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2章 關於汽車和擁堵

華國的霧霾天氣,並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形成的。

事實上從五六十年代大發展開始,在許多工業化城市,就有不小的霧霾天氣。

但那時候整體範圍並不多,所以顯得情況並不嚴重。

這些年隨著華國的工業越來越發達,對環境的保護卻沒有跟上來,自然而然霧霾和PM2.5就形成了一個大問題,然後在過後幾年集中爆發。

當然了,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華國在2008年全球的金融危機之後,啟動了一個拉動經濟的基礎建設工程,前前後後中央和地方一共用了數十萬億的資金,造成了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的產值又一次大幅度增加,從而工業污染再次加重了的緣故。

蕭奇早知道這樣的無限制提高產能,卻沒有抓到最精華的技術更新換代、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是並不正確的。

所以蕭奇早早的就把這種觀念灌輸給了老爹和牛大叔,讓他們去奔走和呼籲,一定不能盲目的擴張,而是應該進一步的削減產能,把落後的產能全部扔掉。

否則等到歐美恢複元氣以後,這些工廠不但不能形成強大的競爭力,反而會因為沒有技術上的優勢,直接被人家擠壓得破產,最後反而是浪費了錢又沒有帶來多少好處,總的說來有點得不償失的感覺。

牛儒正和蕭旭都很贊同這種觀點,特別是牛儒正,在府院會議上已經多次提到了這個問題,也正是因為他的努力,前世的那個數萬億的振興計畫,現在都還沒有出爐。

不過牛儒正一個人的力量肯定不夠,因此蕭奇要找個人來幫他,這個人就是余承生。

余承生不用專門說什麼削減落後產能,他只用從這個PM2.5入手,講解細微顆粒物對人體的侵害,那麼燕趙和津衛的鋼鐵廠就得遭殃——大佬和他們的家人們可都生活在首都,誰敢說余承生說得不對,肯定會惹發眾怒。

而且你總不能說只有你首都最重要,其餘的城市都不用管霧霾吧?

所以鋼鐵廠、礦山、石山、建築工地等等,一定會被嚴厲的清查和關閉。

一旦重污染的鋼鐵、礦山等行業被制止了,那麼一方面環境質量會不斷的變好,落後產能也更加可以被砍掉,從另外一個方面支持牛儒正的提案。

說起來,這也是一舉兩得啊。

余承生能到這一步,當然是已經想通了蕭奇的一石二鳥之策。

不過他一點也不在乎,因為他覺得蕭奇說得對,應該這麼去做,所以絲毫不在意自己是不是被蕭奇給「利用」了。

更何況,削減落後產能,增加國家的真正核心競爭力,這也是余承生很贊同的啊。

一個國家剛剛開始發展工業的時候,那麼一些必要的犧牲是在所難免的。

但華國的工業化進程已經到了現在的地步,那麼就應該可以進行第二步的升級了,漸漸向更高的產業鏈地位奮進,逐漸佔據更高的地位。

思緒過處,余承生拋出了另一個問題,「剛才我聽你說了汽車,可是你難道不知道,在這世界經濟危機已經波及到華國的時候,汽車產業已經成了華國未來一個五年計畫裡面,最重要的戰略之一嗎?特別是在牛委員堅決反對發展房地產、鋼鐵、船舶等重工業計畫之後。」

「我想這個應該是不影響。」蕭奇解釋道:「就如剛才我所說,汽車尾氣的污染排放,並不能作為一個城市的霧霾以及PM2.5的重大影響因素,這一點從倫敦、紐約、東京等等城市的汽車保有量就可以看出來。

一來汽車使用的汽油和柴油,本身就是經過煉製的,而汽車的尾氣排放處理,也已經經過長時間的探討和研究,達到了一個比較低的水準。至少余伯伯你現在再也沒有看過,像是90年代以前,汽車一發動立刻尾氣管就冒黑煙的情況吧?

