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卷 開國 第23章 要害

楊銳的發言一會便停了下來,虞自勛只聽得心潮起伏,正想去和洋人打一戰的時候,去扭頭看到身邊不動聲色的王季同,知道自己又被楊銳給說服了,他的話語總是感覺的那麼有力量,讓人不得不深陷其中,從心底里贊同。

「如果說竟成就是聖馬丁,那誰是玻利瓦爾?」王季同想著謝纘泰說的那些東西,想著如果把南美對應成中國,那麼誰會是玻利瓦爾。

諸人一開始想著是不是孫汶,但是想到孫汶比楊銳更加西化,又在心裡否定了。他們不知道,楊銳卻是心知肚明,畢竟歷史曾經有過證明,他看著不解的人們笑道:「要說那中國玻利瓦爾,那就非袁世凱莫屬了。」

「袁世凱?!」諸人都是一愣。而章太炎則道:「嗯。除了袁世凱,怕沒有其他人了。下台之前他可是立憲開國會積極倡議者,現在雖然雌伏,但是政界、軍界他人脈都是寬廣,就是滿人裡面,奕劻那桐那些滿人,都是心向著他的。就是不知道,到時候英國人會怎麼捧他的場?怕是他還沒有出河南,全國就光復了吧。」

章太炎說的輕鬆,但是徐華封則道:「不是那麼簡單的,袁世凱最大的影響還是在紳屆。一旦士紳鼓噪,報紙吹捧,那他的民望將會極高,而且他手下幕僚多,人才更多,立國以後他當算是一股極大的勢力,估計也是唯一一股能和我們相抗衡的勢力。對他,務必要防。」

袁世凱楊銳對其並無惡感,革命黨不是道德聖人,私德不在政治的範疇內。不過他手上掌握著四個半鎮的北洋軍,這是他是很忌諱的。不過將來自己大權在握,他那四個半鎮也很好消化。楊銳想到此道:「重安,你說英國人一定不會支持我們,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也不支持我們,那就現在的國際局勢,能支持我們的是誰?」

楊銳不說袁世凱,卻又把話題轉了回來。見大家都看著自己,謝纘泰閉眼之後再有睜開,淡然的道:「只能是德國和美國。」

他話一說,章太炎便道:「美國不說,德國那個皇帝出爾反爾、毫無信義,這樣的國家焉能結交?再有現在歐洲的局勢是德奧孤立,一旦我們親德,那麼英國不就是……」

「德國還是要拉攏討好的,」章太炎話到一半,就被謝纘泰打斷了,「正是因為英德敵對,我們才要不記前仇,低三下四的討好德國。英國的軟肋也就是長江沿岸的商貿,再是即將爆發的歐洲大戰時東亞各國的立場。如果我們支持德國,那麼德國的遠東艦隊就可以在東亞或者中亞,截斷他們和殖民地的商貿往來。這也是英國在和俄國和談之後還要拉攏日本的根本原因,他們是想用日本艦隊對付德國的遠東艦隊。

我們親德只是一種態度,並不是說真要和德國結盟,這只是對英國的一種反制手段。立國後英國支持袁世凱和我們作對,那我們就要親近德美進行反制。不過美國和德國是不同的,德國只是在戰前的一種反制手段,而美國……竟成說歐戰大戰時一定要發戰爭財,我仔細想來,也唯有通過美國才能做到這一點。在中日之間,英國法國還有俄國,將會選擇日本貨而不是中國貨,除非我們的東西實在是有優勢。與其賣給日本人再轉到歐洲,那就不如賣給美國人再轉到歐洲,此為遠交近攻也。

即是如此,那從立國後到歐洲開戰,我們和美國的關係都極為重要。所以我想……」說到這裡,謝纘泰看了楊銳以及諸人一眼,沉穩的道:「所以我想,我們一定要幫著羅斯福贏得下一次大選,讓他成為美國的總統。唯有如此,局勢才可能按照我們的計畫走。」

聽謝纘泰居然要捧羅斯福做總統,虞自勛這個半民主主義分子倒抽涼氣的同時,驚道:「這事情……這事情,這事情不是那麼好辦吧。美國是普選制,幾千萬張選票,還要操縱整個輿論……這怎麼可能!再有,再有,萬一失敗,白費銀錢不說,下一屆總統就要嫉恨我們了。」

楊銳是早有支持羅斯福競選總統的想法,只是之前局勢還不急迫,但是當了現在,對外政策到底如何,還是要明確的。

「那我們就兩邊下注好了,美國那邊的公司支持羅斯福,國內這邊的支持他的對手。」楊銳看著虞自勛道:「總統其實也就是牌坊,雖然當上了能有四年大權獨攬的機會,但還是要看主人的臉色的。羅斯福是共和黨,和他競選的便會是民主黨,前者那些資本家,我們可以讓他們修鐵路、進工廠,後者……」他說到這裡停了一下,很是艱難的道:「華僑問題是他們關注的重點,真有必要,我們將不得不對排華法案,對他們妥協,並做某種程度支持……當然,最好不要到那一步,真要那樣了,美國華僑都要心寒了。反正不管怎麼說,立國之後拉美國一定的,該付的代價那就一定要付,沒辦法省。」

