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兄難弟 崇禎的死;大結局

三月以來,謠言紛紛。人們雖不知李自成大軍確切位置,卻都知道它正在逼近,有力、穩定地逼近。「京師滿城洶洶,傳賊且至,而廷臣上下相蒙」。京城戒嚴,不讓進,也不讓出。接替陳演當上首輔沒幾天的魏藻德,借口籌餉,想溜之大吉,被崇禎冷冷拒絕。他要成全他們死國的「決心」;這些阻撓南遷的人,不可以立了牌坊,再去當婊子。大家無所事事,得過且過,行屍走肉一般,困在孤城、坐以待斃。

有一個謠言,稱十二日闖軍即攻下昌平,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中還專門辨析這一點,說昌平失守確實在十二日,「載十六(日)者,十六始報上(指崇禎十六日才得到這個消息)耳。」但這的確是個謠言。昌平失於十六日中午,確定無疑。這是闖軍一位隊長姚奇英親口告訴羈押之中的趙士錦的:「後予在賊營中,隊長姚奇英為予言,初六破宣府,初十破陽和,十六早至居庸關,午間至昌平,而京師茫然罔聞,良可浩嘆。」 以闖軍摧枯拉朽之勢,如果十二日打下昌平,絕對無須七天後才抵京城。

崇禎同樣無所事事,等死。十六日這天,他居然還有心思接見一批剛剛考試合格、準備提拔到中央任職的縣官,「問裕餉、安人(擴大餉額和安定人心的辦法)」。此時崇禎,簡直像是搞惡作劇的行為藝術家,存心開士大夫們的玩笑——都這份兒上了,還沒事人兒似的裕什麼餉、安什麼人心?

滋陽知縣黃國琦對曰:「裕餉不在搜括,在節慎;安人繫於聖心,聖心安,則人亦安矣。」上首肯,即命授給事中。

捧腹之餘,不難感受到崇禎的戲弄與刻薄。

考選進行到一半,有人進來,悄悄遞給崇禎一件「密封」。

「上覽之色變,即起入內。」

何故?

密函報告:昌平失守。

這,就是喪鐘真正敲響的那一天。

十七日,兩路農民軍,一路到達今天大北窯以東的高碑店(不是以產豆腐聞名的河北的那個高碑店),一路到達西直門。「寇已薄城,每二三四里扎一營,游騎絡繹相接。自是城上炮聲晝夜不絕矣。」

崇禎照常上班,「召文武諸臣商略」。君臣面面相覷,束手無策。「上泣下,諸臣亦相向泣。」這時,崇禎悄悄在御案寫下「文臣個個可殺」之語,示之近侍,隨即抹去。 俄頃,守城總指揮襄城伯李國楨「匹馬馳至,汗浹霑衣」,他伏地哭奏道:「守城士兵都已經不肯抵抗,用鞭子把一個人抽起來,另一個人馬上又趴下了。」崇禎聞言,大哭回宮。

守軍不抵抗,是因為根本無力抵抗。「京軍五月無糧」,「率飢疲不堪任」 。國家無錢,權貴富人不肯出錢,倒是偶爾有「小民」捐錢;趙士錦親自經手了這樣的捐款:「十七日,厚載門外,有小民捐三百金。又一人,久住彰義門外,今避難城中,年六十餘,一生所積,僅四百金,痛哭輸之戶部。」

十八日,外城破。城破之前,李自成曾派先期投降的太監杜勛進城談判。崇禎召見了杜勛。李自成開出的條件是,割地西北,分國而王,並由明朝賠款百萬兩。不知為何,未能達成協議。此事載於《甲申傳信錄》《烈皇小識》《甲申紀事》《明季北略》等。但不可信。設若李自成所開條件真的不過爾爾,崇禎沒有理由不答應。可能李自成確曾派人入內與崇禎接洽,但內容並非如上。《明季北略》另記一條,似較真確:

(杜勛)盛稱「賊眾強盛,鋒不可當,皇上可自為計」,遂進琴弦及綾帨(暗示崇禎自絕),上艴然起。守陵太監申芝秀自昌平降賊,亦縋上入見,備述賊犯上不道語,請遜位,上怒叱之。

這是對崇禎施加壓力,打心理戰。

彼時發生的事,多帶有「風傳」性質。包括曹化淳開彰義門(又稱廣寧門,清代以後稱廣安門)投降事。據說,這並非曹化淳的單獨行動,事先在一部分內外臣中間達成了「開門迎賊」的公約,「首名中官則曹化淳,大臣則張縉彥」 。孤證,不可考。另外,開門時間也有兩種說法,一為十七日半夜,一為十八日。除彰義門為曹化淳所開,農民軍同時攻破其他幾處城門。曹化淳開門只對他個人有意義,對北京城不保沒有意義。

這裡介紹一下明代北京城構成。像套盒一般,共四層;由內而外,依次是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宮城,即紫禁城。皇城,若以今天地名標識,大致範圍,南至天安門以外約毛主席紀念堂一線,北至地安門一線,東至王府井一線,西至六部口一線。內城,即正陽門、崇文門、東直門、德勝門、西直門、宣武門等京城九門以里。外城,為西便門、廣寧門、右安門、永定門、左安門、廣渠門至東便門所環抱。

