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卷 沉舟 第6章 必要

之前王季同還擔心與兩個世界強國交戰,而此時面對現實,終於改變了態度覺得東亞三國確實可以與之一戰。楊銳見此並沒有說話,不過喝茶的他卻帶著些笑意。最少在紙面上攻略北美是可取的,接下來就是如何在實際中完成它。和紙上無比順暢的計畫不同,他相信實施過程中必定有無數障礙,比如在墨西哥和古巴找到立足點就非易事,再則就是找到立足點後轟炸南方數州的鋁土礦更非易事。

美國人當然知道鋁土礦的重要性,失去鋁土就失去空軍——以楊銳記事本上真假難辨的數據:二戰蘇聯即便有盟軍援助的二十八萬噸鋁,加上自產的二十六萬,平均每年有十二萬噸鋁,可這麼多鋁也只能用木頭飛機;小日本算是摳門的了,飛機造的又小又輕,整個戰爭期間四十萬噸鋁只造了一萬四千五百多架雙發轟炸機、四萬架戰鬥機;而德國,開戰當年鋁產量就有十九萬噸,最高時為二十六萬噸,就這個鋁產量,也僅僅只夠打造一支戰術空軍。

動了美國人的鋁就是動了美國人的命。轟炸的初期美國陸航肯定會拿命來拼的,就不知道空軍這邊能不能頂得住。想到這裡,楊銳開口問道:「每年五萬架作戰飛機,一萬架轟炸機,這個數量夠嗎?能不能再增加一部分?」

「先生,這個就看有沒有額外的軍費來源了。」周思緒道。「銀行行健那邊是想出了不少賺錢的法子。還有一個就是登陸巴拿馬之前,我們必須拿下南洋,登陸巴拿馬之後最好能拿下印度以及西亞、非洲等地。這樣除歐洲和蘇俄外,全世界的資源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除了資源,亞元也可以在這些地區廣為流通,這樣的話,每年的軍費肯定超過六百億,達到七百億甚至更多。

現在的情況是,多增加一萬架單引擎作戰飛機,大致需要增加二十一億左右的軍費,其中有四億是更換配件的費用。這其中飛機和飛行員的比例是五比三。如果是一比一,加上機場設施、雷達地勤,那就需要二十六億。只是戰鬥機每年都在升級換代,我們大致判斷新飛機只能使用一年,最多不超過兩年,所以這麼看飛機飛行員五比三的比例是綽綽有餘的,到時候一定是新飛機不夠而飛行員太多,很多新飛行員只能駕駛用過一年的飛機作戰。

轟炸機這邊飛機和飛行員的比例倒是一比一,後續雖有增加機槍手的型號,但機槍手並不會讓培訓費用上升多少,所以每增加一萬架四引擎轟炸機所需的軍費大致在七十五億,每千架則是七點五億。不過和一年就過時的單引擎飛機不同,四引擎轟炸機使用起來耗費驚人。以現在的測算,即使不計算軍餉、彈藥、油料、機場設施,一萬架轟炸機每年也要用掉八億左右的配件費,特別是更換髮動機。這麼算,每增加一千架轟炸機則需要八點三億。」

周思緒說到這裡頓了一下,再道:「其實除了增加費用多造飛機,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縮短航程。從美墨邊境起飛,轟炸阿肯色州鋁土礦只有一千兩百公里,而從古巴起飛,轟炸亞拉巴馬州和喬治亞的零散鋁礦也只有一千二百公里。這樣的航程轟炸機不但可以滿載,戰鬥機更可以護航,這種增益比單產增加飛機重要多了。」

「這就是說墨西哥和古巴都要拿下。」楊銳思考道。「而且陸軍還要將戰線推至美墨邊境。」

「是的,先生。從制約對手角度考慮這是必須的。一旦航程縮短到一千兩百公里以內,那麼空軍的四萬架飛機就能和美國陸航全面交戰。一旦交戰,考慮到他們缺少鋁材,飛機是打一架少一架,打到最後就只能使用木頭飛機了。」

「木製飛機和鋁製飛機飛機相比,它的性能到底差在哪裡?」王季同這個旁觀者忽然發問。

「木製飛機主要是機體強度不夠,而要想達到這個強度,飛機又會顯得很重,造成機動性不足;再則是木頭並不是均質的,要使用膠水粘合,所以製造過程品控極為關鍵,以美國工廠的生產品控,這顯然是要出問題的;

最後就是產量和型號,木頭砍伐後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處理,最重要是要讓它自然失水,同時考慮到木製容易變形,不管怎麼小心,機體壽命都很難超過一年,甚至是半年,特別是在潮濕的南方作戰,木材變形更甚。這兩個因素將大大增加木製飛機的量產難度,而量產壓力加劇更會使生產品質失控,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除了這個,木製飛機也就只能製造單、雙引擎飛機,四引擎轟炸機考慮到機體強度是沒辦法造的。這等於說美國人只會有一支戰術空軍,而且這支空軍的作戰飛機性能將遠落後於我們。」周思緒解釋道。「基於以上考慮,空軍轟炸機部隊即便全軍覆沒,也要強行壓制美國南方的鋁土礦產量,確保他們的鋁產量只在五萬噸以下,甚至是幾乎為零。」

