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火燒鄔文化,又來豬羊輩

卻說殷破敗、雷開與諸將,親自看見今日光景,不覺嘆道:「國家不祥,妖孽方興;今日我們兩員副將,豈知俱是白蛇、蜈蚣成精,來此惑人,此豈是好消息?不若進營,與主將商議何如?」

眾將隨後進營來,見袁洪在中軍悶坐,俱至帳前參謁。袁洪見眾將來見,也覺沒趣,乃對眾將道:「吾就不知常昊、吳龍,乃是兩個精靈,幾乎被他誤了大事。」

殷破敗不禁道:「姜子牙乃崑崙道德之士,麾下又有這三山五嶽門人相隨,料吾兵不能固守此地。請元帥早定大策,或戰或守,可以預謀,毋令臨渴掘井,一時何及?眼見我兵微將寡,力敵不能,不若依不才等愚見,不如退兵,固守都城,設防禦之法,以老其師,此不戰能屈人之兵者。不知元帥尊意如何?」

袁洪則道:「參軍之言差矣!奉命守此地方,則此地為重;今舍此不守,反欲退拒都城,此為臨門禦寇,未有不敗者也。今姜尚雖有輔佐之人,而深入重地,亦不能用武。看吾此地破敵,吾自有妙策,諸將勿得多言。」

各人下帳,魯仁傑對殷成秀道:「方今時勢也都變了,料成湯社稷,終屬西岐。況今日朝廷不明,妄用妖精為將,安有能成功之理?但我與賢弟,受國恩數代,豈可不盡忠於國?然而就死,也須是死朝歌,見吾輩之忠義,不可枉死於此地,與妖孽同腐朽也。不若乘機討差遣,往而不返可也。」

二將議定,忽有總督糧儲官上帳來稟袁洪道:「軍中只有五日行糧,不支足用,特啟元帥定奪。」

袁洪命軍政司修本往朝歌催糧,旁有魯仁傑道:「末將願往。」

袁洪許之。魯仁傑領令往朝歌去催糧不表。

且說朝歌城來了一個大漢,身高數丈,力能陸地行舟,能食只牛,用一恨排扒木,姓鄔名文化,揭招賢榜投軍。朝廷差官送鄔文化至孟津營聽用,來至轅門,左右報與袁洪。袁洪命令來,鄔文化同差官至中軍,見禮畢,通名站立。袁洪見鄔文化一表非俗,恍似金剛一般,撐住半邊天,果是驚人。

袁洪道:「將軍此來必懷妙策?今將何計以退周兵?」

鄔文化道:「末將乃一勇鄙夫,奉聖旨齎送元帥帳下調用,聽憑指揮。」

袁洪大喜:「將軍此來,必定首建大功,何愁姜尚不授首也?」

鄔文化次日清晨上帳,領令出營搦戰;倒拖排扒木,行至周營大呼道:「傳與逆叛姜尚,早至轅門,洗頸受戮。」

話說姜尚在中軍帳,猛聽戰鼓聲響,抬頭觀看,見一大漢,驚問眾將道:「哪裡來了一個大漢子?」

眾人齊來觀看,果是好個大漢子,眾皆大驚。正欲前問,只見軍政官報入中軍來:「有一大漢,口出大言,請令定奪。」

有龍鬚虎言道:「弟子願往。」

姜尚點頭應允,同時吩咐道:「你須仔細。」

龍鬚虎領令出營,鄔文化低頭往下一看,大笑不止:「哪兒來了一個蝦精?」

旋即鄔文化便是大呼道:「周營中來的是個什麼東西?」

龍鬚虎大怒罵道:「好匹夫!把吾當做什麼東西,吾乃姜元帥第二門徒龍鬚虎是也。」

鄔文化笑道:「你是一個畜生,全無一些人相,難道也是姜尚門徒?」

龍鬚虎道:「匹夫快通名來,殺你也好上功勞簿!」

鄔文化罵道:「不識好歹逆畜,吾乃紂王御前袁元帥麾下,威武大將軍鄔文化是也。你快回去,叫姜尚來受死,饒你一命。」

龍鬚虎大怒罵道:「今奉令特來擒你,尚敢多言!」

說話間,龍鬚虎便是發手一石打來,鄔文化一排扒木打下來,龍鬚虎閃過其釘,打入土有三四尺深,急自拽起排扒來;到被龍鬚虎來大腿連腰上打了七八石頭,再轉身又打了五六石頭。只打得是下三路,鄔文化身大,轉身不活。不上一個時辰,被龍鬚虎連腿帶腰打了七八十下,打得鄔文化疼痛難當,倒拖著排扒木,往東走了。

