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古文明的脈絡 亞述帝國與「血腥的獅穴」

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在兩河流域的北部,一支叫亞述人的部落興起了。到了公元前8世紀後期,亞述國已經成為兩河流域最強大的國家。

在國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前746—前727年)時代,亞述人建立了一支當時世界上兵種最齊全、裝備最精良的常備軍。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和他的後代,憑藉這支強大的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戰爭,先後征服了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成為兩河流域和北非一帶最強大的軍事強國。

亞述國王對在戰爭中失敗卻不肯投降的國家,報復極其殘酷,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破城之後,亞述士兵殘酷地對待著城裡的人們,敲碎他們的頭顱,割斷他們的喉管,火燒他們的房屋,搶走他們的財產,還擄走他們的妻子和兒女。

公元前743年,亞述軍隊攻陷了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由於城中軍民拚死抵抗。城破之後被亞述士兵斬下的頭顱,竟然堆成一座小山。亞述人還把成千的戰俘,綁在上端削尖的木樁上,讓他們在痛苦中慢慢死去。就連孩子,亞述人也不肯放過,統統殺掉。城中所有的貴重物品,都被運回亞述。公元前8世紀,亞述王辛赫那裡布將都城由薩爾貢城遷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在猶太人的經典中,尼尼微被稱為「血腥的獅穴」。

公元前2500年左右,尼尼微就開始形成了一座真正的城市,並成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文化中心之一。到公元前7世紀中葉,亞述帝國漸漸衰落。公元前612年,新巴比倫和米底聯軍攻進了尼尼微。尼尼微在被洗劫一空後,又被放了一把大火,一代名城尼尼微和龐大的亞述帝國一起,就這樣從地面上消失了。

幾千年過去了,人們除了從史書上知道曾經有過尼尼微這樣一座城市之外,其它就一無所知了。

1842年,一位叫博塔的法國考古學家,在反覆琢磨了《聖經·約拿書》之後,來到了伊拉克的摩蘇爾市。在流經摩蘇爾的底格里斯河左岸,他發現了一大一小兩個小山崗。大的叫「庫容吉克」,小的叫「約拿之墓」。博塔認為這兩個山崗就是古城尼尼微的遺址。

1845年,有一位名叫萊亞德的英國考古學家,也按照《聖經·約拿書》中對尼尼微城址的描述,找到了這裡,對庫容吉克山崗進行了長達6年的發掘,終於找到了辛赫那裡布的王宮和亞述巴尼拔王的部分藏書室。證明這裡就是亞述帝國的首都尼尼微。

從1927年到1932年,英國幾個考古學家又對尼尼微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發掘,挖掘的深度達到離地面27.5米。通過在尼尼微古城遺址里發掘出來的大量泥版文書、浮雕等文物,使我們能夠清楚地了解到亞述帝國和尼尼微的興衰歷史。但是,令人痛惜的是,由於19世紀在庫容吉克山崗下的無計畫胡亂髮掘,尤其是為了得到浮雕和泥版而採用的毀滅性的發掘方式,雖然使大英博物館增添了不少稀世珍寶,但是卻毀掉了一座歷史名城尼尼微的城址遺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