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卷 家與國 第77章 實現

斯大林格勒在楊度看來和其他俄國城市並無什麼不同,但在陪同他參觀的駐蘇大使陳去病看來,這座城市卻是中蘇兩國邦交的轉折點。十二年前復興軍佔領此城,從而逼迫蘇俄簽訂彼得堡和約,雖然在中蘇友好之際這些事情俄國人少有提起,即便提起也只是以衝突簡而概之,並把責任全部推動今年剛剛驅逐出境的托洛茨基身上,但陳去病對此依然難得鄭重。

與陳去病同乘一輛汽車的楊度當然不明白他的心理,他看著遠處草原上已初現規模的巨大工廠笑著說道:「佩忍先生,那裡就是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吧?」

「是。」陳去病道:「年產五萬台拖拉機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是俄國第一個五年計畫的三大機械工廠中的一個。本來我們只同意給汽油機的,但俄國同志想要柴油機,這差一點就沒有談成,最後還是總理開了口……」

「哦,真答應了他們?」全世界也就中德兩國大規模生產柴油機,德國主要是船用柴油機,中國則是車用柴油機,真把技術交給了俄國人,那以後互相競爭就危險了,所以楊度壓低著聲音問,故意避開前面副駕位置上的俄國翻譯。

「中蘇是兄弟之邦,柴油機既然蘇聯同志需要,為什麼不就能給?」陳去病並不降低聲音,反而提高了聲音,但臉上卻帶著笑意。「總理一貫對蘇聯同志關愛有加,他收到蘇聯同志的請求後,立即就發電報給了通化柴油機廠讓他們想辦法,最終是談成了。」

以楊度的經驗,外交官的話是不能信的,特別是陳去病笑得如此詭異,不過他還想再說些什麼的時候,車隊已經駛近拖拉機廠的大門,這裡可是人山人海、彩旗飄揚、樂聲喧天——一個看似是工廠總辦的俄國胖子站在轎車前含笑鼓掌,他身邊還有幾個俄國人,但吸引楊度眼球的卻是那些拿著鮮花、天真燦爛的俄國少女。車門一打開,外面的聲音就把黃旗公務車給淹沒了,除了聲音,初夏時間的熱浪也讓人神經為之一緊。

「歡迎俄國人民的老朋友楊皙子特使……」為首的那個俄國胖子對著楊度等人作揖,顯得憨厚可愛。他說著漢語,但「楊皙子」三字怎麼聽都感覺變扭,想來這句話應該是個公式,只要是俄國人歡迎的,都可以把名字往裡套。

正想著這個,舉著鮮花的俄國少女已經沖了上來,獻花之後還在他臉色親了一下,好在國際聯盟待久了,楊度對這種西方禮節並不陌生。他對鮮花少女們微笑,而後主動伸出右手和俄國胖子握手,「賊得拉斯特屋一街,賊得拉斯特屋一街……」

「泥毫!泥毫!……叭叭叭叭……」,賓主雙方正熱情而客氣的招呼之際,鞭炮卻噼哩叭啦的響了起來,這讓楊度有些感動,在歐洲數年,他可少有聽到鞭炮聲的。

「大人,書記同志請你參觀拖拉機廠。」楊度感動的時候,一個翻譯在他耳邊輕輕的道。

「好,我這次來,就是要來參觀俄國工人同志們的建設成果的。」楊度笑著道。

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彷彿是一座工業城市,裡面的廠房全是標準的鋼架結構,造的方方正正,外牆全部刷成乳白色,像是一片乳酪;聯通各個工廠之間的是寬闊的水泥路和鑲嵌入水泥路中的鐵軌;為了使廠區看上去不至於太單調,路面還有花圃,初夏時間花圃里不知名的花朵奼紫嫣紅,開的甚是好看,再配上半空中紅布底白色的漢字歡迎橫幅、工人們無比喜悅的笑容,生機勃勃的場面讓楊度徹底忘記了歐洲報紙關於俄國大災荒的新聞。這樣的工廠、這樣的工人、這樣的笑容,怎麼看都要比歐洲那些臭水遍地、黑煙滿天的工廠好得多。

在工廠書記的帶領下,楊度著重參觀了已經完工的衝壓車間,數台進口自中國的重型沖床是拖拉機生產的核心設備。沒有重型沖床,靠手工去敲轎車外殼據說要敲一個月,而且敲得鈑金師傅吃飯時手都打抖。楊度聽完翻譯轉述的內容忍俊不住,看著房子一般、四腳下方無牆的重型沖床,他問道:「這沖床是我們產的嗎?」

「是的,大人。」站在翻譯的角度,四方形的沖床另一面標有廠家名稱,寫的是漢字——沈機,明顯,這是瀋陽第一機床廠的產品,完完全全的國產貨。

「哦!」楊度不自禁稽首,頓時感覺這沖床比牆上那些漢字標識親切多了。「這樣一台要多少錢?」他忽然問。

這個翻譯明顯是無法回答的,聽到他的問題,隨同的中方工程師說道:「大人,這是瀋陽第一機床廠造的,真不知道多少錢。不過當初我們買德國沖床的時候,一台大概要一百五十萬馬克,不過這是世界大戰前的事情了,真說不定現在賣多少錢。」

