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燃燒的中國 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汶口(一)

劉一民知道王銘章殉國,是在滕縣失守後第三天的事情了。

這段時間,劉一民忙著組建山東局領導機關,為各部配備人員。一直忙了幾天,才算基本忙出了一點眉目,選調的幹部從各部隊和各地開始向徂徠山區集中。

初步完成山東局機關組建工作後,劉一民找來宣傳部長鍾效培,提出必須馬上創辦山東局機關報,以適應宣傳人民、教育人民、服務抗日戰爭的需要。要他馬上找羅榮桓政委彙報,由羅政委、蔡中、鍾效培三人負責,研究報社領導班子人選,確定後,馬上投入工作。

鍾效培問劉一民對報社班子人選有沒有建議,劉一民想了想,提出,安晶晶同志畢業於燕京大學,在成都參加紅軍,擔任過紅七軍團軍團報主持工作的副總編,籌建了陝西省抗日民主政府機關報。這個同志經過戰火考驗,對黨忠誠,熟悉報紙采編業務,是行家裡手,中央派她來山東的主要任務應該就是創辦報紙,建議任命她為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給她派兩個助手,一個是劉導生,25歲,是孫陶林同志推薦的,1935年在北大入黨,當過北大黨支部書記,是一二九運動學生領袖之一,全國學聯主席;另一個是匡亞明,32歲了,是中央派來的,革命資歷很深,上海大學畢業的。這三個人的具體情況羅政委、蔡主任都清楚。

鍾效培找羅榮桓彙報後,提出了建議名單,擬任命安晶晶同志任即將成立的山東局機關報黨委書記、社長,劉導生同志任黨委委員、副社長,匡亞明同志任黨委委員、總編輯。

名單確定後,鍾效培領著三個人來見劉一民。劉一民提出辦報的指導思想就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團結抗日。報紙的定位為中共中央山東局機關報,辦報方針是宣傳大眾、服務大眾,把報紙辦成政治性、鬥爭性、知識性、文藝性、趣味性融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報紙。

晶晶彙報了籌辦報社所需的人才、設備、經費問題,說明了從天津運回的辦報設備分配和使用情況,冀南、魯西的報紙都是利用從天津繳獲設備開辦起來的,現在設備有、編輯記者有、印刷工人有,籌辦全山東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報紙的條件已經具備。請師長為即將誕生的報紙起名並題寫報頭,如果有可能,請師長撰寫發刊詞。

劉一民欣然命筆,題寫了《大眾日報》四個大字。接著又揮毫寫下了「抗戰之聲、民眾之音,知識之窗、文化之泉」四句話。寫完,想想還不夠全面,就又題寫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真實執著的新聞操守,生動鮮活的嶄新文風」四句話。

放下筆後,劉一民對晶晶三個人說:「你們三人中,晶晶是我軍的新聞人才,立過許多大功。匡亞明同志是老黨員、老同志,鬥爭經驗豐富,經歷了艱苦鬥爭的考驗。劉導生同志雖然年輕,但是經歷了一二九運動的洗禮,是有威望的學生領袖。希望三個人在工作上緊密團結,互相配合。所有報社的幹部職工一律實行軍事化管理,都要接受軍事訓練,拿起筆是記者、編輯,拿起槍就是工作隊員、戰鬥員。最起碼每個人都要有自保能力,面對敵人的時候能勇敢戰鬥。效培同志一會兒去找參謀長,向他傳達我的命令,從師直各部隊抽調幹部戰士,將晶晶、趙小曼的警衛班改成宣傳文化系統警衛連,負責報社和即將成立的電台、文工團的安全保衛工作。警衛連要具有野戰能力,確保在危急時刻能夠掩護宣傳部門安全轉移。報社所有工作人員,一律按警衛團標準配發武器彈藥。經費問題找吳征解決,要保證供應。以後經費列入政府財政供應,按時撥付。至於發刊詞,由你們來寫。以後,報社歸宣傳部領導,有事向鍾部長彙報。特別重大問題由羅政委把關。」

晶晶見籌建報社的問題全部解決,連安全保衛問題都解決了,心裡高興,眼睛裡就流光溢彩,一臉生動,上前給劉一民倒水。邊倒水邊說:「謝謝你!」

鍾效培是高級領導,多少知道一點劉一民的事情,看見晶晶臉上的表情,生怕她激動之下說出讓劉一民為難的話,讓匡亞明和劉導生瞧出二人的感情糾葛,站起來和劉一民握手後,拉著三個人就走。

