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散落的文學之星——其他西方國家 「最後的浪漫主義者」——葉芝

當你老了,白髮蒼蒼,睡意朦朧,

在爐前打盹,請取下這本詩篇,

慢慢吟誦,夢見你當年的雙眼

那柔美的光芒與青幽的暈影;

多少人真情假意,愛過你的美麗,

愛過你歡樂而迷人的青春,

唯獨一人愛你朝聖者的心,

愛你日益凋謝的臉上的哀戚;

當你佝僂著,在灼熱的爐柵邊,

你將輕輕訴說,帶著一絲傷感:

逝去的愛,如今已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里埋藏它的赧顏。

——葉芝《當你老了》

以「始終富有靈感的詩歌,……並以精美的藝術形式表達了整個民族的精神」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是愛爾蘭詩人威廉·巴特勒·葉芝(1865—1939年),他於1864年6月13日出生在愛爾蘭的都柏林。葉芝的童年大部分時間是在愛爾蘭西部的港口城鎮斯萊戈度過的。那裡住著他母親的許多親戚。葉芝喜歡那裡的優美風景,也喜歡與那裡的勤勞純樸的漁民談天,愛聽漁民講故事,它們後來一一進入葉芝的回憶中,成為他詩歌創作的源泉和背景。

1889年,對葉芝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他的第一本詩集《奧辛的漫遊及其他》出版了。詩集的題材和語言都帶有愛爾蘭的地方色彩。葉芝1900年以前的詩,雖然打上了很深的唯美主義和象徵主義的烙印,但他的詩多取材於愛爾蘭民族的歷史文化,從布萊克、雪萊和斯賓塞的詩作中汲取表現方法,所以他這時候的詩是浪漫主義幻想與理智的思索融合,語言富有音樂美和愛爾蘭的地方色彩。《茵納斯弗利島》(1890年)是葉芝早期著名的抒情詩,全詩躲避現實,美化退隱生活。藝術上,把退隱的幻想與小島上的具體形象相結合。而他的另一些抒情詩如《當你老了》、《深沉的誓言》等,以豐富的想像,緩慢的音樂節奏,樸實的語言,歌頌了真摯、健康的愛情。

葉芝20世紀初到20年代的詩歌,因受到愛爾蘭民族自治運動的影響,詩風漸脫唯美主義的傾向,他把象徵手法用以表達現實內容,一反早期的虛幻和朦朧,充滿著他自己早期所排斥的戰鬥性和現實感。這時期他的代表詩歌如詩集《責任》(1914年)中的《灰岩》和《1916年的復活節》(1916年)等。在《1916年的復活節》一詩中,詩人歌頌了烈士們為愛爾蘭獲得民族尊嚴而做出的犧牲,具有悲壯的美。

20年代後期到30年代末,是葉芝生活和創作的後期。這個時候的詩人感興趣於東方哲學,翻譯了印度古代哲學經典《奧義書》,他強調善惡、生死、美醜的矛盾統一併追求圓滿和永恆。這一切在他後期的創作上留下印記,著名詩篇《駛向拜占廷》(1928年)和《拜占廷》(1929年)以拜占廷象徵永恆,這是一個超越了人間生死哀樂的樂園,在那裡精神與物質、個人與社會都達到高度和諧與統一,這是詩人心中的圓滿境界。

葉芝後期的詩在藝術上已臻化境,如在《鐘樓》(1928年)、《盤旋的樓梯》(1929年)、《新詩集》(1938年)和《最後的詩》(1939年)等詩中,他融象徵主義與寫實手法於一體,把生活的哲理與個人的感情融為一體。詩在多層意蘊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主題思想。他在最後兩年中更具創造力,極力反對文藝創作從觀念出發,主張從「心智的洞穴」中回到現實生活中,強調從原始的、粗獷的事物中吸取藝術創作的動力。所以他最後兩年的詩風又有一新變,褪去後期象徵派玄奧莫測、意象繁複的衣服,詩篇直接歌頌人生,表現情慾,藝術上反璞歸真,有歌謠體之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