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卷 開國 第60章 典禮

在如何使用這一千九百萬兩教育費上,楊銳和蔡元培存在根本性的分歧,蔡元培的意思是自辦,即一千九百萬兩用於辦小學,如此可以培養兩百一十多萬小學生,而楊銳的意思是外包,按照戶口本登記信息,對通過畢業考試的學生髮放初小畢業證,而學生就讀的學校,憑藉之前登基的學籍資料、學生畢業證到縣衙領取教育費補貼。

如此市場化,教師福利可以不管,二十多萬縣級教師可以裁撤八成,為他們支付的近一千萬行政費用可以用於教育,同時因為教師培養、校舍、文具、校服、甚至是學制的節省,每名學生的教育成本可以降低到七兩左右,這樣畢業生的數量可以翻一倍,達到四百萬每年。這四百萬隻是合格畢業的,要是再算上那些沒有通過畢業考試的,小學生人數估計要接近五百萬。

照實而論,楊銳的方案受到後世教育產業化的影響,不過他的方向是反的,他只想把小學教育產業化,而中學以上是義務化,這樣做除了可以近可能多的增加小學生,還可以把私塾的舊老師利用起來(當然,他們必須增加數學教育),另外就是學校將實現小型化,每年畢業十五名學生,夫妻檔、父子檔小學就能收入一百兩,這在農村顯然是很划算的。

市場化的好處顯而易見,但是劣處在蔡元培看來有二,一是因為涉及回報,笨一些的學生將會沒有學校就讀,若是家庭也不寬裕,那麼將永遠失去受教育的機會,這不公平;二是同樣因為涉及回報,師生間的關係將變成單純的金錢關係,這明顯有悖於師道。

除了在初小教育市場化上兩人存在分歧之外,對於現行教材蔡元培也有意見,認為書中的古文太多,從小學到大學,國語課本全是古文,不過這點就和楊銳扯不上邊了,學部還有其他部,在思想文化上都要受禮部的制約,課本、報紙、書籍,包括正在建設的廣播網,都會被禮部監控,章太炎和王小霖顯然成了文化沙皇。

在臨時政府成立前的這一段時間,國家方方面面的信息越來越多的彙集到楊銳手中,信息越是全面、了解越是深入,他的臉色就越是陰沉,以致到八月初九這一天,他依然如此。

「你看你,眉頭皺這麼緊,待會怎麼見人啊?」寒仙鳳正在幫楊銳整理著官袍,她一邊幫束腰帶,一邊埋怨,「待會可要有很多洋記者的。」

「嗯。」楊銳對寒仙鳳的話語置若罔聞,此時他心中,因為革命的成功和對日本的勝利所帶來的喜悅已經化為烏有,現在的他只想著真要治理好這個國家,他估計要短十年命。

「聽到了嗎?我的大總理。」寒仙鳳幫他束好腰帶,而後見四下沒人,輕輕的吻了吻他的唇角。

「嗯。」楊銳再次應付式的呼應,而後便出門去了。他今天將坐轎子參加就職典禮——臨時總理的就職儀式定在承天門(天安門)下的天街。

從大木倉衚衕出來,拐到西長安街,再從西長安街行到正陽門北面棋盤街,進大明門,穿過千步廊,這便到了承天門下的天街了。整個路程有七里,轎夫花了半個小時才把楊銳抬到大明門外,在這裡,他將下轎,剩下的路就要他自己走了。

北京的秋日天高雲淡,修葺一新的大明門異常古樸。楊銳下轎子的時候,早等候在大明門外的照相機便閃亮了,只是記者們被周圍士兵的攔住了,他們的話語他並沒有聽清。他這邊下轎子,另一個轎子卻也到了,一身孝服的沈家本出現,鎂光燈頻頻閃現之下,遠處記者們的話語更是大聲,特別是那些外國記者,他們很難明白沈家本為何如此穿戴。

沈家本身著孝服出場楊銳是早已知道的,或者說這是他許可的。忠臣不事二主,沈家本答應出任新朝的廷尉一職,但在免除他對朱寬肅行禮(跪拜禮早已廢除)的同時,他還有諸多要求,即,只接受國會任命、只對國會負責、不穿新朝的官服、要穿清朝的官服等等,這些條件楊銳大部分都答應,唯獨對穿清朝的官服一事堅決不同意,商議的最後是大家各退一步,沈家本不穿清朝的官服,但也不穿新朝的官服,在就職這一日,他將穿孝服出場。

在他人不同意孝服出現在就職典禮上時,楊銳卻是同意了。復興會要管理這個國家,不任命滿清的官員是不可能的,而在倫常之下,他們出來做官又有顧慮,幸好還有國會任命這個方式,可以讓他們迴避道德的指責。

