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縱橫江淮 第七百七十六章 盛子瑾

教一旅、新一旅各部在皖東北淮河以北、津浦路以西地區的行動,突然、迅速。與此同時,八路軍騎兵旅、新三旅、新七旅從蘇皖交界處發起的橫掃蘇北的戰鬥也打得有聲有色。整個津浦路以西、淮河以北的蘇皖邊區,突然之間春雷炸響,天變了!

劉一民處理完湯溝事件後,在半城鎮接見了安微省第六行政專區督查專員、第五戰區第五游擊司令盛子瑾。

八路軍在皖東北隱蔽待機這麼久,江上青又在盛子瑾身邊工作,盛子瑾不可能不知道八路軍在皖東北的情況。只不過劉一民目標大,對外保密,盛子瑾不知道劉一民就在皖東北而已。湯溝事件的順利處理,劉一民在皖東北的情況,對日軍來說,暫時可能還是秘密。但是對盛子瑾來說,就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這個時候,盛子瑾在江上清、趙敏、周屯、謝景鴻、廖量之、呂亮平、吳雲屯等中共黨員的支持下,已經在鄭集建立了專署和泗縣縣政府機關,接收了前任專員孫伯文的部下孟廣太、馬含章的一千條槍,又搜繳了一部分群眾自衛槍支,拉起了幾個自衛團,開辦了「軍政幹部學校」,初步站住了腳。

盛子瑾這次來找劉一民,一是奉命行事,詢問八路軍何時返回山東。二是向劉一民問計,因為他在籌措經費中,手段過於強烈,除截留省財政廳在泗縣的全部稅收外,又逮捕一些劣紳,罰款罰槍,觸怒了這些傢伙。他們在靈璧縣長許志遠等人的支持下,聯合上告盛子瑾私通共產黨。安徽省國民政府主席廖磊原本調盛子瑾出任第六專區行署主任,就有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由於盛子瑾曾在中共游擊隊配合下收復六安,應當獎賞。另一方面是因為盛子瑾夫婦的軍統背景,似乎有監視桂系的嫌疑,廖磊急於把盛子瑾趕出大別山。現在廖磊生病,安徽省政府和保安司令部的工作基本上有桂系另一大將李品仙主持,這個人打仗行,但人品就無法和廖磊相比了,湯溝事件一發生,李品仙馬上就意識到皖東北、蘇北就要成為共產黨的勢力範圍了,蘇北他管不到,皖東北那絕對應該是第五戰區和安徽省政府的管轄範圍。這樣一來,不光是泗縣的劣紳們告盛子瑾通共,連李品仙都覺得盛子瑾該撤職了。從大別山裡的金寨縣到皖東北的泗縣,到處都瀰漫著倒盛、攆盛的詭異聲音。三是盛子瑾自己也有了疑問,按說他是這國民政府在皖東北最大的官了,八路軍這一全面發動,盛子瑾才知道自己竟然是蒙在鼓裡的傻傻,八路軍這麼強大的力量在皖東北,不用問就知道,以後他這個第六專區督查專員說話不管用了。他要來問問劉一民,這皖東北的抗日統一戰線應該怎麼搞。

歷史上,此時正是開國上將張愛萍單槍匹馬進入皖東北發展武裝的時候,也是盛子瑾和許志遠鬧矛盾的關鍵時期。張愛萍當年就曾經調停過盛子瑾和許志遠的矛盾,而且利用盛子瑾支持團結抗戰,在皖東北建立了八路軍、新四軍聯合辦事處,使我軍在皖東北有了合法身份。現在雖然歷史發生了改變,但劉一民依然成立了皖東北特委,並且讓張愛萍、江上青和盛子瑾聯繫,建立八路軍、新四軍聯合辦事處,雖然現在還沒有談妥,但盛子瑾已經表示要聯合八路軍、新四軍抗日。這都和歷史一樣。所不同的是前一段時間八路軍主力雖然隱蔽待機,皖東北特委由於有主力支持,工作的力度大大加強,一手抓組織建設,一手抓武裝建設,搞的風生水起,這讓本來想利用共產黨來發展壯大自己勢力的盛子瑾感到了壓力。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盛子瑾帶著隊伍,風塵僕僕地趕到了半城鎮,求見八路軍教導師長劉一民。

盛子瑾來的時候,劉一民正在思考蘇皖邊區政權建設和淮屬地方武裝整編問題。

盧溝橋事變後,國共談判結束,原淮海地區在大革命時期被國民黨迫害的共產黨人陸續回到家鄉。其中,淮陰的吳覺、謝冰岩、李干成、孫海光、朱月山,漣水的陳亞昌、萬金培,灌雲的孫存樓、周春如都從國民黨監獄裡先後釋放回家。逃到外地的夏如愛、宋振鼎也都回到了家鄉。

