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卷 開國 第47章 不幸

「硯孫的那兩個師到哪了?」楊銳終於把扯出來的東西說完。想到北京周邊的滿清軍隊,他希望沂州的那兩個師能馬上趕到直隸,這樣京城將有五個野戰師。

「硯孫那邊剛剛佔領濟南,山東混成協被他們消滅了, 第3、第4鎮則跑了——是他們主動放棄濟南的。9、10兩師傷亡很大,北洋正規鎮的火炮很多,但幸好他們炮彈不是很充足,參謀部猜測這應該是他們主動後撤的原因。」雷以鎮之前一直沒有說話,經濟和政務都不是他負責的,但潘承鍔的那兩個師歸第二軍管轄。

「傷亡有多大?」楊銳細問,和北洋在平原上勢均力敵的戰鬥,還是第一次,他很在乎結果。

「濟南外圍一戰陣亡了一千餘人,受傷也近兩千,」雷以鎮神色凝重,「我們的部隊面對火力兇猛的敵軍還是有一些劣勢的,特別是在進攻的情況下。現在硯孫所部正在往德州推進,那裡負責防守的是北洋第4鎮,而第3鎮則往天津急進。」

「1、2、3、27,再加上毅軍……」楊銳道:「前面有近五萬人,毅軍……」

「毅軍查實有一萬五千人,火炮十二門,都是57MM炮,騎兵有八百餘,機關槍極少,這應該算是純步兵師,再考慮到部隊的訓練和作戰意志,其戰鬥力應該只相當於北洋正規鎮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左右。北洋那幾個鎮的戰鬥力和第二軍相當,但我們還要負責防守京城,這就削弱了最少一個旅的兵力。」雷以鎮道。「如果……」

「如果北京不要防守的話,那戰就好打了是不是?」雷以鎮的想法楊銳直接說了出來,「北京是要守住的,這是政治,沒有辦法妥協。滿清部隊什麼時候可以集結完畢?」

楊銳說法讓雷以鎮無法反駁,他道:「我是擔心先生的安全,一旦前線交戰,後方使館區的三千多洋兵要是發難,那些新反正的巡警估計會和那天晚上那般潰散。」

「你告訴我滿清的部隊什麼時候可以集結完畢?」楊銳明白他的心思,但他既然來了北京,就不再顧慮安全。

「洋人已經抽調技工修復關內外鐵路,整段鐵路有幾段是可以運行的,第1鎮比我們預想的要早一些,大概五天之後他們將全部趕到北京外圍。」雷以鎮道,他明白楊銳各個擊破的打算,補充道:「現在第2、第27兩個鎮集結在一起,並不冒進,第3鎮因為有火車,後天或者大後天就能到天津。我們之前也有先吃掉敵一部的想法,但第2鎮出擊到廊坊又退了回去,應該是有洋人在給他們通風報信。」

「嗯。現在戰場不再是單向透明了,我們有無線電,他們只要是沿著鐵路,就會有有線電報傳遞消息,大家算是勢均力敵了。」楊銳對洋人的偏幫早有意料,「我的想法是先解決北面之敵,先把毅軍吃掉,能做到嗎?」

「毅軍?先生,這是冒險。」雷以鎮道:「一旦沒有吃掉,那麼……」

「沒吃掉,那擊潰也行。」楊銳道:「還有第1鎮,派出部隊在關內外鐵路上伏擊他們!」

「可這樣北京就沒有部隊駐防了,這個空當將有好幾天時間。通過京津鐵路,天津的清軍一天時間就可以打到北京城下。」雷以鎮不會唱空城計,雖然行軍狀態下敵軍抵抗力薄弱,但最少也要排出一個師以上的部隊出去突襲。「一個師在廊坊攔著第2、27兩個鎮,還有馬上要到第3鎮,這太危險了。」

「三個旅派出去伏擊。北苑到密雲只有八十多公里,在密雲北面附近埋伏,也就是一百公里左右;通州到唐山的鐵路也只有一百公里出頭。一百公里來回加上戰鬥時間,只要情報準確,五天就足夠了。剩下三個旅負責狙擊天津方向的三個鎮,我們處於防守狀態,只要炮彈和機關槍充足,攔截他們兩天,等待出擊的三個旅回來應該不難吧。」楊銳說道。

「如果不帶後膛炮,五天時間可以做到,但是這樣部隊即使趕回也太疲勞了。」雷以鎮說話的時候,馬車已經出了正陽門瓮城,到了官衙街。此時大街兩邊站滿了人,蔡元培就在這裡。

楊銳本以為在永定門之外就能見到蔡元培的,但他卻在這裡,這就有些奇怪了。沒有再和雷以鎮商談戰局,楊銳在馬車停穩後下了車,蔡元培沖了上來緊握著楊銳的手道:「竟成……」

