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伏爾加河畔的文學之旅——俄羅斯和前蘇聯文學 影響一個時代的一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只有我們這樣的人,只有像我們這樣發瘋似地愛生活、愛鬥爭、愛那新的更好的新世界的建設工作的人,只有我們這樣能夠了解並且看到生活的全部意義的人才不會隨便死去,哪怕只有一點機會,也不能放棄生活!

——奧斯特洛夫斯基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可以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奧斯特洛夫斯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這樣一本書,它不是那種文學象牙塔的產物,它不是陽春白雪那樣因其文學華彩而贏得好評的書,它是一本行動的書,面向美好生活行動的書。自從它傳入我國就成為引導一代又一代人走向美好的生活的指南,它不僅激起了許多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堅信,也激勵他們為了美好生活而奮鬥。

本書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羅斯一個普通的工人、紅軍戰士、共青團基層幹部。1904年出生在烏克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有大量情節取材於他自身的經歷。他同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一樣,年幼家貧失學,做過小工,後來參加紅軍,在戰爭中負過傷,不久雙目失明,全身癱瘓。在這種絕境中,他不能用行動繼續為了理想的生活而努力,他想到了人的精神,他要把美好生活的信念傳到每個人的心中,於是他拿起筆,不,到後來他已經不能拿筆了,但是那種對美好生活的堅信支持著他,他靠口述,請親友筆錄,在3年的時光中,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完成了這部不朽的傑作。

小說的結尾說,保爾終於等到了世人對小說的讚賞,州委的電報:「小說備受讚賞,即將出版,祝賀成功。」可是實際生活中的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卻沒有那麼幸運,它的小說經歷了許多波折,才最終出版。開始,小說寄給出版社之後,得到的結果是退稿。在朋友們的努力下,一家雜誌社在不現眼的位置登載了小說的第一部和第二部。而在這期間,評論界完全沒有看到這部傑作,他們始終保持了不發一言的沉默,似乎根本沒有發現這部作品的問世。相對於評論界的冷漠,讀者卻表現了極大的熱情,沒有任何評論家的指引,讀者發現了這部名作的價值。還在手稿期間,作品便在當地讀者中不脛而走。在雜誌連載期間,圖書館裡借閱的人排成了一長隊。讀者的信件雪片似地飛向編輯部,那個雜誌的編輯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本書會在讀者中間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有一位讀者在給作者的信中說:「尼古拉,好兄弟!給你寫信的是克拉斯諾達爾機車庫一個你不認識的鉗工。現在是清晨5點,我一整夜都在讀你的保爾的故事。我太喜愛他了。他的冤家對頭,全讓我用鋼筆尖給戳了個遍。雜誌戳爛了。如今我呆坐著,不知道怎麼還到圖書館去。」正是讀者發現了這本源自生活、為生活而寫的好書。

然而作為專家的評論界卻繼續保持著沉默。直到1935年,著名記者和作家米·科利佐夫在《真理報》上發表了對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通訊報道《英勇》,使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字和故事在一夜之間家喻戶曉。作者1936年12月22日去世前的兩年間,小說用各種語言重印再版了50次,總算沒枉了作者的一片苦心。

人們閱讀這部作品,常常激動得熱淚盈眶。他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每一次閱讀都震撼著他們的心靈,引起他們的強烈共鳴,激發了他們對於幸福生活的無限嚮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所以長盛不衰,一是因為它真實而深刻地描繪了「十月革命」前後烏克蘭地區的廣闊生活畫卷;二是它塑造了以保爾·柯察金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輝形象。保爾是那個時代一面最輝煌的旗幟,他為人類的進步和解放而無私奉獻的精神,他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他不畏任何艱難,勇於進取的精神;他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都已經超越了時代,成為後世人生活的航標。《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如其中對農民階級、知識分子以至新經濟政策的某些描寫不無偏頗,但瑕不掩瑜,這部作品以它自身的魅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要寫了一個普通工人,保爾·柯察金為了美好生活的理想而奮鬥的一生。他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和國民經濟恢複時期的嚴竣生活,在對舊生活的反抗到為新生活而鬥爭這個過程中,他一步步成長起來。他的成長不是「性格的自我發展」,而是如同作者在回憶自己一生時所說:「鋼是在熊熊大火和驟然冷卻中煉成的……我們這一代也是在鬥爭和艱苦考驗中鍛鍊出來的。」保爾的一生是崇高理想與現實生活結合的一生。小說通過主人公發出了這樣激動人心的獨白:「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侯就能夠說:『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今天看起來保爾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人們由此開始重估保爾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其中有不少的質疑,但更多的是人們仍然在懷念那個為了美好生活而不斷奮鬥的保爾。保爾已經成了一種精神,一種境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