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遠東故事 第四百八十九章 坦克大炮滾滾而來

1918年7月中旬,總部設在中國北京南苑的中華福道汽車公司,國產最新型號的中華FD—18輕型坦克正式下線,而之前,到了1918年7月初,中華福道汽車公司的產能已經擴大具備月產道奇軍用卡車1500輛、FD—17II型輪式裝甲戰車1200輛和中華悍馬越野車1500輛的能力。

而中華福道汽車公司的坦克分廠、裝甲車分廠和汽車分廠如雨後春筍一樣圍繞著南苑汽車工業基地建立了起來,引擎分廠也擴大了三倍以上,中華福道汽車公司成為亞洲最大的軍用/民用汽車製造集團。

而1918年4月底定型,五月開始正式投產的中華悍馬越野車,在整個五月份生產了800輛、到了6月份則生產了1200輛、預計七月份的產量將確保達到1500輛。

這款中華悍馬FJ—18型越野車,基本性能參數如下:1、裝備福特2·9排量直列4氣缸風冷式引擎,2、4x4驅動,三速變速器,3、車身低矮,底盤用鋼材一次成形壓制,前後輪橋式彈簧鋼板獨立懸掛,4、整車自重才860公斤,車長3米,高1·87米,寬1·57米,5、最大時速80公里,載重450公斤。

6、既可以作為偵察/指揮車、又可以搭載機槍作為火力支援平台,安裝槍架和氣冷式7·62MM口徑M1917A3勃朗寧重機槍,也能安裝新12·7MM大口徑型M2勃朗寧重機槍。

中華悍馬FJ—18型越野車事實上成為聯軍偵察部隊和連以上指揮員的基本座駕,全面優先裝備了西進的聯軍中國主力部隊,當然,隨著聯軍的整軍和融合,混編後的中央方面軍各步兵集團軍也將陸續裝備這款前線聯軍將士最為羨慕和熱愛的「寶馬」坐騎。

在聯軍最早在新西伯利亞成立時,聯軍中的中國第三集團軍裝備的中華悍馬FJ—18型偵察指揮車已經讓日本陸軍各級將領看得眼熱心跳,要知道日本第三軍這三個師團,可是連旅團長還都騎著馬沒有車的主,而聯軍中的中國軍居然是個把這短小精悍外形霸氣的悍馬指揮車配置到了營連長一級,這叫帝國陸軍騎著馬的武士指揮官們情何以堪?

中日同盟的成立使得日本第一次擺脫了資源匱乏給舉國發展帶來的壓力,早在五月初,中美任丘油田的第五口深井「中美五號」鑽探成功,井深3328米,日產原油1200噸,這讓這樣任丘油田已經同時擁有五口高產油井,加起來日產原油6700噸,合46900桶,年產原油240萬噸以上,中國對日本的原油出口也大幅度增加到了每月20萬桶以上。

整個亞洲都被中國任丘油田開採的石油和生產的燃料點亮了夜空,日本的各大城市和鄉村,拜中日同盟中國老大哥供應的優質低價石油和燃料所賜,夜晚的燈火也燦若星河的亮堂了起來,中國生產的任丘優質煤油成為整個亞洲地區的民用燈油和燃油當仁不讓的首選。

而且到了此刻1918年7月下旬,中國鄂爾多斯的焦煤和白雲鄂博的鐵礦石已經可以各自通過90公里的鐵路支線,匯聚到包頭鋼鐵基地進行冶煉,和宣化鋼鐵基地一樣,中華鋼鐵公司包頭鋼鐵基地的火力發電廠、煉鐵、鍊鋼、煉焦等分廠已7月底開始先後投產,試投產的白雲鄂博鐵礦一期工程年產鐵礦石120萬噸。

而包頭煉鐵廠除了第一座450噸高爐已安裝生產之外,第二第三座450噸高爐在7月下旬也提前完成了安裝調試投入生產。日產生鐵達到了設計中的1500噸,預計年產生鐵45萬噸以上。

包頭鍊鋼廠第一期建有140噸平爐四座,年產鋼20萬噸,而用於冶煉合金鋼、炮管鋼和工具鋼5噸電爐四座,年產合金鋼、炮管鋼等特種鋼材7500噸,第一期工程已於7月底前全部完工並達到預期產能。

下半年將繼續開始包頭鋼鐵聯合基地的第二期工程,到年底前將把鐵礦石產能擴大到年產180萬噸,生鐵和粗鋼的年產量俱都翻番至90萬噸和40萬噸,電爐特種鋼則提高到年產1·5萬噸。