「好了,說說下面吧。」楊銳心中銘記,嘴上卻不以為意。他指著總表道:「彈藥海軍怎麼到後面就沒有了?」

「先生,海軍需要的彈藥本來就少。」周思緒道:「我們預估海軍每年彈藥費在三億左右,登陸巴拿馬後美國石油產量劇減,她只能把有限的石油給陸軍使用,海上的交戰只會發生在潛艇以及航母和陸基飛機之間。另外後期海軍裝備也可以大規模削減,現在表上三十二年海軍還有三十億裝備費,三十三年有二十億、三十三十年有十億,這只是一個預估。就實際看,我認為登陸之後海軍裝備費可以減至十億元以下。」

說完海軍彈藥費和裝備費,周思緒接著說其他,「空軍後期每年都有兩百億的裝備費,彈藥費主要考慮到戰略轟炸,所以才逐年增加,最高就是二十億。油料是按照石油產量來計算的,最高四十億是一個估算,實際應該不用——化工產品主要是前期投入巨大、技術投入也高,真正的生產費用卻不高。而前期石化工業的投入已經列在『其他』這一欄了,每年大約有四十億左右的基建、生產擴充費用。

撫恤的標準陣亡為一千元、傷殘為五百元。這是當時下發的,後續每年還有撫恤金,不過這些就不體現在這裡了。登陸的當年,我們預計將有一百五十萬的傷亡,其中陣亡五十萬、傷殘一百萬,之後的預計是每年陣亡二十五萬、傷殘五十萬。」

數字極為輕描淡寫,但真實卻很殘酷。楊銳沉吟了一下道:「如果墨西哥可以早些邀請我們,那麼我們也許可以在墨西哥上岸,這樣登陸的傷亡就少了。」

「先生,我們判斷為了防止我軍登陸,整個墨西哥都會被美國佔領。而考慮到準備時間,即便墨西哥總統邀請我們入駐,面對美國陸軍的全力壓境,我們也只能束手無策。所以前期轟炸只能希望於古巴。那裡與大陸最近的港口邁阿密相隔有兩百六十多公里,潛艇部隊完全可以隔絕美軍的海上補給,而且古巴反美情緒嚴重。這裡才是登陸前要奪取的地方。」

「可惜古巴政府還是親美。」楊銳想到情報局對古巴政府的分析,可惜了一句。

「可古巴民眾並不親美。」周思緒補充道。「我認為在奪取古巴前,鵬式轟炸機最好不要大規模使用。或者就登陸巴拿馬和登陸古巴同時進行,最少要在古巴楔入一根釘子,好使大軍登陸時有一個落腳點。這個建議我已對總參提過了,大家的認為是登陸軍隊不是不能,擔心的是缺少補給的情況下陸軍如何在古巴當地堅持,去的人太少會被美軍絞殺,人太多又維繫不住。」

「拿下巴拿馬確定在哪一年?」楊銳問道。

「預計在神武二十九年年底。」周思緒道。「也就是後年年底。」

「這個時候補給還不能維持嗎?」楊銳奇怪的問:「陸軍這邊不是要造三千萬噸船嗎?他們又暫時不登陸,徵調過去不行嗎?」

「先生,我們主要擔心巴拿馬運河船閘被在奪取時被美軍炸毀。一船閘被毀,我們最少要耽誤半年的時間,而這半年地中海、直布羅陀也未必能拿下,所以繞過南非好望角的補給航程將超過兩萬五千公里。而當年的資源、軍費也不知是否能維繫大軍在古巴作戰……」

「能補多少就補多少。」楊銳交代道。「古巴不需要裝甲師,山地師即可,這樣油料也就省下了,剩下的給養也可由當地解決,只有彈藥需要補給。這事情可以交給日本人,他們打戰不是素來節省嗎?到時我們從太平洋方向登陸巴拿馬,他們從大西洋方向登陸古巴關塔那摩。如果準備不足,整個登陸可以延後半年。」

見楊銳真的下定決心要同時拿下巴拿馬和古巴兩地,周思緒咋舌後道:「還是不要推遲了,越推遲美國人準備越充分。我們必須在神武二十九年拿下巴拿馬,封鎖全美。」

「那就這樣定吧。」楊銳點頭,「與陸軍戰術是否保密相比,奪取古巴轟炸美國南方的鋁土礦更加重要。喵式戰車如果需要,可以在古巴使用,古巴一用,巴拿馬這邊也就可以用了。」

「學生回去會交代總參更改這一部分的作戰計畫的。他們其實不是擔心喵式,而是擔心佛墊提前暴露。」周思緒笑道。總參大概是陸軍軍官出身的多,所以在做計畫時,不由自主的多考慮陸軍,特別是戰術、武器的保密,但有先生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