻的32年間84次,入關後的268年間502次。其中,滿族皇家出嫁給蒙古的女子、包括皇女公主及其他宗女格格多達430名,其中入關前27名,入關後403名。滿族皇帝及宗室王公子弟娶蒙古王公之女156名,入關前57名,入關後99名。出嫁公主、格格的人數以乾隆朝最多,遣嫁也最頻繁。乾隆60年間,嫁與蒙古的皇家女兒多達179人,平均每年出嫁3人,最多的年份為乾隆四十四年(1777年),出嫁8人。這種牢固的世代姻親關係,對清廷統轄與治理邊疆蒙古地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滿蒙聯姻中那些女子有成就偉業的,也有鬱鬱而終的。其中滿清與科爾沁蒙古部落聯姻中最出色的女子有兩位,一個是皇太極的庄妃、科爾沁第一美女、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孝庄皇后布木布泰。另一個是乾隆皇帝愛女固倫和敬公主,當然固倫和敬公主沒有也不可能有蒙古奇女子孝庄皇后的功業,她的出色在於以滿清鼎盛時期的公主,下嫁科爾沁部博爾濟濟吉氏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再一次震動了邊荒野地的科爾沁草原。

科爾沁蒙古部落在滿清實行盟旗制後,被分為左、右兩翼,各有前、中、後三旗,共六旗;並附上郭爾羅斯部前、後二旗,杜爾伯特部和札賚特部各一旗,十旗組成一盟,名為哲里木。

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到努爾哈赤父子創建崛起,科爾沁蒙古部落追隨作戰,無役不與。因此,蒙語科爾沁還有一種含義,那就是「最忠於皇帝的部落」。

清末民初年間,科爾沁草原風雲激蕩。由於蒙古滿清政府和蒙古王公上層實行蒙地開放墾荒政策,觸犯了下層蒙古民眾的利益,爆發了多次蒙民起義。其中的領袖人物最著名的就是陶克陶胡、嘎達梅林。但是,由於趕上了沙俄策劃外蒙獨立的風波,這些起義軍領袖除大部分在還屬於清軍的張作霖部、馮德麟部打擊下犧牲外,像陶克陶胡就逃進了沙俄國內,後來又回到庫倫,與外蒙獨立攪到了一起。後世評價陶克陶胡的時候,就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評論,一種是蒙民起義領袖,另一種就是破壞邊境穩定的蒙匪、陶匪、馬賊、分裂主義分子。除了蒙民起義,還有就是哲里木盟副盟長、科爾沁右翼前旗扎薩克郡王烏泰響應外蒙獨立,組織反叛,宣布東蒙古獨立。另外就是一直受沙俄豢養、與日軍勾搭的巴布扎布匪幫,這兩股叛軍在科爾沁草原上掀起了一股滔天濁流,幸虧袁世凱當時還不算太糊塗,為了穩定東蒙古形勢,下令進剿。張作霖的拜把子兄弟吳俊升吳大舌頭這次立了大功,擊敗了烏泰叛軍,遏制了東蒙古獨立及併入蒙古國的企圖。巴布扎布匪幫也被北洋軍擊斃。吳俊升本人被當地老百姓尊稱為吳大帥,風頭壓過了少帥張學良。

九一八事變後,原本在烏泰叛亂中立場很穩的哲里木盟盟長、被袁世凱政府晉封為和碩親王的齊默特色木丕勒,在日本間諜的誘惑下附逆,成了偽滿洲國的開國元勛,當上了偽滿洲國的興安局局長、興安總署署長、蒙政部大臣,並和興安北省省長凌升一起訪問了日本。這樣一來,除了個別王公不甘當亡國奴、在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逃進關內外,科爾沁草原淪陷了。