外城陷落的消息,十八日傍晚傳入大內。「上聞外城破,徘徊殿庭。」夜不成眠。初更時分,太監報告內城也被攻破。還剩下皇城和紫禁城最後兩道屏障。崇禎領著王承恩,登上萬歲山(景山),向遠處眺望。夜幕中,京城烽火燭天,逐漸向皇城蔓延。

崇禎在那裡踟躕了約一個時辰,回到乾清宮,發出畢生最後一道諭旨:「命成國公朱純臣提督內外軍事事,夾輔東宮。」這道諭旨有無意義、能否送達,都大可疑。

隨後,他把全家人——周皇后、袁妃、太子及諸王子、小女兒長平公主——召集起來,做最後的安排。

孩子們來了,仍身著宮服。崇禎嘆氣:「已經什麼時候了,還穿這種衣裳?」

即命人設法找來平民舊衣,親手替兒子們換上。

「記住,」他這樣叮囑說,「一旦出宮,爾等從此就是小民。將來在外,遇上有身份的人,年長者稱『老爺』,年輕的呼人家一聲『相公』,對普通百姓,年紀大的要叫『老爹』,與你們年齡相仿的要叫『兄長』,對讀書人以『先生』相稱,對軍人就尊一聲『長官』。」

吩咐內侍把三位皇子分別送到他們的外公周、田兩家。

三皇子臨去之時,聽見父親在身後大放悲聲:「你們為什麼會不幸生在我家!」

淚眼送走兒子,崇禎請兩個妻子一同坐下,捧酒,痛飲數杯,對她們說:「大事去矣!」相對而泣,左右也都哭作一團。

崇禎揮手,遣散所有宮女,各自逃生。對自己的妻女,令其自盡。

過去,因為已故田妃的緣故,周皇后跟丈夫的關係並不愉洽,但她仍然不假思索返回坤寧宮,遵旨而行;臨別前,說了最後一句話:「我嫁給你十八年了,從來不聽一句,終有今日。」

袁妃是崇禎所寵愛的女人,因此賜她自盡。而這不幸的女人,自縊,卻因為繩索斷裂,「墜地復甦」。崇禎發現後,拔劍砍之。據說砍了三下,手軟,不能再砍 。袁妃最後據說不曾死去,被農民軍發現,「令扶去本宮調理」 。

其他曾蒙幸御過的嬪妃,「俱親殺之」。

又遣人逼天啟皇帝的懿安皇后「速死」。張氏是夜至晨,兩次自縊未果。第一次為宮女解救,第二次又被李岩專門派來保護她的士兵所阻止。李岩對這位品行端正的前國母,一直心存敬意。但是次日晚間,張後仍趁李岩部下不備,懸樑自盡。

最慘一幕,出現在崇禎與長平公主父女間。是歲,公主年方十五,驚嚇和戀生,令她啼哭不止。她沒有勇氣自殺。崇禎素疼此女,五內俱焚,長嘆一聲,將剛才送別兒子們時說過的話,重複了一遍:「汝奈何生我家!」遂左袖遮面,右手揮刀,砍向公主。公主懼怕用手來擋,左臂應聲而斷,昏倒於地。崇禎雖欲再補一刀,終因周身顫慄而止。

放兒子們生路,讓女性親屬盡死,並非「重男輕女」,而是基於皇家名節不容玷污。在那個年代,這高於生命。所以崇禎殺妻殺女,凄慘無比,但不能視之為滅絕人性。

女眷們一一喪生,崇禎則神秘地從宮中消失。至少,十九日天亮後李自成部隊闖入宮時,他們沒有找到他。問遍宮人,無人知曉。李自成大不安,下令:「獻帝者賞萬金,封伯爵,匿者夷其族。」然而,賞金沒有能夠發出去。

直到二十二日,人們才在後稱為景山的皇家後苑的亭中,發現對縊而亡的兩具屍體。一具屬於近侍王承恩——當初那個將「有」字釋為「大不成大,明不成明」的太監,一具就是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檢。屍體被發現時呈此狀:頭髮披散著並且遮住面孔,普通的藍袍,白綢褲,一隻腳穿靴,另一隻脫落。經檢查,在朱由檢身上找到了以血寫就的遺書,大意:諸臣誤朕,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以發覆面,勿傷我百姓一人。

那時不掌握現代屍檢技術,無法推知確切死亡時間,但大致不出於午夜至清晨這二三個時辰之間。是日,大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曆1644年4月25日,星期一。

以現在經驗,這個時節的北京,幾乎已是女孩們換穿裙子的氣候。但1644年的4月25日,北京竟然下起了雪!親歷者趙士錦記述道:「時陰雨閉天,飛雪滿城。」 計六奇也描述說,這天一大早,「陰雲四合」「微雨不絕,霧迷」,「俄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