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卷 風雲 第24章 道格拉斯

即便是聖誕節的夜晚,倫敦詹姆斯廣場的查塔姆大廈依舊燈火通明。此時,中日朝與蘇聯已經正式對外宣布四國將簽訂一份反侵略互助條約,以應對複雜國際形勢下各種的危機,並增加諸國之間的互信。這雖然僅是亞洲地區的條約,但對整個世界局勢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為此,外交大臣艾登爵士要求皇家國際事務協會提供一份評估報告。

自1920年成立以來,皇家國際事務協議的會員遍布政商學三界,短時間要集中諸多會員並無易事,但事態緊急,米爾納小組的實際領袖、協會創始秘書萊恩內爾·柯蒂斯還是通知協會在倫敦的骨幹會員前來。

「先生們,情況……」會員到齊後,滿頭金髮的柯蒂斯開始通報情況,不過想到協會之前對中國國際政策的判斷,他又想到了研究部主任阿諾德·約瑟夫·湯恩比,可他卻不在這裡。「阿諾德在哪兒?」柯蒂斯看向研究部的另一位歷史學家德庫普蘭教授。

「不出意外的話,他此時應該在德國。」德庫普蘭教授笑道:「德國總理戈林希望授予他一枚總理勳章,當然,也許他正在回來的路上。」

作為對英國國策影響至深的皇家國際事務協會,普遍認為經歷上一次戰爭後的德國已擺脫了「亞細亞式」的獨裁,重新回到了西方文明,同時基於法國逐漸在歐洲事務取得強勢地位,因此協會認為應該扶持德國使其能平衡法國。正因如此,皇家國際事務協會的會員普遍受到德國戈林政府的歡迎,湯恩比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戈林接見的。

聽聞曾準確預測未來世界政策的湯恩比不在,柯蒂斯有些失望,這時見他語塞的菲利普·科爾問道:「爵士,有更確切的消息嗎?我希望這對我接下來的任期有幫助。」

為了加強英美團結,菲利普·科爾已經被內定為下一任駐美大使,也許明年,最遲後年他就會前往華盛頓赴任,所以他才這麼問。

「目前能了解到的只有……」柯蒂斯回想著從軍情六處轉來的情報。「楊竟成訪問蘇聯,他在克里姆林宮與斯大林相談甚歡,據說兩人曾單獨交談三個多小時,沒人知道他們都說了些什麼。但結果就是,斯大林被他說服樂意與東亞同盟簽訂所謂的反侵略互助條約……」

「那麼,條約的期限是多久?具體又包括什麼內容?」星期日泰晤士報主編亨利·文森特·郝德森問道:「也許這並不是壞事,最少中國人已經確定他們要在太平洋發起一場戰爭,所以他們和布爾什維克簽訂了這麼一份互助條約。」

「條約的期限和內容在公布前我們無法得知,即使通過秘密的辦法取得,也應該是在數個月之後,如果締約國對此保密的話。」柯蒂斯道。「先生們,我們現在要討論是這對不列顛將會有何影響?我們在亞洲的各個殖民地是否意味著不再安全?」

「爵士,如果按照阿諾德的判斷,」說話的是與湯恩比同校的德庫普蘭教授,「我認為這僅僅是中國人的一種應對措施,海軍裁軍會議失敗後,美國的艦隊規模正在擴大,而中日雙方僅僅做出開建四艘超級戰列艦的決定,這還不到美國國會批准的第二次文森法案金額的三分之一,他們必須要穩定自己的後方,也就是蘇俄。」

「穩定住後方同樣可以解釋為為了更好的進攻,教授先生。」主編赫德森笑道。他喜歡有轟動效果的新聞,如果把中日朝和紅色俄國簽訂反侵略互助條約解釋為自保,這明顯不符合讀者的口味。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中國人是野蠻的、邪惡的異教徒,他們窺視著文明世界的一切,苦心孤詣的用文明世界的科技武裝自己,以求突然發動襲擊,奪取西方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如果為了進攻,那為何中國人不與日本、波蘭、德國一切夾擊俄國?不要忘記了,巴庫油田與中國領土僅僅一海之隔,而上一次中俄戰爭也顯示,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明顯高於布爾什維克紅軍。他們完全可以佔領伏爾加河入海口旁的阿斯特拉罕,就像上次戰爭那樣,而巴庫是俄國唯一的油田,一旦佔領阿斯特拉罕切斷原油供應,整個布爾什維克戰爭機器就會停止運轉。

先生們,如果說上一次戰爭是鋼與煤決定了戰爭的勝負,那麼下一次戰爭就是鋼與油決定戰爭的勝負。中日德波夾擊俄國,勝利的可能性大於百分之八十。而如果他們南下佔領各國殖民地,則會受到整個文明世界的抵抗,我不認為楊竟成會那麼愚蠢。」說話是約翰·戴維,很少有人知道他確切的背景,除了柯蒂斯。