中國最初的工業基礎是開國後的五六工程,即五十六項工業項目,包含鋼鐵、化工、機械機床、煤炭、醫藥、冶煉、造船等,全部加起來一共五十六項,是德國人幫著建的;歐洲大戰時和歐洲大戰後,又從英美法諸國大量進口機器,這才篤實了現在的工業基礎。如今蘇聯明顯是在走中國的路子——先建設重點若干關鍵工程,形成簡單卻完整的配套工業體系後,再將其複製、擴充,最終形成自己的工業。

想到當初中國在德國人的幫助下建五六工程,之後卻對德國宣戰;再想到這一次的赴俄使命,楊度整個人都不好了,他臉色變了變,隨意在各處看了看便退出了車間。

拖拉機廠的俄國書記並未感覺到楊度的不適,他像之前接見莫斯科的大人物一樣熱情招呼著他,並拍著胸脯保證工廠將提前一年生產,也就是明年下半年十一月革命紀念日時,第一輛拖拉機將開下生產線,向偉大的蘇維埃獻禮。

各國車間都看了一遍、工地上也轉悠了一下,待中午午飯後,楊度才空閑了下來,他沒有午睡,而是找到援蘇建設拖拉機廠的總工程師開始問自己所關心的問題——「支博士,俄國人不會趕上我們吧?」他盯著上午幫著回答沖床造價的支秉淵問。

「大人,這是不可能的。」支秉淵雖是總工,可更是同濟大學堂的博士,在國內官位日賤的情況下,學歷也成為一種流行的稱呼。「就俄國的情況來說,本就不適合大建工廠。」

「啊!這是為什麼?」沒想到支秉淵還有這樣的說法,楊度趕緊追問。

「大人,任何一國的工業體系總是與該國的地理、資源、人口等要素息息相關。以農業機械為例,我國除了東北,其他地區根本就難以使用美式農械,最多只能用法式農協,這是人均耕地畝數決定的;而工業,全世界也就我們、美國、歐洲可以全面工業化,中東、非洲缺水,南美諸國和印度、南洋、澳洲、加拿大缺人,根本就工業化不起來。

俄國照說什麼都不缺,俄國工人也不似南洋、印度、南美那樣懶散,可這個國家太大,人口卻因為嚴寒而太少,河流也不多,這就使得工廠和工廠之間的運輸成本太高,遠不如我國以及美國歐洲。照實看,俄國最好的選擇就是發展農業、同時賣出豐富的礦產資源。」

博士說的話楊度半懂不懂,聽聞說到運輸成本太高,楊度不由再問道:「可自己不生產,光從國外進口商品就不要運費了嗎?這也要運費啊。還有賣出礦產資源,不是應該冶煉之後待附加值高了才更節省運費嗎?這是不是……」

「確實是這樣的,大人。」支秉淵道:「可俄國工業布局不但有地理因素,還有人口因素,比如這個拖拉機廠,鋼鐵要從一千公里以外的地方運過來,軸承要從莫斯科運過來,橡膠就更遠了,要從南洋運過來……,這些零件的運費是極為昂貴的。

俄國的資源自然要比我們多,可細究起來還是因為他的國土實在廣闊,可正是這樣,他的工廠只能建設得零零落落,不想我們可以建工業區、把所有工廠集中在一起,這就會增加了運費,這些運費使得其造出來的產品要比進口產品高數成乃至翻倍,以至造不如租,租不如買。」

「可他們也可以建工業區啊……」楊度確實是工業盲,聽聞工業區是關鍵,他又追問起來。

「大人,工業區難建啊!」支秉淵道:「就我國,也就是只有遼東、山西、武漢、馬鞍山,這四個地方能建,即便這樣,除遼東以外山西、武漢、馬鞍山也各有缺點,山西雖然礦產豐富,可外運成本太高;武漢就在長江邊,可煤鐵資源有限,其他礦產也少;馬鞍山也類似,甚至情況更差,不但礦產稀少,除了鐵礦之外連燃煤都沒有。

這還是我們,我們規劃工業區從來不需擔心人口,比如遼東,現在已有三百萬工人,繼續發展工人肯定要超過一千萬,五十年後估計要有兩三千萬。但這在俄國明顯是不行的,因為俄國地廣人稀,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間隔太遠,一座城市的人口只能承受數個大型工廠,比如斯大林格勒,再建幾個工廠也行,可要把整個工業區、產業鏈全放在這裡,顯然不行,因為與之配套的移民工程就是要投入巨款;而且這還是伏爾加河下游,如果是在西伯利亞或者其他北面一些地方,一千萬工人全部聚集在一個工業區,環境根本就承受不了。

缺礦、缺水、缺路,工業是發展不起來的,可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