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8章 繼續的招聘

仙女衛士蕭奇是全資控股的,不過早在確定了要上市之後,蕭奇就已經做了大致的股份分配安排。

原定30%的股份是給員工們的,然而去年的時候仙女公司員工數目差不多是29萬,但現在已經猛增到了差不多50萬左右,這樣的人數增加,毫無疑問就會攤薄員工們手裡股份的價值。

所以蕭奇在上個月就決定再增加10%給員工們,變成蕭奇自己持股20%,員工持股40%,賣給股東們10%,市場流通30%。

給員工們的10%,自然就是從原本預計給股東們的20%裡面拿出來的,因此他們能買到的也就10%而已,還比不上美圖分享的份額。

那些巨頭們肯定不會滿意,可是蕭奇並不在乎他們怎麼想,如果事事都要考慮他們的感受和利益,那自己做這個仙女公司還有什麼意思?

當然了,這群巨頭們普遍都是亞洲人,大部分還是香港人,他們好不容易有機會買下蕭奇旗下公司股份來賺錢,配置成他們網路新時代的資產,實現資產配置多元化,自然是興趣多多。

根據馮可欣和李少芝的電話所說,這段時間找她們談及仙女衛士的事情的巨頭們,也是越來越多了。

相比起亞洲的富豪們,歐美的富豪的眼光就要高一些。

他們看中的是Uber。

在不少有心人的鼓吹之下,Uber已經儼然成為了繼GOOGLE、Facebook、Airbnb之後,又一個估值會超過1000億美金的新興科技企業。

本來依照人們對蕭奇的理解,他就是一個吝嗇的傢伙,根本不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成功。

可Uber有著明顯的不同,之前伊藤忠商事就以250億美金的估值價格,購買了15%的股份,這讓大家又看到了加入財富盛宴的希望。

固然是伊藤忠商事賣出自己旗下的不少優良財產,才得以買下Uber的股份,但這沒有關係,只要蕭奇願意談,那麼大家都可以開出價碼來嘛。

就現在的時候,不少歐美的投資基金巨頭,就已經紛紛的發出邀請,請蕭奇去美國一趟,他們想要和蕭奇商量一下合作的方案。

倒不是這些人不懂得禮數,想讓蕭奇去見他們,而是這代表著他們的一種試探,如果蕭奇蕭奇真的應邀去了美國,那就證明他願意賣出Uber的股份,於是大家就可以積極的接觸參與談判了。

但是蕭奇對此並沒有回應,於是又讓大家覺得蕭奇的態度不明朗,心下也越發的焦急。

蕭奇說香港人是喜歡急躁的投資然後收益,其實這些基金公司、天使投資的人,還有各個投行們,同樣是這樣的心態。

真正靜下心來,老老實實的花幾十年做好自己的企業,而不是包裝炒作一家公司,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收益的,那是德國人,絕對不是美國人。

德國人的態度決定了他們的產業可以幾百年的長存,而美國人的態度決定了許多公司都會是曇花一現。

許多比Facebook、Uber創意更好,前景更好的公司,不就是這樣的煙消雲散了嗎?

可當局者是不會這麼想的,他們只想要得到最有發展潛力的財富,獲得更多的財富。

不僅僅是蕭奇這邊,連伊藤忠商事都有人過去了,富國基金給出的價碼是直接30%的溢價,希望伊藤忠商事轉讓,可被乾淨利落的拒絕了。

Uber在美國的大勢已成,下一步就是鞏固市場和擴展到全世界了,到了那個時候,才是Uber騰飛的時候,才是真正體現價值的時候。

況且伊藤忠商事並不缺錢,他們更願意掌控這樣一個龐大而充滿著行業統治力的公司,增加自己在新的領域的影響力。

如若不是這樣,他們怎麼可能付出那麼多,來和蕭奇交換?