「這麼說我們在亞洲的殖民地是安全的?約翰。」柯蒂斯看著他問。

「如果我們恪守中立,那當然是安全的。中國人還沒有瘋狂到對兩個世界大國宣戰。」約翰·戴維道。「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如果東亞同盟真的和美國發生戰爭,他們絕不能勝利。如果勝利,我們在亞洲的利殖民地肯定會全部失去,亞洲將成為中國人和日本人亞洲。」

「我完全贊同這一點。」未來的駐美大使科爾點頭。「對不列顛而言,最好的辦法是他們兩敗俱傷,太平洋重歸平靜,而真要有一方勝利,那隻能是美國。」

政治家們在討論,主編赫德森則將此一一記錄,他相信明天的報紙會引起轟動性效果。柯蒂斯對他的行為不以為意,按照查塔姆規則,他所引用的任何觀點都不能註明觀點的發言人。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柯蒂斯看向諸人,每次他問這句話時都有種感慨——決定全世界命運的僅僅是極少數人,只有他們能左右世界歷史的走向。

「東亞同盟必須得到遏制!」約翰·戴維無比堅定的道。「我們賦予中國的責任是維護西方在亞洲的利益而不是要他摧毀那些利益。楊竟成以及歷任中國政府確實恪守國際條約,但包括緬甸在內的南洋地區,歷史上曾是中國的保護國。東亞同盟的強大就意味著中國最終會奪回這些地方,甚至很可能奪取整個印度以及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地區,這些都是亞洲的領土,而中日以後則是亞洲的領導者。

發生這種事情並不遙遠,較為保守的估計是二十年後亞洲將會發生全面性的獨立戰爭,最樂觀的估計也表示三十年後我們將全面失去亞洲殖民地和經濟利益。慶幸的是美國也不願意看到在太平洋西岸崛起一個強大同盟,雖然此時他還未走出大蕭條,但沒有走出大蕭條的原因,不少美國人認為是因為中國產品的競爭。

先生們,就像扶持德國平衡法國一樣,我們必須提醒美國,讓他看到問題的嚴重性——中國工人正在搶奪美國人的麵包,中國農民是造成無數美國農場破產的罪魁禍首,中國曆年的外貿順差使得他有足夠的資金而不需借歐洲或美國的外債建設自己的工業,而不斷發展的工業又讓他可以建設一支不遜於日本的遠洋海軍,使太平洋失去往日的平靜。

法國需要平衡,中國則需要遏制;歐洲需要和平,亞洲則需要戰爭。這才是我們應該督促國王陛下政府所做的事情,而不是讓他們整天關注辛普森夫人。」

聽聞戴維提到辛普森夫人,在座諸人苦笑後全都搖頭。國王寧願為迎娶一個美國二婚女人而放棄王位,這是震驚英國朝野的大事。上個月,國王已經宣布退位,王位將有他的弟弟繼承。

「那麼……這個怎麼樣?」作為主編的赫德森舉起他所寫的一張白紙,上面是三個大寫的單詞和三個巨大的感嘆號:WAR.IS.ING!!!「內容上,我想解釋為中日和俄國簽訂反侵略互助條約最終目的是要在太平洋或者南洋地區發動一場奪取殖民地的戰爭。法屬安南、美屬菲律賓,以及不列顛在這一地區的殖民地都是中日軍隊奪取的對象,這裡供應者全世界所需要的橡膠和錫,還有產量豐富的東印度油田,以及數以百萬計的中日移民……」

文人的想像力總是無邊無際,但赫德森這麼解讀中日和蘇俄簽訂的反侵略互助條約也無不可,畢竟他說是都是事實,唯一的錯誤就是把防守和進攻混為一談,但在戰爭來臨以前,誰知道這是防守還是進攻?

「這確實是個好主意。」菲利普·科爾笑著點頭,「不過這是針對公眾的,我想知道不列顛在這場戰爭中應該如何自處?是加入美國,還是保持一定的中立。」

「當然是保持一定的中立。」約翰·戴維道:「我們並不需要對美國承諾什麼,如果中日真的只建造四艘超級戰列艦的話,勝利的一方絕不會是他們而應該是美國。我們要做的是為美國提供一些便利,比如確保戰爭中美國橡膠和錫的供應……,這些就足夠了。」

「是這樣嗎?」科爾又看向主持會議的柯蒂斯,他知道柯蒂斯背後還有一些人。

「我對此完全贊同。」柯蒂斯笑道:「如果像阿諾德預料的那樣,中國人不會進攻我們的殖民地,我們當然沒有必要介入戰爭,保持一定程度的中立即可,就像三十多年前一樣。」

「爵士,我必須提醒您的是,中國和日本絕不是西班牙。」聽聞柯蒂斯說到三十多年前美西戰爭,德庫普蘭教授再次表示研究部的觀點,「美國未必能取得完全的勝利。」

「那教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