日偽控制科爾沁草原和蒙古其它地區後,將內蒙地區設置為興安諸省,委任官員,進行行政管理。

在偽滿建立以前,蒙古地區基本上是封閉的,土地被稱呼為蒙地,土地租稅不上繳國庫,而是交給各蒙旗的王公貴族,叫做蒙租,各項制度基本上沿襲封建制度。日本人不承認偽滿洲國是大清帝國的延續,也就不承認大清帝國對蒙古王公的封賞,不過他們知道這些蒙古王公在草原上的影響力,暫時維持了蒙地、蒙租。等到1936年日偽在長春擴大新京城市建設的時候,就把擁有長春土地的哲里木盟盟長齊默特色木丕勒找去談判,由偽新京市政公署給予補償,結束了長春市內的蒙地、蒙租徵收特權。關東軍這下嘗到了甜頭,乾脆在1938年導演了一出由偽總理大臣張景惠向溥儀獻上「蒙地奉上書」的傀儡戲,說是蒙古王公自願放棄對對蒙地的所有權和征租權,全部土地捐獻給偽滿洲國。這下,蒙地完全開放了,土地國有化了,日本鬼子在蒙古草原上興建軍事工程也就更方便了,蒙族人民的苦難也就更加沉重了。

自從日軍的鐵蹄踏上美麗的科爾沁草原,抗日烽火就就隨即燃起,一直沒有熄滅。直到我軍解放白城前,抗聯第三路軍的第三支隊支隊長王明貴所部就活躍在科爾沁草原上,多次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王明貴麾下的叢世和抗日分隊,雖然人數只有77人,卻在1941年進行了28次戰鬥,打得日偽軍和蒙奸、漢奸心驚膽顫。

東北人民抗日民主聯軍主力東進發起長春之戰後,留在白城的東北人民抗日民主聯軍洮遼指揮部正副指揮蔡中、鮑文、李德光指揮留在白城的三個騎兵團、三個騎兵營迅速展開了行動,派出兩個騎兵團分頭搶佔洮昂鐵路終點站昂昂溪、白阿鐵路終點站阿爾山站,為主力西進蒙古高原、北進遠東搶佔橋頭堡。洮遼指揮部指揮剩下的一個騎兵團和三個騎兵營以及保護四洮鐵路的七縱留守雙遼部隊,偽裝日軍和我軍正在激戰情景,進一步迷惑日偽軍。

長春之戰結束後,偽裝戰場的任務完成了,蔡中、鮑文、李德光當即指揮部隊分路沿著四洮鐵路、洮昂鐵路、白阿鐵路兩側橫掃,摧毀日偽政權,組建地方政權、地方武裝。

美麗的科爾沁草原驟然間掀起了風暴!

由於趙勇剛率領的北進先遣隊在關鍵時候挺進東北支援抗聯,傳達了劉、羅化整為零、發動群眾的指示,抗聯一路軍、二路軍、三路軍全部隱入了遼闊的東北大地,化身為一支支精悍的武工隊,組織動員東北人民起來抗日,迎接主力進軍東北。

活動在科爾沁草原的王明貴抗聯第三支隊就變成了武工隊,深入到了蒙古同胞之中,便發動蒙古同胞起來抗日,邊與日偽作鬥爭。

我軍結束松遼戰役後,王明貴率部趕到了白城,與東北人民抗日民主聯軍政治部主任兼洮遼指揮部總指揮蔡中會面,報告抗聯第三支隊的鬥爭情況,聽取指示。

蔡中當即向劉一民報告,以王明貴部為基礎,擴編洮遼獨立第一旅,任命王明貴為旅長。得到批准後,王明貴部就在洮遼地區打出了洮遼獨立第一旅番號,在蒙漢青年中招兵。

王明貴的抗聯第三支隊在科爾沁草原威名赫赫,我軍又殲滅了關東軍主力,控制了四洮鐵路、洮昂鐵路,蒙漢青年在各部隊、武工隊的動員下參軍熱情很高,許多人都是自帶戰馬參軍,短短几天時間,王明貴部就擴充到了4000人,與劉一民留給蔡中的騎兵主力人數相當。蔡中當即決定將這4000人全部補充留在洮遼地區的三個騎兵團、三個騎兵營,邊訓練邊作戰。同時命令王明貴繼續以洮遼獨立第一旅的名義擴軍,多多益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