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散落的文學之星——其他西方國家 為騎士文學敲響喪鐘——塞萬提斯

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歌德成了三頭統治,在敘事、戲劇、抒情這三類創作中分別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海涅

到了地球的盡頭問人們:「你們可明白了你們在地球上的生活?你們該怎樣總結這一生活呢?」那時,人們便可以默默地把《堂吉訶德》遞過去,說:「這就是我給生活做的總結。你們難道能因為這個而責備我嗎?」

——陀思妥耶夫斯基

塞萬提斯是與莎士比亞(1547—1616年)同時代的人。他一生坎坷,大器晚成。父親是醫生,在各城鎮之間做游醫。塞萬提斯小時候就隨著父親四處遊歷。他沒上過大學,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少得可憐,他的知識主要來自生活。

塞萬提斯生性活潑好動,青年時就報名參軍,並在戰爭中負傷,左手殘疾。戰爭結束後,又不幸在返家途中遭海盜劫持,被賣為奴隸,5年以後才被親友贖回。不甘寂寞的塞萬提斯努力地追求名譽和幸福,但是在58歲以前,他一直運氣不佳。在擔任政府收稅員期間,不知是因為貪污,還是粗疏大意,他所經管的公款出現嚴重短缺,塞萬提斯因此被捕入獄。在文學的道路上,他很有創作熱情,嘗試寫過詩歌、劇本、傳奇、書評等,但是並沒有寫出優秀的作品。他甚至獲得了這樣的評價:整個西班牙沒有一個詩人比塞萬提斯更糟的了。塞萬提斯也不得不承認:我在倒霉這一點上,的確比在詩歌方面更有經驗。

1605年,籍籍無名的塞萬提斯在他58歲這一年終於獲得了夢想已久的名譽。其原因是《堂吉訶德》問世了。《堂吉訶德》全名為《奇情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台·拉·曼卻》,共兩部。第一部於1605年出版,很受歡迎。以至於1614年有個人以「阿維利亞內達」的筆名發表了《堂吉訶德》第二部,在這裡,堂吉訶德被寫成了個毫無奇思異想的瘋子,而可愛的桑丘·潘沙則變成了毫無風趣、貪吃多嘴的傻子。這顯然歪曲了塞萬提斯的原意,於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本意,他以極快的速度完成了第二部,並於1615年出版。由於寫作的過度勞累,塞萬提斯於第二年去世。

《堂吉訶德》模仿騎士傳奇的寫法,描寫堂吉訶德和他的侍從桑丘·潘沙的「遊俠史」。西班牙鄉紳吉哈達快50歲了,因讀騎士小說入了迷,立志要掃盡人間不平。他改名堂吉訶德,穿上生鏽的盔甲,手持長矛,跨上瘦馬出發了。中年農民桑丘·潘沙成了他的僕從,一位牧豬少女被他想像為貴婦人,成為他心目中的美人。他完全生活在自己虛構的騎士世界中。鄉村小客棧是他的城堡,羊群成了敵軍,他與風車作戰,他衝進送葬隊伍,硬說死者是被謀殺的,要為死者報仇。他前後遊俠三次,險些喪命。他在臨終前說:「我從前是瘋子,現在知道那些書上都是胡說八道,只恨悔悟已遲。」

塞萬提斯寫作《堂吉訶德》時已50多歲。當時,荒誕的騎士傳奇在西歐各國早已銷聲匿跡,在西班牙卻仍風行一時。他對此深惡痛絕,把消滅騎士文學看成是將西班牙從封建主義的鎖鏈里解放出來的一項不可缺少的思想啟蒙,因此鄭重宣布自己的創作目的就是要「把騎士小說的那一套掃除乾淨」。他說:「我的願望無非要世人厭惡荒誕的騎士小說。堂吉訶德的真人真事,已經使騎士小說立腳不定,註定要一掃而空了。」

《堂吉訶德》的確達到了這樣的目的,從此以後,西班牙再也沒有出版過一部騎士小說。到18、19世紀,越來越多的人發掘出堂吉訶德在可笑背後的英雄氣質。英國詩人拜倫在他的名著《唐璜》中,高度讚揚堂吉訶德「永遠追求正確的東西」。20世紀,美國圖書館學家唐斯博士在他的《塑造現代文明的111本書》一書中指出:「儘管小說中的堂吉訶德愚蠢至極,他的喜劇式遭遇令人忍俊不禁,然而,他從未失去尊嚴,從未拋棄他的理想,讀者很快就會讚賞他的人格,敬佩他的高尚,同情他的遭遇,會憎恨他那不肯妥協的對手,是這些徹底的功利主義者挫敗了堂吉訶德。」

塞萬提斯認為借用騎士小說這種題材,可以「借題發揮,放筆寫去,海闊天空,一無拘束」。作者利用這種形式,時而針砭時弊,時而描繪滑稽荒誕的遊俠行徑;時而熱情歌頌,時而冷嘲熱諷,使這種題材具有了豐富的社會內容,其效果出人意料。堂吉訶德三次出遊,在不同的條件下,他的喜劇性格一再重複,得到了強化。堂吉訶德一生執迷不悟,臨死時卻幡然醒悟,小說戛然而止,突出了結局的悲劇氣氛,點明了主題,這是畫龍點睛之筆,使人回味不已。塞萬提斯在猛烈抨擊騎士小說的反現實主義傾向的同時,也以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塑造了堂吉訶德和桑丘·潘沙兩個不朽的形象,終於完成了小說藝術上的改革。《堂吉訶德》標誌著西班牙古典藝術的高峰,塞萬提斯可謂是歐洲近代現實主義小說家的先驅。

中國最早由林紓和陳家麟二人用文言文翻譯了《堂吉訶德》,名為《魔俠傳》,於1922年出版。從此,堂吉訶德開始了他在中國的旅程。魯迅曾將堂吉訶德精神概括為「毫無煩悶,專憑理想勇往直前去做事」,而與「一生瞑想,懷疑,以致什麼事也不能做的哈姆雷特」相對照。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出現了「堂吉訶德熱」。尤其是抗日戰爭初期,許多熱血青年義無反顧地投身戰爭,他們自稱「堂吉訶德」或「堂吉訶德先生的門徒」,重視的正是堂吉訶德為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直到今天,堂吉訶德仍在以其理想主義品格滌盪著世界各國讀者的心靈。

時至今日,它在世界各國翻譯出版已達1000多次,影響了幾代人。正如詩人海涅所說的那樣:「塞萬提斯、莎士比亞、歌德成了三頭統治,在敘事、戲劇、抒情這三類創作中分別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俄國著名批評家別林斯基精闢地指出:「在歐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學作品中,把嚴肅和滑稽,悲劇性和喜劇性,生活中的瑣屑和庸俗與偉大和美麗如此水乳交融……這樣的範例僅見於《堂吉訶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