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繆斯統治下的德國群星 20世紀的德國曹雪芹——托馬斯·曼

主要是由於他的偉大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它作為當代文學經典作品的地位一年比一年鞏固。

——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

白日靜心於事務,然勿作有愧於良心之事,俾夜間能坦然就寢。

——布登勃洛克家族的傳家箴言

德國小說家托馬斯·曼是一位文壇罕見的幸運兒,從出生到80高齡去世始終生活豐裕,近70年的創作生涯幾乎年年都有佳作,與他在世界範圍強烈反響相等的德語作家唯有卡夫卡一人。托馬斯·曼世界性的影響在中國也不例外。他的《布登勃洛克一家》被譽為「德國式的《紅樓夢》」,長篇哲理小說《魔山》、《綠蒂在魏瑪》和《大騙子菲利克斯·克魯爾的自白》等,均獲得好評。

托馬斯·曼於1875年6月6日出生在德國北部一個舊式資產階級家庭。托馬斯·曼秉承母親熱愛音樂的天性和文學稟賦,自幼傾心於文學。成年後,他決定「做自己想做的事」——把文學創作作為終身的追求,踏上了漫漫創作之路。

1900年7月18日剛過了25歲生日的托馬斯·曼就向出版社拿出了洋洋54萬字的《布登勃洛克一家》。童稚年代經歷的「古老好時光」,使他不由自主地把作品寫成一首懷念舊式資產階級生活和市民美德的感傷輓歌。小說通過自由資產階級布登勃洛克在壟斷資產階級哈根施特勒姆家族的排擠、打擊下逐漸衰落的歷史描寫,詳盡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的舊的刻意盤剝和新的掠奪兼并方式的激烈競爭和歷史成敗,成為德國19世紀後半期社會發展的藝術縮影。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托馬斯·曼一度陷入精神危機,他逐漸反省自己的思想,苦苦探索統一各種思想矛盾之道,1924年問世的《魔山》便是經過許多年思考後的果實。托馬斯·曼曾自稱「《魔山》是《布登勃洛克一家》在另一個生活層次上的重複。」倘若說第一部小說寫了家族興衰,那麼第二部的自傳性質則在於從個人精神經歷寫出了一段德意志文化史。《魔山》是作家創作的新紀元。

托馬斯·曼的創作始終懷著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心,人道主義是他的創作的指路燈。他把繼承歐洲古典作家的優良傳統和探索新的藝術手法,表現時代精神融為一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