其他諸人不知道華僑對革命的支持,但虞自勛是知道知道的,「竟成,華僑的利益不能動,排華法案更不能支持,真要是那樣,我們在海外可就要盡失民心了。」

虞自勛說的是大義,不過楊銳沒有反駁,海外華僑那邊只要不影響賣開國債券,要出賣的時候還是要出賣的。政治既是妥協又是取捨,國內和國外,自然是取國內而棄國外。不過,這事情一時半會是說不明白的。

七常委的碰面會很快就結束了,本來很高興的氣氛,被謝纘泰所說的外交形勢弄得凝重無比。楊銳雖然早知英國人不是那麼好對付的,但是想到南美的下場,還是心有餘悸,中國要是變成那副模樣,那就是後世的民國了。不過英國人的做法也在常理之中,換做是中國解放印度,也是要把印度拆成好幾個部分,然後讓它們陷入內亂之中不可自拔。

歐洲諸國不支持……既然不支持,那莫非是要把袁世凱幹掉?不過,好像袁世凱活不過六十八吧,歷史上他是1916年死的,真要是英國人支持他,那等16年他一死,事情不是更好?之前也不用擔心他們找別人,之後對付群龍無首的北洋系即可,更可以在對日戰爭中送他們去戰場……楊銳是不會傻乎乎的把北洋軍一個鎮一個鎮送到戰場上的,那是最下級的招數。為了不讓北洋諸將打出名聲,對日作戰的部隊一定要自己的,但是底層的士兵可以從北洋那幾個鎮裡面抽調,等那些基層士官都死光了,北洋軍也就基本全廢了,最重要因為是抽調,所有的名聲都是復興會的,和北洋一點關係都沒有。

香港炎熱的天氣里,即使謝纘泰找來的屋子很清涼,下午時分院子里也還是火熱,只有等到晚上樓頂吃西瓜的時候,外邊熱風吹過才有些涼爽。晚上諸人閑聊的時候,章太炎問道:「這三公十二部制,是那個大才出的主意啊?」

「三公十二部制?」楊銳笑道:「不就是仿照德國日本政府么。德國有參謀部,日本有統帥部大本營,都是獨立在行政範圍之外,只受皇帝直接管轄的。不過在中國,換了個名字就叫太尉府而已。」

楊銳開玩笑,章太炎卻不這樣想,他道:「我明白這個道理,只是你怎麼會把三公制拿出來的呢,這定不是你想出來的。」

「枚叔兄,那你說,不是我想的,那還能使誰想的?」楊銳忍者笑,不由反問章太炎。

「這……是不是上次見的那個楊皙子?」楊銳身邊的人極少,南洋公學的那些學生學問還不是很深,又多是軍人,於是章太炎一猜便中。

「嗯。確實是他。他還寫了一篇金鐵主義的文章,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他說要富國那就必須重商,要強國則必須練軍。有錢有槍則可以挽回利權,不被欺辱……」楊銳想章太炎介紹那篇金鐵主義的文章,言語里雖有讚揚,但其實心裡是不滿意的,不是對文章不滿意,而是對人不滿意。

楊度文章說的對,寫的也好,但這只是定性分析,不是定量分析,裡面雖有建議,卻無步驟,比如要鼓勵商人,要減少厘金,諸如此類的東西都沒有細化。中國的文人,都是喜歡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他們說的頭頭是道,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兩眼一抹黑。楊銳感覺現在中國需要兩種人才,自己則需要一種人才。

中國需要的兩種人才,第一種為外交家或者說是縱橫家,俾斯麥般的偉人,他們對國際局勢了如指掌,能讓中國在建國初期減少列強的干涉,多獲得列強的支持。這種人中國人里是沒有的,有俾斯麥手腕和心勁的,根本不了解歐美,而了解歐美的,又少有靈活的手腕和老辣。比如伍廷芳唐紹儀之流,前者用莫理循轉述各國領事的話來說,根本就是一頭只會大聲嚷嚷的蠢牛;而後者,雖然口說文明,但是處事卻毫無文明之感,更因為學業成於美國,一股子美式的硬朗作風,根本就是干外交的料子。

此兩人不行,其他老的則只會做官,上下糊弄,年輕的則閱歷不夠,真要到了大場合,不僅沉不住氣,估計就連內外局勢都會看不清楚。中國的不行,那隻能請洋人,楊銳不介意一個白皮做中國的副相或者外交大臣,但是前提是這個人得有能力並了解中國,同時有職業操守不會吃裡扒外。以軍情局的分析,要滿足前者,則可以應該在那些駐中國的各國公使和領事裡面找,而後者要滿足,那就只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