「沈大人。」一身明式紅色官袍的楊銳勉強微笑,對著沈家本拱拱手。

「總理大人。」一身麻衣的沈家本回禮道,這是他第一次面見楊銳。

「請。」楊銳客氣道。

「總理大人先請。」沈家本也是客氣。

兩人程序搬的客套完,楊銳昂首闊步的走在沈家本前面,在秋日午後的陽光下穿過千步廊,走向承天門下。

天街上所有人都已經在等著了,復興會的委員、臨時國會的議員、復興軍的將軍、洋人公使館的觀禮代表,他們只看見一灰一紅、一老一少的兩人穩步行來,頓時鼓起了掌,掌聲嘩嘩中,金水河(注)南岸華表一側的軍樂隊,演奏起了臨時國會初定的國歌黃河。

楊銳走向天街的時候,紫禁城內盛書動正捧著詔書出了奉天殿(太和殿),把詔書交給早在殿外面等候的章太炎,章太炎行禮完畢,又把詔書捧出午門,捧上承天門。這個時候楊銳剛好到金水河,章太炎走到城樓之上,看到底下行禮的諸人,清了請嗓子,打開聖旨大聲讀道:

「奉天承運岷王,制曰:昔我皇祖黃帝,肇造中夏,奄有九有。唐虞繼世,三王奮跡,文化彬彬,獨步宇內,煌煌史冊,逾四千年;然西風東漸,國勢日衰,幾經戰亂,生靈塗炭,為免蹈覆轍,重振華夏,孤特命召開國會,公決國是,以求萬民一體,呼吸共通。今國會議定,任命楊銳為大中華國臨時總理,組織政府,管理國務,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望士庶人等謹記國種之危,各明愛國之義,尊崇次序,革新圖強於兮。」

章太炎聲情並茂的讀完,聖旨就系在龍頭桿上,由太監從城樓上放下來。楊銳接過這五彩聖旨的時候,周圍的掌聲響的比剛才更加熱烈;楊銳事畢,旁邊臨時國會的議長楊度當眾宣讀臨時國會對沈家本的任命,同時對他頒發國會的任免書。

又一陣亮的晃眼的鎂光燈之後,楊銳開始他的就職演說:「很多年以前,我夢想有這麼一天,可真到了這麼一天,我又覺得很悲傷。革命的成功是用無數的鮮血和生命澆灌出來的,這其中有復興會的,有同盟會的,有其他革命組織的,更有清軍的、無辜百姓的,千萬人的犧牲鑄造了這個國家,而當這個國家今天交到我手裡的時候,我只覺它異常沉重。

四千多年文明,四萬萬人的國度,不能自身改良而需要通過革命來革新,這是所有人的悲哀!可革命成功了就能扭轉國運嗎?即使是再樂觀,我也要說,若是沒有甚於革命十倍甚至百倍的犧牲,那麼國運依然不可逆轉。在以前,我們有明顯的敵人,但現在,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敵人。是不是能戰勝自己?是不是能奉獻自己?這是復興民族的重中之重!

老師多教一個學生、農民多收一斗糧食、工人多做一件貨物、商人多成一筆買賣、法官多張一點正義、士紳多行一件善事,兵將多殺一個敵寇,千千萬萬人做的事雖小,但千千萬萬小事彙集起來就是大事,這就是戰勝自己、奉獻自己的具體所在,也是復興民族的希望所在。

我們幾千年來都是一個偉大的民族,而支撐這個偉大民族的是我們勤勞的民眾,還有那永遠驕傲不屈的文明。可我知道,現在很多人吃不飽飯,我知道,很多人沒有衣穿,我還知道,有一半的人活不過二十五歲,我更加知道,我們的文明已經僵化,很多人不再為它驕傲,他們辱罵它、拋棄它,甚至銷毀它。

可我相信,一切終究會改變。以後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吃飽、每一個人都能穿暖,每一個人都能年逾花甲、安享晚年,而我們的文明,終將在我們手中和這個國家一樣復興,所有人都將明白它,愛惜它、信奉它,讓薪火相傳了四千多年的文化傳承永遠……」

楊銳爽朗的聲音不單在天街上回蕩,還通過城內的廣播響徹整個京城,甚至,有線電話連接的天津,大功率無線電台連接的奉天、滬上、南京、武昌、廣州等地,也有他悲切希望的聲音。因為早知這個革命領袖是不說文言文的,聽眾中有諸多是人力車夫、碼頭苦力、店鋪夥計,當廣播里說到「每一個都能吃飽飯,每一個人都能穿暖,每一個人都能年逾花甲、安享晚年」,只讓所有人眼睛都濕潤了。若不是為了生計,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他們就是為這個出來闖的。

而在楊銳講演傳達遠方的時候,東郊民巷的朱爾典聽著楊銳說我們的文明,忍不住使勁的搖頭,他早就知道,這個強硬的無賴是一個極為危險的人物,現在聽他的就職演說,他愈發明白這個人的危險超過他預想的十倍,可倫敦卻因為歷史思維的慣性和歐洲緊張的局勢,依然認為統一的中國才符合大不列顛的利益,這樣的結果,只會讓遠東的局勢越來越不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