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遠東故事 第六百一十五章 (上)誰是無冕之王?

而南苑大本營中剩下的3個新兵補充旅則繼續整訓,參戰軍在全國範圍內的新兵招募的不步伐依舊沒有停,這創造了一個現代戰爭史上的特例,參與世界大戰的一方也就是中日同盟,都是在沒有執全國行動員令的情況下以常備國防軍履行著自己在協約國內的作戰義務。

當然,由於這一年半一來中國參戰軍已經成為國人的精神支柱和整個社會的頂樑柱,紀律嚴明、待遇優厚、訓練刻苦、作戰勇敢的中國陸軍和航空兵已經一躍而成時代的驕子!《三大—紀律九項主意》軍歌嘹亮刻在了每一個軍人的心頭!體現在他們的日常行為規範中,而南苑新兵補充旅義務參加當地的永定河兩岸的疏浚和水利工程也成為一個光榮的傳統。

參戰軍新編組的第27師、第28師和第29師組成了中國第4集團軍,集團軍司令的人選既叫人意外也不意外,蔣方震卸任山西督軍和整編第13師師長,晉陞為陸軍上將,擔任中國第4集團軍的司令,而接任山西督軍和整編第13師師長的則是北洋宿將、57歲的王士珍。

而且這個年僅36歲的中國陸軍上將,之前已經是一省的督軍,當過中國保定陸軍學校和陸軍大學的校長,正經的文武雙全的軍人楷模,雖然日本的師團長年紀都比蔣方震大,在陸士怎麼也得算是蔣方震的前輩學長,但對說著一口流利日語的蔣上將的好感和欣賞還是一覽無餘的。

蔣方震,字百里,乃是中國近代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一名畢業後,還曾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在王庚前世,蔣方震於1937年出版的軍事論著集《國防論》中提出了抗日持久戰的軍事理論,是南方黨將領中的第一人,並在日後一定程度的影響了白崇禧等人。

後人對蔣方震的評價是這廝乃一個第一流的軍事學家,卻不是第一流的軍事家,王庚卻不這麼看,在王庚前世,蔣方震終身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在30多年的職業生涯里,他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只是充當高級幕僚,顛沛於諸侯。

對蔣方震的蓋棺定位,後人大部分認為他應該是軍事學家,而非軍事家。後來蔣方震去世後,《大公報》主筆王芸生回憶他的文章,或者曹聚仁的《蔣百里評傳》都審慎地使用了「軍事學家」一詞。

在「老虎總長」章士釗的輓詩里,甚至說他「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或許黃任之的輓聯相對客氣一點:「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蔣方震在前世只是沒有遇到伯樂而已,這是王庚自己的看法,當然,是不是真金怕不怕火煉,遼闊的聯軍東線戰場是最好的熔爐和學校,王庚要讓蔣方震獨當一面去帶兵,日本眼前這個第1師團的師團長河合操中將不是也剛卸任日本陸軍大學的校長么,誰說軍事學家就不能帶兵打仗成為軍事家?王庚不信這個邪!

隨著王庚走進會議室,一聲精幹的,「總司令到!」的聲音讓整個會議室的中日和聯邦將領都忙不迭的起身立正,咔的把皮靴碰的山響,日本幾個師團長的目光中帶著好奇,看著年輕卻氣質雍容的協約國東線聯軍總司令,看著這個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亞洲無冕之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