二來汽車現在也成了人們所倚重的交通工具,我們想要制止的話,無疑是直接和歷史潮流相違背,這樣無論對於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還是整體的人們生活水平,都是有著很嚴重的後果,因此也阻止不了。」

「但10%也是10%啊,車子多了,說不定就會上升到15%甚至20%呢?」余承生道。

「您說的不錯,所以這裡面也有矛盾,就看怎麼來解決。」蕭奇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這個事情應該分為兩部分來看。首先是北上廣深、省會城市、計畫單列市、沿海發達城市等等,因為人口密集,城市空間非常擁堵,這些地方的汽車,就應該有一些限制措施。而比如三四線的小城市,本來就人口少而地方大,那就沒有必要再去做什麼限制了。」

「比如說什麼限制措施呢?」

「很簡單啊。」蕭奇說道:「咱們不說什麼限號,事實證明限號並沒有多大用處,我敢肯定以後對於緩解交通的用處會更小。咱們也不用說什麼油價限制了,那沒有必要,反正這兒才買了這麼多石油,近兩年又會有大量低價石油入庫,讓老百姓得到一些實惠也是好事兒。但在收費方面,就該實行階梯收費。」

余承生指了指蕭奇,「你倒是給我說仔細一點,一次說完!」

蕭奇呵呵一笑,說道:「余伯伯您聽說過新加坡的城市車輛收費系統沒有?」

「沒有。」

「新加坡的車子是非常貴的,不僅僅是價格貴,而且還因為他們車牌貴。車牌貴也就罷了,買下的每個車牌還只能用10年,10年過後你就得車牌繳納回去,自己重新去花巨資再買車牌。」

「哦,這倒是和東方的不一樣啊。」余承生頜首道,「東方是30000多一個車牌,買下來就一直擁有了。有錢人不在乎。」

「是啊,所以這個只是新加坡的解決方法之一,並不是適合華國的,主要是華國的人太多,有錢人數目也一下子多了。」蕭奇繼續的道,「其實新加坡也不缺有錢人,所以這點對他們的影響很小。真正影響很大的,是他們在早晚車輛高峰階段,直接按照區域來收費。

咱們拿首都來舉例說吧,比如您早上9點高峰階段,要從東五環進入東四環的話,那麼設立在東四環的電子設備,就會從您汽車裡面的感應磁卡劃5塊錢。如果您再想從東四環進入東三環,那麼再劃10塊錢。同樣的,您出城的時候一樣會有這樣的收費,去越擁擠的地方,您給的錢越多,說不定這一趟下來,三五十塊就給出去了!

這可是每一天,如果每天都這樣的話,您算算,一個月就得一兩千,甚至兩三千都得花!這有錢人也得心裡犯嘀咕啊,更別說買車子的人,90%都是買30萬以下的車子的,他們能不心疼這筆錢?能不減少去這些擁擠的市中心?這樣一來,擁堵的可能不就大大減少了嗎?」

余承生聽得連連點頭,「這法子好,不過電子技術能準確的檢測和扣錢嗎?技術上面會不會有缺陷?」

「當然不會,這套ETC系統,新加坡和英國都用了很多年了,就是靠著這一點,他們兩個城市那麼多的車輛,才沒有被直接給堵得癱瘓。」蕭奇道:「當然了,具體該怎麼扣錢,扣多少合適,該先充值還是後付費等等,就要靠相關的部門來研究了。在此之前,先去英國和新加坡考察一下,取取經是很有必要的。只要看到別人是怎麼成功的,怎麼為成功付出各種的努力的,這麼全套的學回來,才能更好的運用。」

「好,我記下了。」余承生順手寫了一個紀要,「你繼續。」

「然後第二點,那就是大幅度提高市中心路面停車和停車場的收費。」蕭奇道,「只要是敢在早上9點到晚上8點之間,在中心城區停車的,直接把費用上升到讓他們心疼為止。只要一天停車費用都達到了100塊以上,那麼我想那些到處佔道停車,繁華商業廣場、醫院、學校門口引發大擁堵的情況,自然就會減少許多。

目前我能想到的,基本上就是這兩點,而且是能在我們華國的繁華城市大力推行的。至於其它有效的限制方式,那就要靠我們多多集思廣益的思考了,我想專家們集中在一起,肯定能比我一個人想得多。」

「呵呵,我看你這樣啊,純粹就是不想讓人買車了!」余承生連連的搖頭,「我要是大城市的普通人啊,我也得多考慮考慮,要不要買車了……買車的成本比起天天打車都要貴了!那樣來買車的話,基本上使用率不高,實在是很浪費。」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又不想擁堵,又不想污染空氣,只能是多限制一些了。」蕭奇道,「但我這並不是單純的減少人們使用車的時間。比如區域電子收費系統,只要你錯過了早晚上下班高峰期,一樣的可以進入中心城區嘛。還有你出去到郊外旅遊,去自駕游什麼的,不也是挺好的嗎?車子一樣能用得上。

況且大城市的買賣車子雖然多,但小城市加起來也不少啊。這個對於汽車的銷量是沒有太大的影響的!咱們這幾年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買車的人肯定越來越多,至少大城市才不會被這樣的收費給嚇著,因此我們成為第一產銷大國,也就是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