龍鬚虎得勝回營,來見姜尚,備言其事。眾將俱以為大而無用,姜尚也不深究所以,彼此相安不表。

且說鄔文化敗走二十里,坐在一山崖上,擦腿摸腰,有一個時辰,乃緩緩來至轅門,左右報入中軍道:「啟元帥!鄔文化在轅門等令。」

袁洪吩附令來,鄔文化來帳下參謁袁洪。袁洪責之道:「你今初會戰,便自失利,挫動鋒銳,如何不自小心?」

鄔文化忙道:「元帥放心,末將今夜劫營,教他片甲不存,上報朝廷,下泄吾恨。」

袁洪一聽目光微閃的點頭道:「你今夜劫營,吾當助爾。」

鄔文化收拾打點,今夜去劫周營。此是姜尚軍士有難,故有此失。正是:一時不察軍情事,斷送無辜填孟津。

話說姜尚不意鄔文化今夜劫營,至二更時分,成湯營內一聲炮響,喊聲齊起。鄔文化當頭撞進轅門,那時黑夜,誰人抵敵,沖開七層鹿角,撞翻四方木棚擋牌。鄔文化把排扒木只是撞掃兩邊,也是周營軍士有難,可憐被他衝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池,六十萬人馬,在軍中呼兄喚弟,覓子尋爺。又有袁洪協同,黑夜中袁洪放出妖氣籠罩在營中,驚多少大小將官。

姜尚聽得大漢劫營,急上了四不象,手執杏黃旗,護定身子。只聽得殺聲大振,姜尚不由心下著忙,又見大漢二目如兩盞紅燈,眾門人各不相顧,只殺得孟津血水成渠。有詩為證:「姜帥提兵會列侯,袁洪睹智未能周;朝歌遣將能摧敵,周寨無謀是自休。軍士有災皆在劫,元戎遇難更何尤;可惜英雄徒浪死,賢愚無辭喪荒 。」

話說鄔文化夤夜劫周營,後有袁洪助戰,周將熟睡,被鄔文化將排扒木兩邊亂掃;可憐為國捐軀,名利何在?袁洪騎馬仗邪術,衝殺進營,不辨賢愚,儘是些少肩無臂之人,都做了破腹無頭之鬼。

武王有四賢保駕奔逃;姜尚落荒而走;六七門徒,借五遁逃去。只是執披堅銳之士,怎免一場大厄?該絕者難逃天數,有生者躲脫災殘。

且說鄔文化直衝殺至後營,來到糧草堆跟前,此處乃楊戩守護之所,忽聽得大漢劫營,姜元帥失利。楊戩急上馬看時,見鄔文化來得勢頭兇惡,欲要迎敵,又顧糧草。心生一計,且救眼下之危,忙下馬念念有詞,將一草豎立在手,吹口氣,叫聲『變』,草化了一個大漢,頭撐天,腳踏地。怎見得?

話說鄔文化正儘力衝殺,燈光影里,見一大漢,比他更覺長大,大呼而來道:「那匹夫慢來,吾來也!」

鄔文化抬頭看見,嚇得魂不附體:「我的爺來了!」

鄔文化倒拖排扒木回頭就走,也不管好歹,只是飛跑。楊戩化身,隨後趕來一程,正遇袁洪。楊戩大呼道:「好妖怪,怎敢如此?」

楊戩使開三尖刀,飛奔殺來。袁洪使棍抵住,大戰一回,楊戩祭哮天犬,袁洪看見,化一道白光脫身回營。

且說孟津眾諸侯,聞袁洪劫姜元帥的大營,驚起南北二鎮諸侯,齊來救應,兩下混戰,只殺到天明。姜尚會集諸門人,尋見武王,收集敗殘人馬,點算損折軍兵,有二十餘萬,帳下折了將官三十四員,龍鬚虎被鄔文化排扒木絕其性命。軍士有見龍鬚虛的屍首,釘在排扒木上,特此報知。姜尚聞龍鬚虎被亂軍中殺死,傷悼不已。

眾諸侯上帳問武王安。楊戩來見姜尚,備言鄔文化衝殺,是弟子如此治之,方救得行糧無慮。姜尚不由嘆道:「一時誤於檢點,故遭此厄,無非是天數耳。」

姜尚心下鬱鬱不樂,納悶中軍。

且說袁洪得勝回營,其本往朝歌報捷。鄔文化大勝,周兵屍塞孟津,其水為之不流。群臣具賀,自征伐西岐,從未有此大勝。紂王大喜,日日飲樂,全不以周兵為事。

且說楊戩來見姜尚道:「如今先將大漢鄔文化治了,然後可破袁洪。」

姜尚也是不禁道:「須得如此,方可絕得此人。」

楊戩領令去到孟津,哨探路徑,走有六十里,見一所在,地名蟠龍嶺,此山彎環,如蟠龍之勢,中有空闊一條路,兩嶺可以出兵。楊戩看罷心下大喜道:「此處正好行此計也。」

楊戩轉而忙回見姜尚,備言蟠龍嶺地方,可以行計。姜尚聽說大喜,在楊戩耳邊,備說如此如此,可以成功。楊戩點頭領命自去了。正是:計燒大將鄔文化,須得姜公用此謀。

話說姜尚待楊戩離去轉而傳令:「武吉、南宮适領二千人馬,往蟠龍嶺去埋伏;引火之物,中用竹筒引線。暗埋火炮、火箭各項等物;嶺上俱用柴薪,引火乾燥物件。預備停當,只等鄔文化來至,便可行之。」

二將領命去也。話說鄔文化得了大功,紂王命官齎袍帶表禮等物,獎諭鄔文化、袁洪。二將謝恩,打發天使回朝歌不題。袁洪對鄔文化道:「荷蒙天子恩寵獎諭,鄔將軍,我等得盡忠竭力,以報國恩,不負吾輩名揚於天下也。」

鄔文化道:「末將明日使姜尚無備,再教他個片甲無存,早早奏凱。」

袁洪大喜,設宴慶賀。正談笑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