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封王詔

帝國五六零年,九月十日,吉,天龍帝國惠武皇帝六子,青親王司徒浩登基為帝,直接改聖元三年為天平元年,大封有功之臣。

司徒浩成為天龍皇帝之後,直頒六道影響最為深遠的詔書,而打破了天龍帝國的一些祖制,史稱天平六詔。

第一道詔書,恢複韶華公主的身份,追贈冷無敵皇室駙馬之位,賜冷卓父為鎮南將軍,伯爵爵位,並寫入皇室旁宗譜。

這一道詔書發布之後,讓很多人都感覺有些莫名其妙,韶華公主,那都是幾十年前的陳年舊事了,居然翻了出來,至於這皇室旁宗?更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名頭,除了每年給幾百金幣的俸祿外,完全沒有其他好處,當然上了這個,就等於承認你們家沾點皇室的血脈。

但是當帝京的一干大臣,看到了第二道招書,才知道第一道詔書只不過是一個鋪墊而已,因為第二道是封王詔。

封王詔,冊封皇室旁系子弟,帝國平安侯冷卓為楚王,當然詔書上寫的是相當華麗,比如對冷卓平定楚州動亂,擊退來犯之敵,這些功績數落了一圈,最後將冷卓寫成天下僅有的大英雄,算是將這個楚王大帽子扣了下來。

封王詔後,並沒有動冷卓的兵權,但卻在楚州兵馬使前,加上了權知兩字,成了權知楚州兵馬使,多了兩個字,但裡面的意味卻大是不同,這是要解除冷卓兵權打下伏筆,因為皇室王侯是不能領兵的,這一次只是因為局勢動蕩,所以特例特許。

第三道詔書,冊封前朝大將軍白起為青州兵馬使,大將軍,帝國威武侯,又冊封趙雲,張遼幾位禁軍主將為將軍,趙云為振武侯,張遼等人為一等伯,算是拉攏這支最忠誠惠元帝的兵馬。

要知道此時,白起大軍除了佔據了青州南,還佔據了西北,前鋒已抵泰陽府,青州除了東北半島在司徒不二的控制下,大半個青州已被白起所部佔領,再打下去,將會威逼京畿一帶。

而留守在青州北的十數萬兵馬完全不是張遼所部的對手,先後在淮水,池城,上野三次戰役中敗北,十數萬大軍,退到泰陽府已只餘下不到四萬殘兵,而白起所率兵馬,卻是膨脹到了四十萬大軍,雄踞青州大地。

可以說第三道詔書多有幾分被迫的意味,本來司徒浩是打算直接幹掉這支武裝的,那沒曾想拉攏失敗,而以為底牌的將官家眷大部分被接走,而沒被接走的,也大多被解除了兵權,已起不到作用。

而給白起等人封侯,封伯,甚至許諾諸多好處,也算是打破了帝國以往的成例,不過形勢比人強,司徒浩也只能承認白起等人在青州的佔領。

第四道詔書,依舊是青州方面的,同樣是一張封王令,冊封司徒不二為泰王,同時平反對泰王一脈的追緝,重歸族譜。

第五道詔書,委任唐名學為揚州八府巡撫,總督揚州政務,調整南宮家在揚州的任職。

第六道詔書,冊封帝國飄雪公主司徒雪為帝國聖公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允許其參與政事。

這六道詔書一出,幾乎是將天龍帝國諸多的規矩直接給破了,首先是封王,自從帝國第一代皇帝之後,除直系子孫冊封親王之外,就無冊封外姓者為王的成例,而外姓王更是在數百年時光里,逐漸降等,甚至是直接抄家滅了族。

而皇室本宗,在百年諸王之亂後,對皇室王侯的冊封也越發的嚴格,同時命令皇室王侯不得領兵權,不得任職務。

所以帝國並非無王侯,只不過這些皇室王侯都被圈養了起來,就是一群只能吃喝享樂的豬,跟平民侯的權柄赫赫比起來,價值就是一天一地,相差甚遠。

如果說冊封冷卓好歹還有一個理由,畢竟冷卓在楚州如今羽翼已豐,為帝國計,冊封為王為權宜之計,未嘗不可,但是對司徒不二的冊封就多惹爭議,司徒不二那可是當年跟神武皇帝爭奪皇位的親王,被列為帝國叛亂反王之首,十步赦之列,司徒浩居然為這一脈翻牌,可以說是震動帝京。

何況司徒浩居然還委任司徒不二為帝國海軍統帥,也不知道司徒浩哪根弦不對。

至於冊封白起等人,任命揚州八府巡撫,倒是沒那般惹人爭議,這六道詔書一頒布,可謂是掀起了滔天巨浪,包括內閣,朝中諸多大臣都紛紛上朝勸諫,一時間帝京可謂是風起雲湧。

司徒浩對於這些卻置之不理,放任攻訐,當然司徒浩也沒有閑著,在這期間,司徒浩大力整頓軍隊,重建帝京十禁軍序列,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禁軍為司徒浩的老底子擴建而成,第四,第五則以幽州軍為主編成,這五支禁軍都為大師團編製,下轄五師團,算上輜重師,每支禁軍十八萬兵馬。