這一批老共產黨人回家鄉後,利用日軍組織徐州會戰,暫時擱置佔領蘇北部署的短暫時期,相互聯絡,成立了「蘇北抗日同盟會」,宋振鼎為理事長,謝冰岩為秘書長,宋振鼎、吳覺、謝冰岩、陳書同、夏如愛、薛漢揚、蔣希文7人為常務理事。在蘇北抗日同盟會的領導下,李干成、萬金培等人在漣水,趙心權在淮安,夏如愛在淮陰,孫海光、孫存樓等人在灌雲,謝楠在泗陽,湯如山在阜寧,李寄農、胡揚在鹽城,黃興祥在泰興,蔣若愚在揚州,組織抗日同盟會、出任理事長,發動民眾抗日,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後來,韓德勤取締了「蘇北抗日同盟會」,但是這些老共產黨員在挫折面前沒有灰心,一方面積極主動找黨,另一方面著手發展武裝。等到八路軍施展牽牛戰術南下蘇北,淮海地區的老黨員們和山東局接上了關係,在蘇北支隊的指導下,開始大力發展地方武裝。

淮屬地區的淮陰縣成立了吳覺任總指揮,張芳九任參謀長,謝冰岩任秘書長,宋振鼎任政治部主任,張一平任副官長的「淮陰抗日義勇隊」,漣水縣成立了李干成為隊長、陳亞昌為副官、林士鈞為參謀的「漣水縣抗日義勇隊」,淮安成立了民眾自衛隊。

海屬地區的沭陽、灌雲、東海一帶,則有錢序烈、王展、錢天素等人發起組織「沭陽縣民族解放先鋒隊」,湯曙紅組織的「民眾抗日自衛隊」,孫良浩、吳書領導的「濱海大隊」,王世林領導的「沭河大隊」,曹通之、宋耀南領導的「東海大隊」,肖松甫、陳雲龍領導的「沭陽大隊」。

八路軍蘇北支隊為了統一指揮和部隊正規化,把海屬地區東海、灌雲、沭陽境內我黨組建的抗日游擊隊整編為東灌沭獨立團,湯曙紅任團長,張克辛任副團長,周瑞迎任政委,陳飛任政治處主任。淮屬地區由於距離蘇北支隊活動地區較遠,暫時沒有整編。

歷史上,這個時候蘇皖區黨委已經將淮陰、漣水兩縣抗日義勇隊和淮安民眾自衛隊合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第八團,吳覺任團長,陳書同任副團長,張芳九任參謀長,李干成任政治部主任,高興泰任政治部副主任,陳亞昌、林士鈞任副官處長。

此時,八路軍南下部隊在皖東北和蘇北展開,形勢大好,正是成立地方政權、整編地方武裝的大好時機。

自從在新圩參加紅軍以來,劉一民已經算得上身經百戰了。這些年的征戰經歷,讓他把書本上的知識和具體的作戰指揮徹底結合了起來。不說別的,單是整編部隊這一項,劉一民就很有心得體會。

從紅18團到今天的教導師,劉一民部之所以規模能夠不斷擴大,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有骨幹部隊做基礎。這個骨幹部隊,除了在湘江邊整編的紅18團部隊外,就是中央紅軍幾次派往紅18團、中央警衛師、紅七軍團的老紅軍部隊。沒有這些老紅軍部隊做骨幹,就不可能支撐起教導師這麼龐大的隊伍。

其實,歷史上我軍的發展歷程也是這樣,八路軍、新四軍之所以能在戰爭中發展壯大,最根本的就是有經過長征和三年游擊戰爭鍛煉的紅軍做骨幹、做種子。

在抵達西安之前,劉一民部擴大部隊的士兵來源都是中央軍、桂軍、湘軍、川軍正規軍的俘虜,那都是訓練有素的老兵,新兵蛋子一個沒有。也就是說,國民黨替紅軍訓練士兵,保證了紅軍戰士的戰術素質基礎。

北上抗日後,教導師部隊不斷擴大,但有一點,新參軍的戰士都經過了編練司令部的新兵訓練,包括那些原來就是國民黨士兵的戰士。像教八旅,就是一色的太原會戰後國軍各部散兵。

骨幹部隊加上吸收正規軍俘虜和整編散兵以及游雜武裝,再加上以訴苦活動為代表的強大的思想政治工作,這就是八路軍教導師一直保持強大戰鬥力的秘訣。

現在教導師控制了山東的絕大部分地盤,以山東的兵源,劉一民如果不走精兵路線的話,不要說五十萬,就是拉起百萬大軍都不足為奇。問題是部隊的戰鬥力與人數不一定成正比,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和戰場磨練的部隊,不叫主力部隊,充其量就是新兵團。

劉一民心裡明白,淮屬地區的地方武裝,現在還處於地方游擊隊的水準。要想真正形成戰鬥力,必須得集中整訓。包括蘇北支隊和東灌沭獨立團,也必須有一個集中整訓的過程,否則戰鬥力就不可能上去。想想吧,王緒五和周法乾誘殺了湯曙紅,東灌沭獨立團竟然拿這兩個傢伙沒辦法,還不得不轉移。這要是擱在教導師主力部隊身上,恐怕根本不用自己操心,也不用王老虎的特戰一中隊出手,早就把王緒五的沭陽縣常備大隊給消滅了。原因就在於東灌沭獨立團的戰鬥力不行。

一想起部隊戰鬥力,劉一民就想起可不光是國軍有一個師被日軍一個大隊攆的亂跑的情況,像皖東北、蘇北有這麼多的游擊武裝,要不是有八路軍主力在,就算是把這些武裝集中起來,組織成正規軍,暫時情況下,恐怕也對付不了日軍一個大隊。記得歷史上張愛萍在皖東北組建武裝,後來發展成新四軍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