「孑民!」楊銳也握著他的手,蔡元培一襲青色的長衫,頭髮披肩,眼鏡之後的臉龐皮膚白皙,顯得很是文雅,看得出來,他這幾年只是被軟禁,並沒有吃什麼苦。

「你來了就好!」蔡元培激動之後忽然冒出了這句話,楊銳不明白他是什麼意思。

「你沒事就好!」楊銳則如此說道,看不到蔡元培的時候厭惡這個人,但面對面楊銳不知怎麼卻想起當年在愛國學社的第一次相見,那時候大家的關係多單純啊。

看見他們兩個抓著手不說話,謝纘泰道:「就不要站在外面了,還是進去說罷。」

他這麼說兩個人才莞爾一笑,一起進了宗人府。謝纘泰挑選宗人府作為辦公地是有原因的,這裡不需要佔用原有衙門,從天津過來的接受人員正在整理滿清的遺留資料,其他資料復興會都有興趣,但對於滿清皇族的管理,除了軍情局會找一些資料外,這邊的文檔並無什麼價值。除此以外,這裡離使館區很近,英國公使館就在宗人府後面,謝纘泰是想和英國人加強溝通的,只是實際情況並不在他預料之內。

楊銳對蔡元培噓寒問暖了幾句,迅速的把話題轉移到洋人身上,「公使團那邊還是老樣子嗎?沒什麼變化?」

「還是老樣子,就是莫里循還想再次採訪你,我看這是英國人想通過他來探探風聲。還有就是……德國公使館送來一封遠洋電報,發報人說是你的老朋友呂特。」謝纘泰說道。

「哦,是他!」楊銳有些動容,沒有這個德國人相幫,味精廠就不可能順利工業化生產,而沒有味精產量提升,那天字型大小就不能快速擴大。呂特是朋友,而雷奧是同夥。這個朋友在滬上兩年又被調到了北京,而後又回去了德國。現在這情況下,他卻來電報了,定是報無好報。「先不管他的電報吧。德國人是不是想把我們拉到他們那一邊?」楊銳道。

「是有這樣的意思。」謝纘泰道:「竟成,我們怎麼應對?」

「幫忙是幫忙,外交是外交,不能混在一起。」楊銳道:「德國人的船不能上,他們救不了我們,只會拖累我們。美國人呢?沒有什麼表示嗎?」

「有!有一個記者也想和你談談,也是之前採訪過你的,叫麥考密克,紐約先驅報記者。他和莫里循你先見誰?」謝纘泰道。

「先見莫里循!」楊銳出乎意料的說道:「和莫里循談的是公事,和麥考密克談的是私事,他會理解的。」

楊銳在宗人府用了半個小時安排諸事,而後便開始接受訪問,第一個見的是莫里循。莫里循沒有什麼委婉,一見面就急問楊銳在滬上講話的意思,看著一身戎裝的楊銳,他說道:「楊,你在滬上的講話會讓大家誤會你對大不列顛存在敵意,這對現在中國的局勢是不利的,這個國家需要穩定。」

「不!莫里循先生,我只是和布爾人關係匪淺,這樣說的目的只是要警告那些想干涉中國革命的敵對勢力,並不是針對英國。」莫里循有些急切,這讓楊銳想到有分析說他同情中國,其發往倫敦的稿件,因為譴責日本而幫助中國往往被那邊的編輯刪減甚至是拒登,這是朋友嗎?還只是聖母——和諸多傳教士一樣,覺得中國人可憐,只有信上帝才能得到救贖?

「可這樣只會讓倫敦誤會!」莫里循還是有些急切。

「倫敦的格雷先生不會因為我的言辭做出什麼回應的,中國只是不列顛在遠東殖民地利益圈的一環,雖然比較重要,但沒有決定性因素。莫里循先生,復興會還沒有強大到讓白廳重視的程度吧。」楊銳笑道:「不列顛有自己的外交政策,這不是復興會能左右的。據我所知,朱爾典爵士現在正好當值公使團的團長,而公使團現在完全是站在清國政府那一邊,建在中國的鐵路居然不能允許中國人使用,這就是人道和正義?」

「不,楊。公使團只想中國不要發生戰爭,不管何種戰爭都不希望發生,從人道和貿易的角度來看,戰爭都是不正義的。」莫里循說道。

「難道中國人被滿清政府奴役就是正義的?」楊銳氣的只是發笑,更因為爭論偏離了採訪的主線,直到在一邊的王小霖咳嗽一聲,他才回過神來。「莫里循先生,還是接著採訪吧。這樣的爭論只會浪費時間。」

「楊,這其實我要問的問題。」莫里循堅持道:「你真的要用戰爭去解決這一切嗎?」

「是的。面對滿清,只有戰爭才能解決問題。」楊銳再次被糾纏進這個問題,「剩餘的那些清軍將會是以後動亂的根源。你不能帶著臍帶讓一個孩子良好成長。中國要有一個新的政府,而不是半新半舊。從貿易的角度說,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才能發展經濟,消除一切貿易障礙,我想這是各國希望看到的。

他們,或者更確切的說是不列顛,花了半個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