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艱難歲月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憂心如焚

收到王東強發來的日軍華北方面軍兵力布防情報,劉一民欣喜若狂,馬上命令參謀處副處長張林風、朱哲曉把日軍兵力布防情況在地圖上標註出來,並上報總部。

張林風和朱哲曉一直忙了兩個小時,才把華北日軍的兵力布防情況在地圖上標註了出來。劉一民急不可耐地搬了把椅子,坐在地圖前琢磨開了。

只要司令員坐在地圖前琢磨,小鬼子就註定要倒霉了。這是規律,司令部的同志們都清楚。

司令部里登時就寂靜起來。

羅榮桓過來看了一下,見劉一民正在對著地圖沉思,就讓李小帥去給司令員送兩包煙、送缸濃茶,不要打擾他。

劉一民喝著茶、抽著煙,眼睛盯著地圖,腦子裡不住地翻騰。

現在整個關內戰場的情況是大致清楚的。

山東戰場上,為了掩護主力擴軍整訓、根據地搞大生產運動,在全山東範圍內,特戰司令部各小編隊向日軍發起了特種游擊戰。雖然是小部隊出擊,但每一擊都打在小鬼子的要害處,戰果、戰損比都是驚人的!而且,特戰小編隊沒有死守某個要點的任務,行蹤飄忽,又有地道網掩護,各地的小鬼子挨了打還找不到打他們的人是誰,時間長了,恐懼心理、急於報復心理就越來越重,勢必會亂了章法,給我軍提供戰機。

山西的八路軍主力完成反頑戰役後來不及休整,就投入了恢複根據地的戰鬥,和日軍第一軍、日軍駐蒙軍殺得難解難分。

陝西的八路軍留守部隊和從山西戰場抽回增援陝西的部隊,在打退蔣介石對陝西的進攻後,一邊舔著傷口休整補充,一邊抓緊部署東、西、南、北四個方面的防線。日軍要打八路軍,蔣介石也要打八路軍,日軍想要打過黃河去,蔣介石不但搶佔了川北、隴東,還在陝西周遭部署大軍,隨時都可能再次搞軍事冒險。

華北的日軍除了第一軍和駐蒙軍指揮偽軍對我晉察冀、晉綏、太行、晉中根據地掃蕩外,華北平原上的日軍和駐山東的第十二軍忙著修鐵路、公路、建封鎖線防禦工事、抓夫拉丁擴充偽軍,在四處救火、追擊八路軍小部隊的同時,企圖用封鎖線困死我軍。

華南的日軍在重新攻佔崑崙關後,主力回撤,第十八師團調回廣州,第六師團返回華中。日軍撤銷了第二十一軍番號,將第五師團、近衛第一師團、台灣混成旅團編為第二十二軍,久納誠一中將任司令官,若松只一少將任參謀長,固守南寧,與第四戰區部隊形成了對峙。

這幾個方面都沒有問題,日軍一時半會兒搞不出什麼鬼名堂。唯一讓劉一民擔心的是華中方面,因為歷史上,這個時候日軍就要發動棗宜會戰了。

作為穿越者,好處是知道歷史走向,不好的地方是因為知道歷史走向而平添許多煩惱。像現在,八路軍其他將領誰也不知道日軍要發動棗宜會戰,也不用操這個心。何況蔣介石剛剛結束第一次反共高潮呢?

劉一民就不同,由於是穿越者,清楚的知道歷史軌跡,一心想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覺彌補歷史缺憾,爭取早日打敗小鬼子,減少戰爭給中國帶來的損失。他這一坐到地圖跟前啊,心就飛的老遠老遠,琢磨開棗宜會戰的事情了。

雖然蔣介石揮動部隊奪去了川北、隴東,雖然蔣介石讓冀察戰區部隊進攻太行根據地,雖然蔣介石兩口子扣留倪華母女、害得劉一民骨肉分離,但是,劉一民還是心系棗宜會戰。沒辦法,誰讓他是中國人呢?

由於國共關係惡化,華中方面的情況一如桂南會戰一樣,最高統帥部沒有向第十八集團軍通報,更不用說讓第十八集團軍參贊謀劃提建議了。這種情況和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時大不一樣了。

想想自己趕走了沈醉的通訊聯絡組,無法直接和蔣介石聯繫,也不知道這個中國最高統帥會不會還向歷史上那樣部署棗宜會戰。如果是那樣的話,中國軍隊這次就要吃大虧了!