宣化鋼鐵基地的鋼鐵產能有力的保障宣化兵工廠的軍火武器彈藥生產、中華福道汽車公司的引擎、坦克、裝甲車和汽車的生產,以及中華飛機製造公司的引擎和飛機生產。

當然七月最大的喜訊依然是首推中華FD—18輕型坦克的正式下線,作為用來裝備和組建坦克旅的神兵利器,中華FD—18輕型坦克的提前誕生,和宣化兵工廠提前完成了M1918型—37MM新型高射/坦克炮的研製有著密切的關係。

早在1918年3月,在從美國引進了50輛FT—17雷諾輕型坦克樣車後,同時也隨著3月底,宣化兵工廠的75MM山炮、75MM野炮、150MM榴彈炮以及60MM和81MM兩種迫擊炮的仿製成功,當時王庚給兵工廠新出的題目:就是在法國雷諾FT—17輕型坦克上所使用的37MM短管炮的基礎上,研發一門新型的37MM口徑的高射/反坦克兩用炮。

由於法國那個雷諾FT—17輕型坦克上用的37MM短管榴彈炮的低初速,導致它的貫穿能力幾乎沒有,只能對暴露在工事外的人員和輕型工事造成殺傷,而王庚當時提出的要求是,參考法國這門37MM的短管炮,加上法制哈乞開斯37MM速射炮的基礎,加上75MM山炮(加農炮)的基礎。

中國宣化兵工廠的炮車間必須在以上基礎上,研製一門中國產新型37MM的高射/反坦克兩用炮出來,加長身管和改進彈藥顯然是提高膛壓、初速和射程的關鍵,王庚要求研製中的37MM高射/反坦克兩用炮最大射高不低於5000M,在平地上1500米內能擊穿48MM厚的裝甲。

更重要的是,這門炮的重量將不得超過450公斤,射速則不低於每分鐘20發。王庚參照的主要依據是前世一戰後各國普遍裝備37MM口徑反坦克炮的參數,在此刻的1918年,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都還沒有專門的以穿甲為主要攻擊方式的坦克和反坦克炮出現。

當時如果不是為了遷就研發中的中華FD—18輕型坦克設計全重六噸的重量,王庚本想直接設計一門75MM口徑的高射/反坦克兩用炮出來,可那樣一來,這炮的重量至少也得2·5噸以上,在全重才6噸坦克上裝2·5噸重的坦克炮,那完全是小馬拉大車,對一貫強調機動力的參戰軍而言,則只能先放一放。

不要小看37MM口徑的高射炮,作為小口徑高射炮的經典之作,在王庚前世,知道一個世紀後,37MM高射炮依然是預備役高炮部隊的主力武器,同樣,在王庚前世,那個二戰爆發的前期,在重型坦克出現之前,37MM的反坦克炮依然是最優秀的反坦克武器。

宣化兵工廠炮車間的美英法工程師和設計師,和陸軍部兵工署為宣化兵工廠從全國各地兵工廠調集收羅來的中國兵工專家們,揮汗如雨日夜奮戰,組成十多個小組進行不同部分的技術攻關,在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試驗的基礎上,前後花了三個月的時間,終於根據王庚的要求設計出了新型的37MM口徑系列高射/反坦克/坦克炮。

在新型37MM炮系列研製的過程中,由於之前12·7MM大口徑M2勃朗寧重機槍已經提前問世並正式在聯軍中列裝,因此宣化兵工廠首先完成射擊定性的是中華FD—18輕型坦克亟待裝備的37MM坦克炮。

被定型為M1918—37—T的37MM坦克炮性能參數如下:1、炮管口徑:37MM2、炮管身長:1739MM(L47,身管長度是口徑的47倍)3、全炮重量:372KG4、操作人數:2人(一名裝填手、一名車長/炮長)5、高低射界:—5°to+25°6、射速:15發/分鐘5、炮彈出膛初速:762m/s(2,500ft/s)6、有效射程:1,500m(1,600yd)7、最大射程:5,500m(6,014yd)37MM坦克炮配有兵工廠同時專門研製的37MM口徑的M1918—APC穿甲榴彈和M1918—HC高爆榴彈。

M1918—APC穿甲榴彈的參數如下:1、全長337mm,全重1·32kg,彈頭尾部有曳光葯管;2、彈頭塗黑色,長98·98mm,彈體直徑36·75mm,彈帶直徑38·15mm,底部直徑13·05,底部到彈帶距離14·27mm,3、彈頭重681g,其中裝葯13g,成分為黑索金高爆炸藥,彈體上有紅色標記註明是穿甲彈;4、葯筒長247·65mm,瓶頸直徑38·1mm,斜肩直徑41·27mm,底緣直徑51mm,5、發射葯有2種:一種為是二乙撐二甘·醇二硝·酸酯(diethylenediglycoldinitrate)和硝·化棉(nitrocellulose);另一種為177gmNgl·R·P管狀葯,成分是丙三醇三硝酸酯(nitroglye,俗稱硝·化甘·油)和硝·化棉(nitrocellulose);重量均為188gM1918—H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