話題說回來。

這一次蕭奇對於仙女衛士的態度,那就是價高者得,條件好的人可以得到,其餘的人情都放在第二位。

具體的操作事項,就由周波周副總來處理,正好他因為美圖分享的上市去了香港,這兒也準備和港交所繼續對仙女衛士的路演、上市做探討,以及應付一群老狐狸們。

不過周副總也不吃虧,他可是帶了自己的小女朋友去的,順帶著還能在香港甜蜜度假。

朱韻今年才是川音的二年級學生,不過已經很少去學校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裡做事兒,幫著帶兩個小寶寶,空了就和周波一起出去吃飯,被余珊珊調侃是提前過上了家庭主婦的生活,比自己都忙——小虎和小青今年都8歲了,想要照顧這兩個孩子,可要多花心神才行。

張青青現在已經就任仙女公司的又一位副總,主管總部事務和後勤部,並且仙女公司在蓉城方面的一應事務,全都是她來處理,這也就讓周波的負擔大大減輕,只負責監管逍遙一系和仙女公司外地一應事務。

好人才是非常難得的。

今年34歲的張青青,經過了兩年時間在公關部的磨練,已經是非常的遊刃有餘。

再加上她並離婚了又沒有小孩,所以工作是她現在唯一的消遣,自然過去上任幾個月就把公司的大小繁雜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讓余珊珊都說,自己如果回去了,還真不好說能做什麼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仙女公司招納人才的工作,一直沒有停止過。

但目前為止,中低層的職員招聘倒是很容易,但高層的入職卻是很少,也就是上次廣告部和直營店的兩位主管入職了,其餘的能通過審核的根本就沒有。

有些是性格和作風不適合仙女公司,有些是專業能力不對口,更有一些純粹就是沒什麼才能的,或者是人品有點問題的,這些人當然是不能要。

仙女公司總部的招聘不怎麼多,可旗下的子公司招聘就很多了。

比如目前蕭奇最重視的仙女農場,10月上旬開始,他們就大量的在歐洲挖農業人才。

甭管你是實驗室的,還是某個農業協會的,或者就是勞作了一輩子的老農民,只要是有實力的人才,只要你有耀眼的成績,只要你願意來華國掙錢,那麼就都可以給你豐厚的報酬,讓你心甘情願的為華國的新型農業生產貢獻一份力量。

這倒不是說蕭奇迷信國外的專家的力量,實在是從近一百年的農業生產來看,就知道誰是真正的走科學化種植、養殖的道路。

相比起西方成熟的農業體系,華國現在還在為全民的溫飽而努力,頗有些只顧眼前的味道。

當然不能說華國這樣的做法就很愚昧落後,當人們的基本需求都沒有滿足的時候,你去說那些有的沒的,純粹就是沒有屁事做。

只不過蕭奇覺得,有必要在一面保證全面溫飽的同時,也一面積極的學習歐美的先進技術,為下一步的糧食健康安全,做好充足的準備。

所以他才會在緬甸、越南和泰國等地,直接租下大片大片的土地,用中南半島的雨林地帶,增加華國的糧食儲備。

然後蕭奇才是要搞生態農業,這樣的主次是要很清楚的。

有著超過數百年嚴苛法律的約束,歐洲人偷奸耍滑的人很少,特別是這種在自己的領域有了一定成就的人,那就更是在乎自己的名聲。

只要蕭奇給的薪水夠高,那麼他們答應了來華國之後,就會用盡心思的幫忙做好。

可是,現在看起來,挖到的兩千多個農業專家們,仍舊是沒有達到蕭奇的預期。

歐美的民眾對於華國的印象,都是停留在100年以前——對,你沒有看錯,就是這樣的!

他們認為華國除了那幾個大城市,農村裡面的人還是大辮子、穿著長衫,缺衣少食,非常的窮困落後。

因此聽說工作的地方不是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甚至是臨安、姑蘇、蓉城、連城這樣的二線城市都不是,而是在大山農村裡面工作的時候,這些人就疑慮重重,不願意過來。

要不是蕭奇給的錢足夠多,恐怕連三五百人都沒辦法湊齊。

因為這個,歐洲的那十幾個大大小小的獵頭諮詢公司,覺得自己做事兒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都覺得有些丟臉。

回報到蕭奇這裡的時候,蕭奇也沒有強求。

做生態農業生產,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第一批有2000多人,雖然分散在地震重建災區的廣大地盤裡面,還是顯得僧多粥少,但第一步來說還是勉強夠了。

下一步就是靠著他們把生態農業的底子打下來,並且通過他們的口碑相傳,讓他們那些在歐洲的朋友和同行們,都知道這裡的環境比他們想像的好多了,消除那些人的疑慮之後,自然就願意過來華國工作。

再說了,未來幾年的時間裡,歐洲的經濟是會不斷的下滑,比如西班牙這些地方,年輕人失業率直接超過50%,成年人的失業率也不斷攀升,政府財政完全無法負擔民眾的福利。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還有什麼好矜持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