出門的時候,劉導生埋怨鍾效培說:「鍾部長,你幹嗎急著走啊?今天的機會多寶貴,一號首長那麼忙,能抽出時間聽我們彙報,我還有許多問題想向他彙報,聽取他的指示呢!」

鍾效培笑呵呵地說:「劉一民同志很忙,我們也忙,先把報紙辦起來再說,以後有的是彙報機會。」

晶晶看了一眼鍾效培,嘆了口氣,低聲嘀咕道:「原來的蔡主任心長偏了,來了個鐘部長也是個偏心眼兒。」

鍾效培耳尖,聽到了晶晶的話,無聲地笑了一下,就讓三個人回去抓緊把編輯部、印刷廠先組建起來,做好創刊準備工作。

送走幾個人後,劉一民找來黎玉,商量如何開展根據地的財稅工作。

按照劉一民的思路,山東根據地必須建立自己的銀行,發行人民幣,理順金融體制。在沂蒙山區建立工業體系,開煤礦、鐵礦、金礦,利用從天津動員來的技術人員、工人和民族資本家,興辦各類企業,保證根據地正常的生活必需品生產。至於軍工,由後勤司令部統管通辦。商業方面,想方設法保持流通,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商販與根據地交易。等打下了海濱城市,還要想法和外國人做生意,特別是那些中立國,用錢購買他們的商品,滿足根據地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農業方面,這山東眼下農作物除了小麥外,秋糧主要是高粱和大豆,玉米很少種植。平原地區還不錯,山區就不行了,小麥一畝地也就是50公斤到110公斤之間的產量,高粱、大豆的產量更低。至於蔬菜,種類就更少了,基本上就是蘿蔔、白菜、蔥姜蒜,離在西安屯墾時的品種數量差遠了。這樣的糧食產量,沂蒙根據地養活不了這麼多的部隊,只能和日軍在平原地區開展糧食爭奪戰。因此,必須大力改造種子,興修水利,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還要大力推廣玉米、紅薯種植,以粗糧代替細糧,保證糧食供應。

為了保證這幾大塊工作順利進行,劉一民要求黎玉組織人員認真研究,儘快成立財稅部門,用財稅手段調節根據地經濟;儘快組織土改委員會,參照陝西根據地政策,研究制定山東根據地土改政策,真正把農民變成我們抗日的主力軍。

劉一民說了許多,黎玉記了許多。最後,黎玉說:「劉書記,你說的很好,我聽說你曾寫過一個陝西根據地建設方案,中央就是依據你的這個方案一步步組織根據地建設的,能不能把這個方案拿來,讓我們參照執行?」

劉一民說可以,不過山東畢竟和陝西不同,那裡是大後方,一般情況下比較安全。山東是抗日前線,有些在陝西搞的政策在山東就得重新斟酌。比如土改,山東這地方現在已全面淪陷,偽政權相繼建立,許多頭面人物、地主都當了漢奸。這本來是個好事,為土改掃清了部分障礙。但是,如果全部沒收地主土地的話,容易把那些搖擺不定的地主推向反面,還容易讓積極支持抗日的地主寒心。這個問題必須得認真研究。

兩個人商量完,黎玉就告辭了。劉一民正想著讓李小帥去看看有沒有津浦線作戰方面的情報,賀興華就送來了總部的電報。

劉一民一看,總部的電報通報了三件事,一是山西日軍繼掃蕩晉西後,又開始集中兵力向同蒲鐵路北段攻擊,判斷日軍目的是打通太原至大同間的聯繫,鞏固交通線。二是通報了武漢委員長行營轉來的電報,稱已經將陳瑤光父母釋放,派人護送西安。三是通報津浦路南線作戰情況,滕縣已於3月21日夜失守,守軍5000人除500人突圍外,全部陣亡。第二十二集團軍前敵總指揮、一二二師中將師長王銘章突圍時殉國。

看完電報,劉一民心裡煩躁之極,日軍在山西的作戰情況沒有什麼,他占他的交通線,我建我的根據地,要不了多久,以一一五師、一二0師、一二九師、獨立師現在的實力,等鬼子重兵集團一撤走,就會把守備山西的鬼子逼的困守交通線不能動彈的。陳瑤光父母的事情也沒有什麼,摸著腳趾頭數數,就能知道蔣委員長接到自己電報時的表情,以蔣委員長的秉性,自然是會把陳瑤光父母放了的,只不過倒霉的一定是戴笠,他一定是又把戴笠叫去臭罵一通,說他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然後不得不放人。

最令劉一民想不到的是王銘章的死。想想真他娘的窩囊,自己已經派朱哲曉和王鵬舉去見王銘章了,把日軍可能採取的迂迴戰術都告訴他了,甚至連日軍準確的行軍路線、集結地點都說的清清楚楚,怎麼還會像歷史上那樣,又搞了個壯烈的滕縣保衛戰啊!難道就不能集中兵力打它個伏擊,不說全殲了,最起碼把瀨谷支隊的第十聯隊或者第63聯隊給它擊潰吧!

現在倒好,日軍不但拿下了滕縣,在菏澤的第五師團和在沂蒙山區掃蕩的第十六師團怕是都已經在做向徐州夾擊的準備。可以預見,一旦第十師團第39聯隊增援獨立混成第六旅團攻擊臨沂不順,第十六師團必然會像餓狼一樣撲上去,龐炳勛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