而第六到第十禁軍則為收編的京畿降軍,這部分兵馬數量不少,不過大部分都是新拉頂撞,沒有多少戰鬥力,司徒浩乾脆的挑選其中的精銳,編成了三個小師團編製的禁軍,算上輜重師團,每支禁軍大概有九萬人。

這樣算下來,司徒浩手中可用兵馬達到了一百三十五萬,除此外,還有十萬帝京城衛軍,三萬近衛軍,不過這支力量常駐帝京,不會輕易而動。

隨著十大禁軍日漸成型,司徒浩卻是突然露出了獠牙,皇太后直接被接入冷宮,軟禁了起來,隨後,帝國四大世家之首的東方世家被羅列罪名直接打下神台,下令抄家,與此同時,帝京內,受到牽連的貴族大臣亦有不少,一時間帝京血流成河。

帝國地位最高的三公完全被架空,內閣接連撤換了三人,同時六部大臣也被替換了四個,一場從上而下的梳理在帝京席捲著,不得不說,司徒浩夠狠,也敢做,當初在青州擁兵自重時的狠辣,在此時依舊沒有半點手軟。

短短時間,但凡質疑司徒浩的人大部分都下了牢獄,抄家的不在少數,帝京上下,再無人敢小覷這位新上位的皇帝。

「陛下,抄家所獲財物已統計了出來,金大約有兩萬萬三千萬枚,銀幣大約有五千多萬枚,另有各地田產八十七萬頃,完整的店鋪一千一百六十七間,另還有五千餘鋪面的份子,除此外,還有珍玩珠寶,玉石飾品近八百大箱,價值一時難以統計,另外在這些人的宅院,外庄內還發現有大量兵甲,合計有一萬七千餘套,兵器三萬餘件,糧草不下三十萬石,另有封存的酒窖二十七個,有酒十五萬壇,另家中奴僕超過五萬六千餘人,其中精壯的漢子有三萬之數!」

「哼哼,這群蛀蟲,只是抄了一些二三流家族就能搜刮出如此多的錢糧,軍械,那些大家族還不知道能搜出多少來!」司徒浩儘管早有個大概,但是聽到依舊心裡猛跳了一下。

「陛下,這一次也是迫不得已,國庫空虛,已是入不敷出,地方財稅體系崩潰,想要供養百萬大軍,朝臣俸祿,日出萬金,只能用此法緩解,但這一手卻不能多用,否則定會引起帝京各貴族豪門的反彈,那就得不償失了!」

司徒浩焉能不明白這個道理,靠在龍椅之上,倍感疲倦的道:「只有坐在這個位置上,才明白這個位置並不是那麼好坐的,有了這些錢財也足夠我們使用了,接下來就是重整軍備,討伐中州大唐了!」

「討伐中唐已是事不宜遲,涼親王,雍親王如今已在唐軍的攻勢下,節節敗退,大勢不在,而為了征討這兩州,唐軍大部精銳都抽調西征,這時候正是我們重新攻打中州的時候!」

「一來我們可奪回大量的失地,佔據主動,二來能調動青州,楚州兵馬,消磨雙方力量,第三,趁機可派駐一些官員,重奪地方政權,第四,就算最差,也能讓唐軍失了秋後的收穫,第五,也能趁機錘鍊兵馬,此時出征征討唐,正是時機!」

「恩,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青州的白起,楚州的冷卓會不會奉詔了!」

「他們會的,只是會投入多少的問題,但只要他們做出個樣子,就足夠牽制唐軍大部分兵馬了,我們可趁機拿回幽州,另外那些倭人也得想辦法送走,這些人太貪得無厭了!」

「哼哼,這些傢伙以為朕是隨便拿捏的,放心吧,我已安排了一個大餐給他們,敢跟朕討價還價,威脅於朕,朕如果不給他們點厲害瞧瞧,他們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

司徒浩冷哼連笑的道。

「陛下,臣還要去檢點財物入庫,就先告退了!」

「恩,愛卿注意身體!」

偌大的大殿,空蕩蕩的沒有人聲,司徒浩端坐在皇位之上,靠在椅背之上,沒坐在這裡時,日思夜想,但坐上了這裡,才知道這位置的艱難,不過總算是第一關熬過了,接下來就是更大的一個坎,打敗中唐,只要打敗了唐,平復九州指日可待。

想到這裡,司徒浩的疲憊一掃而空,拿起桌案上的奏章看了起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