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遠東故事 第六百八十二章 (三)全金屬結構

AF—18戰鬥攻擊機採用全金屬的結構,下單翼,單座,裝一台中華鷹IX—V8液冷式發動機,360馬力,帶動一副三葉螺旋槳,後3點起落架,主起落架可收至機翼內,其形體細長,流線型突出。機身長8·8米,翼展9·8米,機高2·80米,起飛重量1352千克。

成員:1人機身長度:28ft8in(8·8m)機身翼展:32feet4in(9·88m)機身高度:9ft1in(2·80m)

飛機空載重量:1,422lb(645kg)最大起飛重量:2,980lb(1,352kg)發動機:1×aEagleIX—V8,360hp(265kW)最大飛行速度:180mph(290km/h)atsealevel最大飛行距離:700mi(1126km)最大飛行時間:4hr45m實用升限:25,000ft(7,620m)爬升速率:1,800ft/min(548m/min)武器:Guns:2xBrowning12·7MMaircraftgunBombs:4x245lbor8x125lb(450kg)ofbombs由於AT—18大量採用了鋁合金結構和全金屬蒙皮,特別是將安裝使用重量更輕的中華鷹IX—V8引擎,因此飛機的自重比起FR—18輕了約100公斤,而最大起飛重量則依然能維持在1352公斤的量級上,這使得AT—18戰鬥攻擊機的速度、爬升率、火力、飛行高度都有了顯著的提高,不但安裝了2門勃朗寧12·7MM大口徑機槍,而且攜彈量也從300公斤提高到了450公斤,將來對地攻擊時火力大增。

在7月底除了AT—18完成了設計方案開始正式研發之外,王庚當初提出要求研發的油箱中彈後自封閉技術和流線型副油箱設計的研發工作同樣進入了尾聲,並準備率先在AT—18掠奪者戰鬥攻擊機上使用。

根據王助、巴玉藻上報上來的AT—18研發進度,這款最新型的單發單座下單翼金屬結構戰鬥攻擊機,將力爭在10月份完成樣機試飛和定型,預計11月的生產數量為24架、12月為48架、到明年1季度,產能將擴充到月產120架的程度。

為了解決AT—18正式服役前聯軍航空隊的戰鬥機損耗,早在7月初,王庚經過思量考慮了再三,決定臨時向美國方面再採購300架美國生產的SE5補充聯軍航空隊,當然,賬得先賒著,事實上在王庚前世,SE5英國人自己只生產了1300多架,剩下4000多架限於英國國內產能的問題,都是授權美國生產。

這300架美國生產的SE5將於八月底運抵海參崴,之後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一路運到伏爾加聯邦前線來,由於烏法到薩馬拉此時並沒有鐵路,因此,在不斷拓寬和加固整修薩馬拉到烏法的公路的同時,薩烏鐵路的修築也成為伏爾加聯邦內閣總理瓦西里·尼古拉耶維奇·佩佩利亞耶夫最近著手的工作重點。

由於日本企業在中國境內的鐵路修築工程中賺的缽滿盆滿,所以伏爾加聯邦境內的鐵路公路工程,王庚大手一揮繼續給了日本算是個不小的人情,當然,此刻聯軍副參謀長田中義一更滿意的是替日本爭取到了500個聯軍航空隊第1期飛行學員的名額。

這個上午註定是繁忙的上午,這邊關於成立聯軍航空隊薩馬拉航校,招收聯邦籍、日本籍和中國籍各500名飛行學員的事情剛定下來,一個作戰室的日本參謀匆匆前來,手裡拿著最新收到的電報。

「報告總司令,莫斯科來電,蘇俄紅軍在南線和高爾察克大打出手,對方希望我們提供高爾察克主力位置和兵力部署情況!」前來報告的赫然就是負責作戰室上午值班的參謀之一、日本陸軍大尉龜山小太郎同學。

1918年7月29日8:00薩蘭斯克蘇俄伏爾加河方面軍第1集團軍司令部圖哈切夫斯基當然知道這會兒指揮整個伏爾加河軍區和方面軍部隊作戰的是方面軍副司令員兼第二政委克里門特·葉弗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這位烏克蘭人趁著自己和葉戈羅夫在烏法戰役中栽了大跟頭,從此乘虛而入扶搖直上,一躍而成伏爾加河方面軍的副司令並擔任前敵總指揮,負責指揮整個方面軍的作戰。

