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章 名將的孫子

這次李倧借朝鮮半島南北同時遭遇侵略的契機,將權力大部分從議政院的手裡搶了回來,西人黨控制的議政院雖然百般不願意,但是面對南北來犯的敵人他們束手無策,而且害怕李倧會任命他們去前線打仗,因此對李倧的處置是睜隻眼閉隻眼,畢竟在這個時候和權力相比保命才最重要。

將權力拿到手的李倧才知道事情比他所想像的還要困難許多,朝鮮的總兵力雖然維持在十萬左右,但是其中能夠拉出來獨當一面的不到三萬人,而且還分散的駐紮在朝鮮一些重鎮,即便把他們全部集結起來,光是指揮就能讓人頭痛死。

李適是西人黨集團中的重要人物,但是西人黨卻把這樣一位黨中大佬投閑置撒,因此李倧才放心的將李適招攬到身邊問政。

李適見自己的國王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道:「大王,軍務緊急,此時耽擱一天,敵人就可能會推進上百里,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還請大王早作決斷。」

李倧嘆了口氣,道:「漢人有句話說的好,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寡人現在知道這其中的難處了,不知愛卿對眼下時局有何見解?」

李適見李倧這麼問,遲疑一下,道:「臣的意見是先北後南,北方的金人已經侵入朝鮮兩次,可謂輕車熟路,況且金人善戰,當派重兵攔截;而倭寇雖然人數也不少,但總的來說是烏合之眾,況且他們志不在國鼎,熱鬧一陣子就自己散了。」

李倧覺得眼前這位老臣的話非常有道理,他也不想在歷史上成為被金人三次驚跑的國王,「愛卿所言甚是,不知具體有何良策。」

李適道:「對付金人只能依憑堅城防禦,微臣覺得可以將大城附近的百姓都遷入城池中,堅壁清野,這樣一來金人後勤得不到補給必然不能持久,另外要集結大軍在京畿道附近廣挖溝壑,搭建外圍工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馬上給大明修書,請明朝或者出兵或者在遼河附近佯攻牽制金人。」

隨著大明帝國的日漸強大,報紙的發行量越來越大,朝鮮半島知道的關於大明朝的信息也非常多,對於東北局勢更是非常關心,拿這次的兵事來說,他們就知道後金是實在沒有辦法了才會出兵朝鮮劫掠,而朝鮮半島的局勢大明朝也同樣非常關心,所以朝鮮覺得大明朝一旦得知後金出兵朝鮮,肯定會從旁幫助朝鮮度過危機,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共同的敵人。

李倧深以為然,道:「寡人昨日已經寫了求援的書信,不過遠水解不了近渴,即便大明朝答應出兵幫忙,那最快也要半個月的時間,不是寡人悲觀,我們能支撐半個月嗎?」李倧還記得上次金人來犯,用了不到十天就兵臨城下,時間絕對是這次危急存亡的關鍵因素。

李適知道李倧說的是實情,他苦笑道:「大王,我國積弱,能做的只是盡全國之力而已,臣相信只要大王有信心,一定能挺過這一關。」

李在熙是朝鮮名將李舜臣的孫子,這次朝鮮雖然實施的是先北後南的戰略,將主要軍事力量都用來對付金人,但是對於南部湧入的倭寇不能不管,因此把曾經擊敗日本大軍兩次的李舜臣的孫子抬了出來,希望以此來鼓舞士氣。

李舜臣是朝鮮家喻戶曉的名將,當年的壬辰戰爭已經後來的日本侵略使這位將軍成了朝鮮最為著名的將領,但是他的孫子卻跟他差了老大一截。

李在熙的身高倒是和祖父的身材差不多,一米五五的身高使他騎在馬上顯得不是很高大,這次李倧撥付給他的兵力是一萬八千人,在他看來這些士兵的戰鬥力雖然不太高,但是對付倭寇應該綽綽有餘。

「啟稟大人,根據前線的情報,倭寇現在在驪州一帶活動,很可能要繼續北上。」斥候來到李在熙面前說道。

李在熙被嚇了一跳,他昨天得到的情報上說倭寇離驪州還有很遠,這才一天怎麼就殺到驪州了,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崔哲石是李在熙的副手,得到這個情報後馬上來見李在熙,道:「將軍大人,我覺得倭寇動向非常異常,他們很可能是分作兩路,否則不會如此之快的挺進到驪州附近。」

過了驪州就是京畿道的範圍,如果倭寇竄入京畿道那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伐木造筏的話,順著漢水逆流而上一天左右就能到漢城。

李在熙感到事態嚴重,道:「崔將軍,眼下我軍應對如何?」他知道崔哲石是看在自己祖父的份上才對自己客氣,畢竟他之前不過是一個升斗小民。

崔哲石久在軍中,如果不是借用李在熙這塊招牌,他才是這次的領軍大將,當下也不客氣,道:「倭寇這次入侵其實非常奇怪,他們穿州過府,意不在劫掠,而一路北上進逼京畿道,我看並不是普通的倭寇,很可能是日本的正規軍。」

李在熙啊了一聲道:「日本的正規軍?自從豐臣秀吉倒台之後,日本已經沒有力量再對朝鮮發動侵略了呀!」

崔哲石苦笑道:「所以我覺得是可能,畢竟他們打著倭寇的旗號,但是我們必須要更加謹慎,尤其不能輕敵,否則肯定要吃大虧,眼下倭寇既然在驪州一帶活動,那麼最大的可能是過驪州而不入,搶佔漢水附近的碼頭圖謀北上,我軍現在就應該直撲驪州,急行軍的話,明天中午就能趕到驪州。」

李在熙見崔哲石分析的有道理,道:「那好,傳我的命令全軍急行,一定要趕在明天中午之前抵達驪州。」

在李在熙崔哲石軍疾奔驪州的時候,左良玉正在離驪州十五里的地方轉悠,原本一萬人馬在他手中的只有五千人,剩下的五千人馬他都留給了兒子左夢庚,由左夢庚在慶尚北道的金泉開始向北驅趕朝鮮民眾,這次左良玉的作戰任務是將朝鮮攪亂,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他給兒子出的主意是按照排為單位,排長帶頭深入到朝鮮的村鎮驅趕百姓,如果有感反抗者就殺一儆百,在這個政策的作用下,六十多萬朝鮮老百姓被迫離開家鄉向北奔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