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遠東故事 第六百三十章 (上)德國面臨的選擇

坦能堡戰役取得輝煌勝利一戰成名的德國東線第八集團軍,當時就是德國1個第八集團軍的4個軍對付沙俄第1和第2兩個主力集團軍的9個軍,雙方步兵兵力對比是1:1·7,騎兵則是1:2·7,戰役的結果卻是沙俄第1集團軍被重創,第2集團軍被全殲!

所以王庚對德奧軍隊主力的動向極為警惕,為此他再次強調道,「諸位,剛才蔣副參謀長說的一點不錯,我們整個東線聯軍的作戰方針,就是既要完成協約國賦予東線聯軍的任務,把魯登道夫的注意力從西線牽扯一部分回來,使得德奧抽調一部分兵力返回東線作戰,又不能讓魯登道夫感受到巨大的威脅,從而一口氣派100個師回來跟我們爭奪東線,不客氣的講,如果東線決戰在明天就爆發,而對方又有超過50個師的主力部隊參戰的話,我們幾乎沒有勝利的希望!」聯軍總司令的話語沉重的敲打在幾位聯軍參謀長和副參謀長的心頭,蔣方震和蔣鴻遇都是第一次看見王庚如此的鄭重其事,而日本的田中義一則緩緩的點著頭道,「索噶~~~我明白了,總司令閣下,我們要把握好這個度,零敲牛皮糖的把德奧主力一點一點吸過來,讓他們既感到痛,又不至於暴跳如雷惱羞成怒返身全力殺過來!然後我們邊打邊練,把東線聯軍的戰鬥力和效能給磨合起來,等我們力量強大了,到時候再跟對方決戰!」日本陸軍大將這會兒揮舞著拳頭,一臉的堅毅,看上去倒一點不像54歲的樣子。

「哈哈哈!哈,說的很對,就是這樣!」王庚笑了起來,顯然,對田中義一的理解和領悟能力還是相當認可!

1918年7月28日10:00柏林德國第三最高陸軍指揮作戰會議室「我親愛的埃里希,威廉·格萊納連續從烏克蘭發來告急電報,那個西蒙·佩特留拉的駐柏林公使不停的向外交部發照會,要求我們履行德國當初承諾對烏克蘭執政內閣的承諾,幫助他們抵抗敵人即將發起的侵略,東線的問題,發展的局勢有點出乎我們意料呢!」說話是的名義上的德國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長保羅·馮·興登堡,1914年歐戰東線的坦能堡一役造就的德國英雄,陸軍元帥,執掌了第三最高陸軍指揮總參謀長已經兩年的興登堡元帥,71歲的德國名義上的最高領袖,實際依靠的卻是他的軍需總監(副總參謀長)埃里希·魯登道夫。

早在4年前的1914年8月23日凌晨,被德國朝野上下吹捧為「珠聯璧合的一對統帥」第一次在漢諾威車站相見。魯登道夫在車上向新任第八集團軍司令興登堡彙報了第八集團軍的情況和已發出的一些指示,興登堡耐心地聽了15分鐘,說了一句「我也沒有更好的主意,我看就這麼辦吧。」就去睡覺了。

這樣,興登堡閣下從一開始起就完全適應自己所應當擔當的角色。數年後他曾坦率地講過,他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使我的參謀長的聰明才智、幾乎超人的精力和從不懈怠的幹勁得到充分的發揮,必要時為他創造條件」1916年8月,興登堡被任命為總參謀長,而魯登道夫擔任軍需總監。名義上是興登堡統率全軍,實際上是魯登道夫代替他指揮,興登堡和魯登道夫領導的第三屆最高統帥部從一開始起就大抓經濟和軍工生產。

1916年魯登道夫制定了「興登堡計畫」指揮全國軍隊,剝奪了工人在戰前爭取到的某些權利,要說得算是加緊對德國廣大勞動人民的鎮壓和剝削。他們還變本加厲地干預政治,實際上變成了德國命運至高無上的支配者。1917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在他們的壓力下不得不免去貝特曼·霍爾維格的首相職務。

歐戰給各國人民帶來莫大的苦難和犧牲,而壟斷資本家們卻由於生產軍火大發橫財,在德國,作為容克貴族和壟斷資本集團的忠實代理人,興登堡對廣大人民群眾和普通士兵的痛苦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說什麼戰爭對他來說就好象是一次浴療。在德國統治集團中,興登堡始終站在主戰派一邊,主張把戰爭進行到底,反對和談,主張進行無限制的潛艇戰。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他起初反對同新生的蘇維埃國家實現停戰,後又提出苛刻的條件,迫使蘇俄接受布列斯特和約。當然,名義上這一切是在興登堡的主持下,事實上,背後無處不在的卻是掌控一切的埃里希·魯登道夫這位軍需總監。

當然,早在之前的1918年4月,魯登道夫利用和蘇俄談判布列斯特合約破裂後,蘇俄事實上已經退出了戰爭的有利時機,把東線的部分主力西調,集中力量在西線發動了1918年春季攻勢,力圖在趕在美軍能在戰場上發揮作用前決定戰局。結果卻功虧一簣無疾而終,緊接著同年6月,西線的協約國軍開始反攻,以英法聯軍為主、美軍為輔發起了協約國1918年西線夏季攻勢。

整個6月的西線的馬恩河和亞眠之戰中,在整個六月份,協約國方面以英法為主力對德軍防線上的亞眠和馬恩河這兩個突出部發動了大規模的攻勢,英軍投入了主力四十二個師五十萬人,法軍投入了主力五十六個師六十七萬人,剩下的英法部隊各約三十個師則守著協約國的防線。

美國遠征軍第一集團軍的八個主力師作為後備隊,其餘的美軍十六個新兵師則守在第三道防線上。

而魯登道夫則藉助5月份和蘇俄最終簽訂了布列斯特合約的機會,通過整個五月以來的加緊調動,獲得了東線兵力支援的德軍,在西線擺開了一百八十八個師,六千五百門重型野炮和九千八百門輕型野炮。

作為進攻方的協約國,擁有六千八百門重炮和八千三百門輕炮,協約國的空軍力量比德國將近強二倍——在亞眠進攻方向是一千五百架對德國的一千二百架;在馬恩河方向約為一千八百架對一千零七十架。

六月份的這次協約國夏季攻勢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一場悲劇,進攻一方的協約國在一線兵力總數少於防守一方的德奧軍隊,但在亞眠和馬恩河兩個突出部,協約國集中使用的英法兩個突擊集團的兵力則比對面的德奧軍隊人數要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