圖哈切夫斯基當然有足夠的理由瞧不上伏羅希洛夫,年紀大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37歲的伏羅希洛夫乃是鐵路工人家庭出身,13歲才進入學校開始學習,並沒有接受過正統的軍事學院的培訓,只是布爾什維克工人幹部而已,圖哈切夫斯基認為像克里門特·葉弗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這樣的布爾什維克,當政委恐怕理論知識和素養都不夠,更不要說指揮一個方面軍。

當初在烏克蘭,為了爭奪哈爾科夫,伏羅希洛夫指揮的烏克蘭第5軍楞是被一個德國預備兵的團給擊敗和趕出了烏克蘭,這讓圖哈切夫斯基對伏羅希洛夫的軍事才能完全不能認可。

相比鐵路工人家庭出身,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和系統的軍事知識培訓的伏羅希洛夫,年僅25歲的圖哈切夫斯基1893年2月16日生於斯摩棱斯克省多羅戈布日縣一個貴族之家。由於家道中落,1904年其父帶全家搬至奔薩省烏拉日村,後又於1909年遷居莫斯科。

18歲時,圖哈切夫斯基離開中學進入莫斯科葉卡捷琳娜第一武備學校,後轉亞歷山大軍官學校學習;1914年7月畢業,獲少尉銜,到謝苗諾夫近衛團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圖哈切夫斯基隨部隊開赴前線,因作戰勇敢6次受獎。

可以看得出,37歲的伏羅希洛夫是一個工人階級出身的職業革命者,而25歲的圖哈切夫斯基則是出身於貴族家庭並接受過系統的軍事知識的學習,在歐戰東線出生入死參加戰鬥,並因作戰勇敢而多次獲得獎章的職業軍人。

讓工人階級布爾什維克政委出身的傢伙來指揮方面軍作戰簡直是兒戲,這是圖哈切夫斯基對伏羅希洛夫所有的觀感,至於在烏克蘭撤退途中和三次保衛察里津中建立的功勛,圖哈切夫斯基並不認為那全是中央委員約瑟夫和伏羅希洛夫的功勞,比起切爾納溫和伏羅希洛夫這兩個前南方面軍集團軍司令,圖哈切夫斯基反而更看好已經投奔了伏爾加聯邦的葉戈羅夫的軍事指揮和帶兵的能力。

在整個烏法戰役中,亞歷山大·伊里奇·葉戈羅夫率領的蘇俄第9集團軍的行動最機智果斷,撤退時也步調不亂井井有條,如果葉戈羅夫當時能放棄自己的家鄉情懷,帶領部隊繞過布祖盧克自己的出生地,而不是進入布祖盧克三河交匯的三角地帶耽誤了突圍,早就突圍而出!

當然,聯軍迂迴防守布祖盧克鎮的那個騎兵旅打的確實漂亮,兩個合圍過來的騎兵團也如有神助,愣是把布瓊尼和夏堅科揍的落荒而逃!

烏法戰役如果葉戈羅夫撤退時不是放鬆了警惕想順路看看布祖盧克家鄉的話,繞道而行第9集團軍的主力多半能向南突圍出去,那樣的話,蘇俄紅軍在烏法戰役就不會徹底失敗,而葉戈羅夫將成為當之無愧的南方面軍的代表,就算成立伏爾加河方面軍,也輪不到伏羅希洛夫這廝來當什麼方面軍副司令兼第二政委,至於要說早先保衛察里津的功勞,難道葉戈羅夫就比伏羅希洛夫少了?

當然,圖哈切夫斯基一點不傻,他不直接說自己不願意向東撤退去跟第10、第8集團軍回合,而是說自己的隊伍糧彈奇缺,沒糧食根本邁不開步,不管是奔哪,沒有武器彈藥,這一旦離開城市在野地里被高爾察克的騎兵部隊圍上的話,饑寒交迫缺槍少炮根本無法抵抗,那不是去東邊和吉季斯布瓊尼他們回合,而是把部隊斷送到高爾察克的嘴邊成了砧板上的肥肉了!

除了要求莫斯科儘快調集糧食和武器彈藥通過鐵路線補給到薩蘭斯克自己的集團軍之外,圖哈切夫斯基又分別給莫斯科的蘇俄最高軍事委員會托洛茨基、斯維爾德洛夫發了電報,在電報里圖哈切夫斯基分析了當面的局勢,認為把南線的主力全部集中到伏爾加河左岸一線,很可能中了高爾察克的圈套,那樣的話,從下諾夫哥羅德到薩拉斯克再到南邊的奔薩這一線全線敞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