歷史上的棗宜會戰,日軍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下,打的可圈可點,重創了第五戰區主力,攻佔了宜昌。而我軍,不但丟失了宜昌,傷亡也高達十多萬人,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殉國,成為整個二戰期間反法西斯陣線陣亡將士中軍銜最高的將領。第五戰區自此以後元氣大傷,完全沒有了台兒庄大戰時的聲威。

劉一民之所以擔心即將爆發的棗宜會戰中國軍隊吃大虧,是因為歷史發生了變化。

歷史上,日軍在1937年初制定了一個以蘇、美為假想敵的整軍計畫,準備用二十四億日元,將陸軍擴建至四十個師團。後來,由於七七事變爆發,這個計畫不行了。到武漢會戰結束的時候,日軍已經提出了一九四二年之前完成戰時六十五個師團與陸軍航空隊一百六十四個中隊的整備工作目標。但是,由於對華戰爭陷入泥淖,軍費開支過於龐大,日本黃金儲備消耗三分之二,財政到了臨界點,日本內閣不得不一再向軍部施加壓力,要求減少在華駐軍數量。雙方協商的結果是1940年在關內駐軍削減到75萬人。這樣一來,一些長期在對華戰場上的常設師團就被抽回日本休整,幾個特設師團抽回日本撤銷番號、複員。像第十一軍的第十六師團、第九師團就調回日本休整去了,第一0一師團、一0六師團調回日本撤銷番號、複員了。接替他們的是三十三師團、三十四師團,三十九師團、四十團這樣的新編警備師團。

現在的情況大大不同,由於中國軍隊要比歷史上打的好的多的多,日軍根本就不可能把常設師團抽回日本休整、複員,反而是不斷的擴軍。現在的第十一軍,除了第九師團調到華北以外,還有第三師團、第六師團、第十三師團、第十六師團四個常設師團,第一0一師團、一0六師團也沒有回國複員,等於是第十一軍還保存著武漢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時的強橫戰鬥力,只是少了一個第九師團而已。

想到這裡,劉一民忽然想起現在的日軍可是比歷史上不要臉的多了。明明把他們一個師團消滅了,也擊斃師團長了,但是只要沒有繳獲日軍的師團軍旗,日軍就會捂著臉說瞎話,死不認賬,而且會馬上重建該師團。第十師團已經重建一次了,日軍會不會再重建呢?第三十五師團也重建了,獨立混成第一旅團也重建了。還有,魯西南的第三十八師團主力被殲滅了,餘下的部隊撤到哪裡去了?會不會是像歷史上一樣,調到廣州去了呢?要是第三十八師團調到廣州後就地整補,要不了多久,就又是一個完整的師團了,說不定將來日軍攻佔香港時,還會以這個主力被殲滅過的第三十八師團為主力呢!

由第三十八師團,劉一民又聯想到除夕之戰中主力被消滅的第二十七師團,日軍又是開記者招待會,又是在報紙、廣播上大肆宣傳,肆意隱瞞敗績,拒不承認第二十七師團主力被殲滅的事實。不用說,這個師團也是要重建的。只不過王東強搞來的華北日軍兵力布防圖上依然顯示日軍第二十七師團駐防濟寧、兗州、泗水、曲阜,和近衛第二師團駐防地相同,難道第二十七師團躲在這一帶悄悄的補充休整么?

聯想到這裡,劉一民忽然覺得自己後世學的歷史教科書上的內容有極大的失誤,光講日軍兵力不足了,就沒講這日本歷史上就是一個人口過剩的國家,一門心思想對外擴張、移民。他們根本就不缺兵員,缺的是受資源限制的武器裝備。何況日本現在佔領了朝鮮、東北、台灣,必要時完全可以從這些地區徵召兵員,與日軍混編。事實上,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在,日軍都這麼做過。

歷史上之所以日軍侵華兵力不足,並不是日軍沒有那麼多的兵員可以動員,而是有別的原因。

這一個原因不用說是財政原因,日本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裁國家,裕仁天皇也好,近衛文磨也好,未來的東條英機也好,他們都沒有希特勒那種獨裁地位。一旦軍費開支過大,財閥們就不願意了,這就會迫使內閣在某一階段削減軍隊,減輕財政壓力。

第二個原因是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之前一直走的是精兵路線,利用自己優越的海運能力,隨時可以把精銳師團投放到需要的戰場去,大大提高了野戰師團的使用效率。像日軍的第五師團、第六師團,幾乎是每個戰場都到過。戰役結束,甚至還會回國休整。

第三個原因,應該是歷史上日軍從來就沒有真正把中國軍隊看成平等的對手,設計戰役計畫時,一般以一個聯隊對中國一個師來調配兵力,像長沙會戰時,日軍的作戰計畫甚至是以一個大隊對中國一個師來調配兵力。日軍的假想敵一直都是蘇、美,連英國軍隊他們都看不上眼。即便是蘇聯,歷史上諾門罕事件時,日軍才動用了多大的兵力啊?完整的師團只有一個二十三師團。小鬼子自以為他們的部隊射擊術、拼刺術、投彈術水平高,作風頑強,根本就沒把蘇軍看到眼裡,這才導致大敗。如果日軍像蘇聯那樣傾盡全力,恐怕歷史上的諾門罕事件就要重寫了。

正是因為這三個原因,歷史上1939年下半年,日軍在侵華戰場尚處於膠著狀態之時,還有餘力把常設師團調回國休整,把大部分特設師團調回國撤銷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